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勞退 勞保 航運股

中山醫大結合農業與醫療 挖掘商機

中山醫大結合農業與醫療 挖掘商機
中山醫大前校長王進崑(後排右二)帶領同學研究台灣農作物的保健價值。

孫蓉萍

管理

攝影/蔡世豪

799期

2012-04-12 15:51

位於台中的中山醫學大學貼近在地生活,特別設置中草藥暨保健食品研究中心,致力研究台灣盛產的植物,該校教授還融入當地社區,和居民頻繁互動,讓醫學不再是一門冷冰冰的學問。

食品含塑化劑、含鋁等安全堪慮的消息不時傳出,許多家庭主婦都憂心忡忡,不知道究竟該如何守護家人的健康。在台中地區就有一所大學扮演守護當地居民健康的角色,它不但將當地特有植物提升為保健藥品,甚至主動深入社區照顧民眾健康,成為中部最有地方特色的高等學府之一。

年紀較長的台中人、尤其是南屯區的居民,每到炎熱的夏季,就會想來一碗麻薏(芛)湯來降火氣。中山醫學大學前校長、同時也是營養系教授的王進崑指出,台中南屯區在日治時代種植許多黃麻,它的莖皮可以製成麻繩,嫩芽和葉經過搓揉去除澀味後,依個人喜好加入番薯和小魚乾熬煮,製成羹湯,這就是台中人夏日的最佳降火食品。他從科學的角度印證,發現麻薏的確有抗氧化和抗發炎的效果,而且有豐富的維他命和葉紅素,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擴大中草藥應用範圍


麻薏隨處可見,背後卻有大學問,中山醫大希望發掘更多這種台灣特產,因此一直把台中或台灣本土特有農作物或中草藥的研究,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之一,校內還特別設置中草藥暨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中山醫大的努力已經在論文表現看出成果,二○一一年台灣基本科學指標(ESI)論文統計中,中山醫大在農業科學領域中論文數和被引用次數都排名全國第三,僅次於台灣大學和中興大學,為私校第一。

一般而言,中藥指的是散見古代中醫藥學典籍,有中醫藥理論基礎的預防或治療產品,草藥則是指流傳民間的草本植物。台灣經濟研究院生物科技產業研究中心指出,二○○九年台灣中草藥產品相關市場規模約在新台幣二○○億至二五○億元之間,一一年全球中草藥保健市場則估計達到六九六.八億美元,比前一年成長七%。另外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有四十億人口使用中草藥來治病,影響力不容小覷。

中草藥暨保健食品研究中心主任王朝鐘說:「這十幾年來,學校內部有很多小組都在研究中草藥和保健食品,成立這個中心後,附設醫院的醫生,和生化系、營養系等不同科系的人員都能共同參與,橫向聯繫管道健全,也更容易展現研究成果。」

同時是生化暨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的王朝鐘,會從《本草綱目》的植物中找研究題材,例如荷葉、桑椹、龍葵等。他也對台灣的傳統植物特別關注,其中洛神花的研究尤其透徹,在美國、台灣和中國都分別獲得專利。王朝鐘說,洛神花有「植物紅寶石」之稱,只要有陽光和水,哪裡都可以生長,不過目前主要產地在台東金峰鄉、太麻里等地。

 

台灣農產品

王朝鐘關注許多台灣農作物,對洛神花研究尤其透徹。(圖片來源/王朝鐘提供)

 

保健食品提高作物產值


一般人常喝洛神花茶,認為它有清熱和生津解渴等功效,王朝鐘則進一步分析發現,洛神花主要功能性成分有花青素、多酚等,的確具有許多醫學功能,包括降低致癌物誘發動物癌症發生率,尤其是血癌和肺癌,還能降低血清中三酸甘油酯和膽固醇含量,抑制心血管病變等。

和以前只用來做蜜餞相比,將洛神花萃取物製成膠囊,立刻使產值提高了數十倍,好比點石成金。愛之味關係企業愛健公司多年前即開始和中山醫大合作,製作獲得衛生署健字號的健康食品洛神花膠囊,總經理何冠德指出,未來還要推出使用洛神花的複方保健食品,並把和中山醫大合作的對象擴大到桑椹等其他產品上。

王朝鐘強調,台灣特有的土產和農作物其實大有可為,中山醫大的研究,可以協助廠商把中草藥製成保健食品,提高作物的經濟價值。台灣人利用基因轉殖方式,已使得吳郭魚搖身一變為台灣鯛魚,也成功改良了蘭花的品種,同樣的,冬蟲夏草、靈芝等產量不多又需要長時間種植的產品,也可以藉由先進的培養技術來擴大產量。王朝鐘鼓勵學生技的同學,可以多思考,如何從農業、漁業以及醫藥的領域,去發展台灣特有的新產品,找到新商機。

