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回到初衷,就會看見迷霧中那道光!

回到初衷,就會看見迷霧中那道光!

天下文化

管理

2014-07-22 10:28

唯有與消費者針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對話,愛迪達才能在人們心中產生意義。當愛迪達開始運用使用者意會來探索產業環境時,才發現他們必須回到原點,才能找到自己在市場上的立足點。

一位身處商業迷霧中的企業高階主管。他在例行性策略會議中,提出一個困擾他已久的問題,「瑜珈是運動嗎?」這個疑問引導他,對公司所生產與銷售的產品提出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到底在這裡做什麼?我們如何定義自己?我們屬於什麼產業?

這位高階主管就是愛迪達的卡恩斯。他在德國黑措根奧拉赫(Herzogenaurach)的愛迪達公司總部工作,只要走進公司園區,便會看到許多運動員贏得金牌的照片,一盒盒沾有奧運跑道上泥土的田徑鞋,以及1950 年的原版森巴鞋(Samba),那是公司成立以來第一隻以三條白線裝飾的運動鞋。

愛迪達沉浸在以往的光環中,事實上,連最高階主管也沒有意識到,公司的處境已佈滿迷霧。當愛迪達開始運用使用者意會來探索產業環境時,才發現他們必須回到原點,才能找到自己在市場上的立足點。


傳奇故事有時還不夠

愛迪達創辦人達斯勒的人生故事,充滿了神話般的色彩。達斯勒是一名經驗豐富的鞋匠,他一直想為他最崇拜的運動明星製作鞋子。他本身也是運動員,因此他可以設身處地為運動明星在網球場、足球場和田徑場上的需求設想。

1936 年,他找來世界級的田徑運動員歐文斯(Jesse Owens),為他設計一雙釘鞋,讓他在柏林奧運會穿上場。結果,歐文斯穿著達斯勒親手製作的運動鞋,勇奪四面金牌。從此以後,達斯勒的鞋子與優秀運動明星之間的關係就此建立,並延續至今。

包括拳王阿里(Muhammad Ali)、英國足球皇帝貝肯鮑爾(Franz Beckenbauer)以及法國球王席丹(ZinedineZidane)等各路英雄,全都穿著秀出三條白線的運動鞋,名留青史。

然而,到了1990 年代,愛迪達開始迷失方向,收購好幾家運動器材製造公司,並且承受不少來自股東的壓力。達斯勒要求工廠必須堅持皮革師與打版師對工藝製作的講究,當愛迪達主要的生產工廠搬遷到亞洲後,卻逐漸消失;長久以來與精英運動員的連結,也被與耐吉(Nike)合作的運動明星所取代。這些後來崛起的聰明運動鞋製造商,成功找來喬登(Michael Jordan)等籃球超級巨星,為他們背書。

卡恩斯可以感覺到,公司逐漸偏離正軌,士氣出現微妙的轉變。「我們相當賺錢,」他告訴我們,「還是美國前五大運動品牌。但是我們知道,有些東西消失了。是經銷方面出問題嗎?或需要推出更多新產品?還是,我們需要每季傳達一個故事?所有問題不斷把我們拉回消費者身上:他們需要我們提供什麼東西?」
 
在當時,也就是2003 年,愛迪達對創新的態度是,專注於科技的鑽研進化與運動鞋與服飾的改良。產品開發的工作,由愛迪達研發團隊與職業運動員組成的封閉小圈圈進行。公司仍遵循著數十年的假設―為最傑出的運動員(百分之五的人)開發產品。不論是足球、籃球或網球明星,只要大眾看見自己的偶像穿上那雙鞋,其餘百分之九十五的銷售就會水到渠成。

當然,就和每一家公司一樣,愛迪達也擁有大量的消費者資料。它知道十四歲男孩每週會花多少時間運動、喜歡什麼顏色、運動偶像是誰,他和父母每年會花多少錢買運動配件;與其他競爭對手相較,愛迪達可以搶得多少荷包佔有率(share of wallet)。

愛迪達一點也不缺目標顧客的資料,但那些都是屬性資料,不具任何觀點。事實上,愛迪達還為目標顧客取了「那孩子」做為代號。那孩子這一季想要什麼?有件事讓卡恩斯一直很在意。當他走在市區,常常在街上看到人們慢跑、正前往健身房、騎登山車、帶著瑜珈墊。這些人似乎維持相當活躍的生活型態,但是並沒有特別熱衷哪一種運動。他們沒有加入任何運動社團,似乎也不迷任何運動偶像,也不會刻意到具自然風光的景點從事戶外運動。他們將健身運動與城市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這種人還真不少,卡恩斯每次上街一定會遇到。


運動是什麼?

