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頂尖人才決定離開一家企業的原因為何?

頂尖人才決定離開一家企業的原因為何?

2015-06-08 09:42

人們不是離開工作,他們是離開管理者。

答案眾說紛紜,包括缺乏工作熱情、感覺不被重視、太官僚作風、發展計畫不良,和管理階層缺乏明確策略,以及其他種種。《領導,人們將跟隨》(Leading So People Will Follow,暫譯)的作者艾瑞卡‧ 安德森(Erika Andersen),在高階主管的諮商與指導方面已擁有超過二十五年的經驗。她表示,其實說到底就只有一個原因:「頂尖人才離開一家企業時,就表示他們受到不當管理,而且這家企業令人感到困惑又乏善可陳。」換言之,人們不是離開工作。他們是離開管理者。

2009 年,科技巨頭Google 發表了「氧氣計畫」(Project Oxygen)的發現。氧氣計畫是首創的內部計畫,是為了找出管理者在Google 成功必備的最重要特質。

Google 曾經有著名的「41 度藍」(41 shades of blue)測試,用於決定工具列最佳的連結顏色;如今重度依賴數據化管理,應該也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這項創新計畫由Google 人力營運部門(People Operations)副總裁拉茲洛.博克(Laszlo Bock)帶領的人力分析團隊打頭陣。

他們檢視了各式各樣超過100 種的數據,從獎勵提名、績效考核到員工問卷調查出現的讚美與批評語言分析。總計,該團隊收集了超過10,000 筆數據點和400 頁的訪談紀錄。他們的分析證實,人才績效表現與工作滿意度的最大影響因素就是直屬主管。也發現,影響管理者表現最大的特質或行為共有8 項。

Google 的8 項特質

1. 當個好教練。
斟酌正負兩面取得平衡,提供具體而有建設性的意見。定期一對一面談,針對員工強項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2. 授能你的團隊, 不要管得太細。
給員工適度的自由,但還是可以隨時提供建議。利用「彈性調派」(stretch assignments) 幫助團隊解決大問題。

3. 對團隊成員的成功與幸福美滿的生活表示興趣。
了解員工在工作以外的生活,把他們當作朋友。讓新員工感受到熱情,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工作環境的轉換。

4. 別當個軟腳蝦:富有生產力,以結果為導向。
聚焦於員工希望團隊取得怎樣的成績,和他們要怎麼做才能達成這個目標。幫助團隊安排好工作的優先項目,善用階級倫理排除障礙。

5. 當個良好的溝通者,傾聽團隊的建議。
溝通是雙向的:包括傾聽和分享資訊。召開全體員工會議,直接闡明訊息與團隊的目標。幫助團隊整合意見。鼓勵員工暢所欲言,傾聽員工關心的問題與擔憂。

6. 協助員工實現職涯發展。

7. 對團隊要有明確的願景與策略。
即便遇到紛擾騷動,也要保持團隊關注目標和戰略。讓員工參與制定團隊的願景、修正,和計畫進行。

8. 具備重要技術能力,這樣才有辦法向團隊提供建議。
捲起袖子,在必要時與員工並肩奮戰。了解工作中的具體挑戰。

乍看之下,這些從密集分析與數據探勘獲得的結果似乎是虎頭蛇尾。不要微管理?真的?不要給壓力!這裡有些開創性的觀點。
 
對團隊成員的成功與幸福美滿的生活表達興趣,並具有生產力,以結果為導向。這些「有影響力的行為」聽起來很像是我們讀過和聽過上萬次、自我感覺良好的管理聖人的集合。
 
好笑的是,像Google 這樣的「數據發電廠」,卻製造出一個像漫畫「呆伯特」(Dilbert)的人物。但是,就像每一家解碼企業都心知肚明的是,評量一切事物是很重要的,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你會在無意間發現什麼。直到博克的團隊決定按重要性排名這8 項特質,他們才得到管理與招募人才上的重要洞見。

從一開始,Google 主要就是一家由工程師主導的企業。被擢升到管理職位的人都擁有豐富的科技專業,對於團隊裡出現的任何狀況都可以偵測出來並加以解決。其背後的文化信念就是,管理者需要這項技術know-how 才是一位實質的領導者。但事實上,從數據看到的又是另一回事。博克的團隊發現,一直被視為非常重要的科技能力,其實在8 項特質中只能敬陪末座。

「在Google 的環境中,我們總是相信身為管理者,尤其是在工程方面,你必須比為你效力的人更能稱得上科技專家。」博克在2011 年的《紐約時報》訪談中說到,「結果那卻是最不重要的事。仍然重要,但與其他事相形之下便遜色許多。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跟員工打好關係,而且要讓他們隨時找得到你。

讓我們花個一分鐘來理解這點。數據告訴Google,他們的管理者優先必備的能力,基本上跟公司想創造的文化類型是背道而馳的。多虧了這項驚人的解碼發現,Google 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招募方式,並且提供既有管理者一套新的指導方針。譬如數據發現,表現不盡理想的管理者都有個共同的傾向,就是沒有貫徹跟團隊之間的一對一面談。(顯然,他們應該進行一週一次的考核,並利用科技作為教練!)
 