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翁瑞宏去年則指導同學,在全球最大的癌症學會—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CCR)醫學會議上發表論文,題目是《飲用綠茶有助遏止抽菸誘發肺癌之風險》,獲得訓練中學者獎。

這篇論文的內容,是針對包括一百七十位肺癌病患的五百人研究後,發現綠茶中某些化學成分可以抑制肺癌腫瘤的形成。而且不喝綠茶的人罹患肺癌的風險,比每天至少喝一杯綠茶的人高出五倍;不喝綠茶的抽菸者罹患肺癌的機率,則比每天至少喝一杯綠茶的人高出十三倍。

 

扎根社區健康營造工作


翁瑞宏選定綠茶當研究標的,原因就是茶是深入民眾生活的植物,「台灣很多人有喝茶的習慣,任何人都能簡易地達到保健的效果。」不過翁瑞宏也感嘆,做研究還有另一個高門檻,就是因為詐騙事件時有所聞,而且資訊不對等,病患傾向排斥、拒絕提供研究協助。儘管一切合乎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IRB)的規定,卻因醫病互信基礎薄弱,研究團隊難以取得病患的信任。

已經跟著翁瑞宏做了四年研究的公衛所二年級同學黃家禎,非常能體會其中甘苦。過去兩年,在兩家醫院蒐集到的樣本還不到一百人,難免有挫折感。她說:「醫生門診時,我們會在另一個房間等候,如果有適合的病患,而且也徵得他們的同意,我們就會和病患溝通,不過等不到人是家常便飯。」

不過,她還是很喜歡做這種研究,「因為我不是只待在實驗室裡養細胞,而是直接面對病人。即使被拒絕,但我也了解患者的心情一定很低落,還是會安撫他們的情緒,而不是擔心自己的研究沒有進展。」醫學研究結果當然是以助人為目的,以人為出發點,將心比心,才能讓研究和試驗進行得更順暢。

中山醫大要求畢業生要有三大基本素養,分別是醫學人文、專業和公民素養。除了培養專業技能,中山醫大也融入當地,九九年起,王進崑就展開台中南屯區社區健康營造工作,因為「在社區扎根做到家家戶戶都健康,這比提升個人財富更有意義。」

王進崑有計畫地善用志工,初期結合中央的資源,一步步地推動社區營造計畫。他先吸納當地人當志工,培養他們保健相關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測量血壓血糖、學習心肺復甦術(CPR)等。透過志工,當地居民就容易和醫學「接近」,醫院不再是個高不可攀的聖地。

 

「例如焚化爐附近的居民,擔心自己的肺有問題,但又好像不到需要去醫院檢查的地步。志工向我們反映這個狀況以後,我們就派胸腔科醫師去替居民檢查。」即使檢查出有問題,中山醫大也不會強制規定民眾必須到附設醫院就醫,民眾可以自行選擇自己信任的醫師。

王進崑說:「我每年會訂一個主題,例如今年是『老人防跌』,用活動來協助他們強化膝蓋、肌肉,因為老人如果摔倒,會引發不少問題。」十多年來一直擔任志工的張莉珠說:「每周四或五晚上,中山醫大會協助安排志工進修,例如中醫師、急診室醫師,甚至書法、藝文等,課程多樣化,因為身心靈兼顧才是真正的健康。」藉由投入社區營造工作,中山醫大提醒同學,莫忘學醫的初衷應是懸壺濟世。
(本專題以系列方式報導)

 

中山醫大

中山醫大教授翁瑞宏(左)、王進崑(中)和王朝鐘(右)各有專長,但都以關懷本土為出發點。

 

中山醫大
成立:1960年
校長:賴德仁
學院:口腔醫學院、醫學院、醫學科技學院、健康管理學院、醫學人文暨社會學院等
在校學生:7688人
生師比:13.8:1

延伸閱讀

日本外相避談台灣有事,是拒走安倍晉三友台路線?矢板明夫:只能做不能說

2023-05-04

生3個孩子,只有小女兒照顧我...70多歲母親:不想給不孝子女繼承遺產,想讓孝順的孩子拿多一點,該怎麼做?

2023-04-14

上海車展爆「重大辱華事件」!BMW只給白人冰淇淋,小粉紅轟「崇洋媚外」 矢板明夫:中國陷入極度不自信狀態

2023-04-22

台灣人猛往日本衝、日本客卻不來觀光了...矢板明夫:3個原因:日本人沒有錢了

2023-05-19

不懂台灣選舉候選人的「學歷神話」...矢板明夫:我觀察台灣政治,發現台灣和日本有一個很大的不同

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