為了要進一步了解這個現象,卡恩斯召集幾個手下的設計師,跟人文科學分析人員組成研究團隊。當時接近七月底,夏天算是愛迪達的淡季。卡恩斯團隊得以抽出一點時間,進行使用者意會這類開放式探索。這不是籌劃數月的重要計畫,也不屬於年度「產品開發週期計畫」,卡恩斯更沒有向最高領導階層報備。他純粹只是想了解,城市裡四處可見、類似運動的活動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與分析人員討論時,卡恩斯從現象的觀點描述問題,把「我們該如何銷售運動用品?」變成「運動是什麼?」

研究團隊選定一群這樣的人,投入許多時間跟他們相處。經過蒐集和分析資料後,界定出一個人數正在不斷成長的族群,這群人熱愛運動,但不把自己視為運動員。他們訓練自己,不是為了在某場競賽或比賽中獲勝,而是為了健身。

儘管這群人可能在接下來十年,成為運動用品的最大消費族群,但愛迪達在當時,也就是2003 年,幾乎沒有提供任何產品給這類型的消費者。

使用者意會透露出幾個模式,有些模式甚至與某些愛迪達根深蒂固的既有信念相呼應,有些卻與愛迪達的企業精神相衝突。愛迪達的創業精神是,為運動員提供功能卓越的產品。卡恩斯的研究顯示,這群城市運動家對健身用服飾與配件有很高的期待,他們願意花錢買功能卓越的運動鞋、服飾與配件,以求在運動時有最好的表現。到目前為止,聽起來還不錯。

另外有模式顯示,這些城市運動家想要尋找有型的運動服飾。在當時,愛迪達設計的運動配件在田徑跑道或足球場上,可以發揮非常好的效果,但無法讓一般消費者穿戴起來顯得特別好看或是有型。

愛迪達確實曾推出一系列走流行風的衣服和鞋子,但那是為夜店男女設計的,不適合上瑜珈課的人。城市運動家大多是在人行道與購物人群中運動,他們希望自己在「城市舞台」上也很有型。色彩豐富的彈性緊身褲不是這群人想要的產品。

雖然愛迪達當時沒有產品滿足這群人的需求,但後來它與英國明星設計師麥卡尼(Stella McCartney)合作,推出城市系列運動配件,情況立刻改觀。卡恩斯發現,這群城市運動家的運動習慣背後,還有更大的脈絡。他們之所以慢跑、騎登山自行車、上健身房或是做瑜珈,都是為了擁有更健康的生活,他們也熱衷於選擇吃健康的食物、計算每日的咖啡因與其他營養素的攝取量,或在從事各種運動時監控心跳。

達到健身目標後,他們也會想辦法好好獎勵自己,「如果我按照計畫運動,我每天晚上就可以吃一顆松露巧克力」,或是「如果我穿得下最近在特賣會買的那件黑色小禮服,我就成功了。」

2003 年時,運動產品公司並沒有出現在這樣的對話脈絡中。沒有一家運動產品公司以建構式的獎勵方法,激勵人們持續運動;或幫助消費者設計與維持運動習慣;運動產品公司對營養也沒有任何看法。對城市運動家而言,這些主題與運動習慣都與健康習習相關。但在當時,消費者並不認為運動產品公司跟這種主題有關係。

卡恩斯團隊在辨識出模式後,開始試著找出關鍵洞見。愛迪達需要透過全面性的做法,贏得城市運動家的青睞,同時提供有型且功能卓越的產品,激勵他們持續運動。
 
唯有與消費者針對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對話,愛迪達才能在人們心中產生意義。卡恩斯團隊該如何把這些概念串連起來,以促成撥雲見日的一刻降臨?報表或投影片上的資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答案竟藏身在幾十年前寫下的一張舊手稿上。卡恩斯有一天走進辦公室,發現答案就在自己眼前:達斯勒家族釋出達斯勒當年為公司寫的手稿,經助手謄寫,現在全部影印集結成冊,全公司每個人都可以看到:

領導,不要模仿,品質與創意並肩同行,盡量簡化所有流程,同時達到功能、合腳、輕量、美感與品質的要求,才是愛迪達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必須一眼就被認出是愛迪達的產品。

「達斯勒的創業精神深深打動我,」卡恩斯告訴我們。「他雖不怕上場表演或主持,也不怕太顯眼,但他真正的個性其實喜歡藏身幕後。他的幕後推手邏輯是,『唯有竭盡全力提供好產品給運動員,我才能站上世界的舞台。』」雖然此時距卡恩斯第一次進行使用者意會探索已經好幾年了,但是當卡恩斯團隊看到達斯勒的筆記,他們找到親近城市運動家的關鍵洞見:運動員和消費者並不是相衝突的概念。

達斯勒的標準,基本上就是愛迪達的經營理念,提供卡恩斯團隊決定設計方向與衡量產品開發創意的標準。假如城市運動等同於籃球或足球,那麼愛迪達就必須提供城市運動家功能卓越、兼具美感與品質的產品。愛迪達必須領導,而不是模仿其他公司的運動休閒產品。最重要的是,所有產品必須一眼就被認出,那是愛迪達的產品。