Google已正式規定這些互動類型,以確保每位員工都能獲得主管的適度關注與意見回饋。Google 也實施教育訓練,幫助落後的經理提升表現作為。這些改變實施之後不過一年,Google 報告便指出,公司一籌莫展的管理者中75%有顯著提升。
 
對公司的影響不容小覷—詹姆斯.斯拉維特所言:「同樣的,大多數企業只有估算流量、年收益或營收,但沒有考慮到如何提升公司的根本:即如何改善會議,或是讓程師更具生產力。」Google 在這兩方面都有令人驚嘆的完整實踐。簡言之,這家公司精心營造了一個更健康和更具生產力的工作生態系統。

「氧氣計畫」是Google 重要措施之一的理由有幾個。其一,藉著利用他們自己的數據,公司能設計一套符合員工特殊挑戰的發展課程。Google 並非簡單地採用一特定管理理念就貿然實施,而是先找出公司當前的一些痛點,按照問題優先順序,透過客製化課程導入(例如安排在個別指導或教育訓練中),有計畫性的處理解決。這就是生態系統設計的核心。
 
「我們希望了解,什麼是在Google 內部、而非在其他企業組織行之有用的。」Google 人力分析與薪資副總裁普拉薩德‧ 塞提(Prasad Setty)說道。這是解碼企業的基本原則之一:你必須解開自己公司的祕密,並採取獨特的方案解決,而不是撿現成的。對Google 有效的方法,對你不一定有效。(反之亦然!)

其二,因為專案推薦是根據Google 自家的數據,當員工被賦予工具以評鑑與提升其績效時,功勞將歸於他們。透明化和以理服人—讓員工參與過程,並讓他們了解為什麼需要採行新措施—的結果,可避免員工拒絕採納或排斥新政策。正如我們在「數據作為第六感」所理解的,當你擁有正確的數據類型來處理你的狀況,你的提議就會比較容易獲得支持。這種偏重實證數據的現象,在具備高度數據學能與科技能力的企業組織,尤其如此。

其三,數據揭穿了眾人信以為真的文化謬見。Google 的人相信,如果在總部工作或負責執行一項能見度高的專案,他們比較有可能獲得升遷。然而,數據上確實可以看出,進步與升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企業組織內部資深同儕的意見回饋。那出乎大多數人的意料之外,但從那時起,他們已重新調整行為。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里羅蒙•塞格爾 Leerom Segal

醫療健康數位行銷公司可立格創辦人暨執行長。2004年,獲《利潤雜誌》(Profit Magazine)「名人堂」(Hall of Fame)評選為史上前100家獲利公司最年輕執行長。他同時也是TED與TEDMED(聚焦於醫學與醫療保健)長期會員、數位保健聯盟(Digital Health Coalition)顧問委員會成員,亦積極活躍於柯林頓全球行動計畫(CGI)與青年總裁協會(Young Presidents’ Organization),並定期為幾份刊物撰稿,主持各種數位行銷商會與大會。

亞倫•戈德斯坦 Aaron Goldstein
可立格創辦人暨營運長。協助驅策先進技術的採用,提高解決方案的效益與精確性。為可立格協調所有客戶業務與專案多元領域團隊,致力於利用數據做出有憑有據的決策。

杰•戈德曼Jay Goldman
可利格總經理,致力於創新任務與開發新門路和市場機會。長期專注於人與科技之間的互動,身兼科技人員、使用者經驗專家與視覺設計師,曾協助IBM DB2和Mozilla Firefox改善其產品。曾任Rypple(2012年被Salesforce收購)行銷主管,採用全新績效管理方法,將強迫性、令人厭惡且極其昂貴的年度考核,轉變為意見反饋迴路與教育訓練。除了為《哈佛商業評論》撰文,也是《臉書入門書》(Facebook Cookbook)的作者,這是最早探究臉書平台影響力的書籍之一。

拉哈芙•哈弗斯Rahaf Harfoush
數位前瞻策略專家,探究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溝通、工作與娛樂。同時也是顧問公司「紅線」(Red Thread)創辦人,帶領各行各業的企業組織了解新興科技趨勢,以及辨識、闡明策略機會領域並採取行動。2009年出版首本著作《我們做到了》(Yes We Did),內容是關於2008年她於歐巴馬競選活動中身為「新媒體」(New Media)團隊一員的經驗;此外她也是暢銷書《維基經濟學》(Wikinomics)的研究召集人。2012年獲《世界經濟論壇》選為「全球傑出青年」(Young Global Shaper)。

書名:如何用大數據強化人才力?:
Google、星巴克、Whole Foods都在用的解碼管理法則


出版:時報出版



目錄:
前言

1|解碼企業
2|科技作為教練
3|科技作為訓練員
4|數據作為第六感
5|精心設計的生態系統
6|開始行動

註釋

延伸閱讀

匯款不小心轉錯帳號怎麼辦?5步驟把錢要回來!這輩子最好不會遇到,但有印象也好的小知識

2021-08-02

被盜刷了嗎?信用卡帳單上多出一筆沒消費的刷卡項目,該怎麼辦?理財達人教你這樣做

2021-04-03

曾經沒有存款全靠著信用卡額度過日子...一個月光族的財務逆襲:《聖經》裡的4個金錢觀改變我的人生

2023-11-30

不管刷卡額度是100萬或1萬,被盜刷都只要付●元!關於信用卡,銀行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的5件事

2020-04-06

信用卡被盜刷,這筆錢銀行會買單嗎?律師提醒:掛失時間是關鍵!5大權益記下來

20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