使用者意會的基礎會因公司而異。舉例來說,貝爾和她的同事發現,英特爾創立的背景阻礙了公司發展;而愛迪達創辦人的理念,卻讓卡恩斯團隊將所有的片段串連起來。愛迪達創立的目的,是為熱愛運動的人製造最優異的產品,不論使用者是否為職業運動員。

透過使用者意會得到的見解,為愛迪達的巨大轉型奠定了基礎。它從運動員的專屬品牌(一般人只是次要目標族群),轉變為一個包容性品牌,邀請所有人一同擁有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愛迪達從前以追求卓越運動效能的人為目標,因此發想出「沒有不可能」(Impossible is nothing)的行銷口號。現在,它想傳遞更親民而啟發人心的訊息「全傾全力」(All In)。愛迪達過去只專注在傳統運動的領域,現在,產品線擴大涵蓋了城市風運動,但仍然保有對細節與功能的重視。

如今,卡恩斯把達斯勒的原始筆記製作成投影片,每當他需要靈感時,就拿出來看一看。他會把投影片投射到辦公室牆上,以便把達斯勒的終極標準看清楚,那些細小的筆跡寫著:只給運動員最好的。

卡恩斯和他的的管理團隊以開放的心胸,接受了達斯勒的筆記帶來的啟發,創辦人對公司的要求,成為解開謎團的最後一塊拼圖。貝爾和卡恩斯隨時留意業界出現哪些非主流活動,不斷提出疑問、觀察與猜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向同事提到這樣的質疑時,自己並沒有完整的答案。貝爾和卡恩斯不做任何假設,一路追尋,用心體會目標消費者所感知的世界。

「最優秀的人類學家會承認,他們什麼也不懂。」貝爾做出結論,「每當有管理部門的主管來找我們,我們會告訴他們,我們隨時接受所有挑戰。他們會帶著專案來找我們,然後我們會說,『我們不知道該怎麼幫你,但我們願意試試看。』我們隨時願意參與對話,因為事情就是這樣開始發生變化的。『你遇到了挑戰?我們不知道答案是什麼,但這樣最好!開始動手吧!』」  (本文選自第一章,陳若雲 整理)
 
 
作者︰麥茲伯格(ChristianMadsbjerg)
ReD 聯合顧問公司創辦人、客戶關係總監,將人文與社會科學工具應用於企業界的重要先驅,專注於發掘人類行為的研究方法,並為許多《財星》(Fortune)三百大企業最高階主管提供策略建議。曾在哥本哈根和倫敦攻讀哲學與政治學,擁有倫敦大學碩士學位。
 
拉斯穆森(Mikkel B.Rasmussen)
ReD聯合顧問公司創辦人、歐洲分部總監,創新與商業創造力專家。他曾與歐洲愛迪達、樂高以及諾和諾德等企業高層主管密切合作,促成突破性科技與產品的問市。荷蘭馬斯垂克大學創新管理學士,丹麥洛斯基爾德大學(Roskilde University)行政與經濟學碩士。 出版:三采出版(2014年1月)
 
書名:大賣場裡的人類學家     
 
  
 
目錄:
 
序 海量資料的深厚感動/蕭瑞麟
序 公事包裡的哲學家/胡哲生
序 撥雲見日的研發人生/吳仁麟
 
前言
第一章       航行在迷霧中
 
PART 0NE對人的謬誤理解
第二章 商業分析、資料與邏輯──慣性邏輯問題解決思考模式
第三章 發揮創意──跳脫框架的問題解決思考模式
 
PART TWO對人的正確理解
第四章 人文科學
第五章 浴火重生的樂高
第六章 康樂保的產品設計
第七章 英特爾與愛迪達的企業策略
第八章 如何遇見撥雲見日的一刻
結論

延伸閱讀

小磨坊閃過蘇丹紅、但1產品被要求下架!花百萬自費「驗513次」卻被驗出農藥...業者一句話回應

2024-03-12

蘇丹紅定調為系統性食安事件「整個生產鏈都被汙染了」!如何避免吃到毒粉?食藥署揭自保之道

2024-03-06

蘇丹紅毒性有多強?食安辦:與茶、咖啡同等級屬「第三級致癌物」,未確定會致癌說法遭轟「急道歉」

2024-03-08

蘇丹紅風暴》王品旗下萬鮮也被「粉」撲!台中大呼過癮、五路鍋聖40業者全中鏢,王品火速發聲明

2024-03-12

蘇丹紅沙茶醬掃到三媽臭臭鍋:停賣麻辣鍋、不給加辣!近9千公斤產品全出貨,零售福華沙茶醬能退貨?

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