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誰是北市教育局長 各方角力 P.50

誰是北市教育局長 各方角力 P.50

今年的行憲紀念日,馬英九和謝長廷帶領著新小內閣,同時風光地接下北高兩市的市政重任。那天在交接典禮上,兩市的小內閣同樣都少了一位教育局長。但不同的是,高雄市教育局長已經確定由曾憲政擔任,而台北市卻只訂出一個遴選辦法草案。


雖然,馬英九在當選台北市長後,便成立所謂遴選作業小組,積極籌備教育局長遴選工作,但從目前作業的進度來看,台北市教育局長的位子至少還要再空上一個月,如此效率似乎不符馬英九目前劍及履及的作風,但馬英九為落實競選期間所提出的教育白皮書,也為展現與前任市長陳水扁同樣的民主,教育局長的遲遲未決只好成為「必要之罪」。

其實,教育局長就和市府其他各局首長同樣是政務官,要用誰,市長有絕對的裁量權。只是,台北市一向自詡是全國教育改革的火車頭,而教育局長又攸關全台北市七百位校長、三萬名教師,以及七十多萬學子家長的權益,如此獨特而重要的位子要由誰來坐,就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


同樣民主 局長選法不一樣

所以四年前,陳水扁才會一上任就首開教育局長由「教師公投」決定的先例,四年後第一次享受民意擁戴的馬英九,自然不可能再走官派的回頭路,而必須要往遴選制的民主大道邁進。只是前後兩位市長對教育局長的任用,同樣強調民主,但方法卻很不一樣。

陳水扁的做法是,先成立教育審議會,然後由教育審議會五人小組決定負責人選的篩選和面談,最後擇定兩人評估,其中排前二名順位的分別是台大心理系教授吳英璋和教改會執行祕書曾憲政,在經過徵詢意願後,教審會推選出吳英璋,立即得到陳水扁的同意和提名。接著吳英璋便展開為期一個月的「理念宣傳」,八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全台北市公私立各級學校(含夜間部、補習學校及幼稚園)的專任合格教師、具教師資格的校院長、主任、組長共二萬五千多人,在各校所設的投票所舉行同意權投票。

相較於陳水扁動員二萬五千多人投票的盛舉,馬英九遴選制動員的規模雖然很小,但影響的層面卻很大。基本上,馬英九的遴選制在競選市長期間就已經提出,不過只確定要由家長會、教師會及市府三方代表遴選的原則,至於實際的執行草案則在馬英九上任前三天才公布。


辦法才公布 熱門人選跟著出現


然而,儘管新市府才公布遴選草案,馬上就出現了所謂「浮出檯面」的熱門人選,目前被點到名的有吳清基(行政院教育業務第六組組長)、陳益興(北市教育局副局長)、蔡先口(北市教育局主任祕書),以及吳清山(台北市立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教授)、歐用生(國立北師範學院校長)、李錫津(建中校長)等,以及政大教育研究所所長秦夢群。

吳清基五年前提任教育部中教司長期間,推動許多教育改革都獲基層支持;後曾獲吳京部長的拔擢,升為技職司長;八十六年又被連戰延攬到行政院六組任組,受肯定的專業能力與基層支持,再加上頗佳的「長官緣」,是吳清基成為熱門人選的主因。

從教育部、台灣藝術教育館館長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的陳益興,從兒童育樂中心到市府教育局主祕的蔡先口,兩人同是「市府」人選,都具有多年的教育行政經驗,也同樣都有「教改」理念的色彩。

現任建中校長的李錫津,除早年當過數年教師後,在民國六十五年至八十五年,歷任縣市教育局督學、課長、省教育廳視察、北市教育局祕書、科長、台北松山商職校長,以及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教育行政資歷長達二十年。雖後在陳水扁「強力」派任下,成為建中歷來最年輕的校長,但其開創性與開放教育的作風卻令教育界人士印象深刻。

雖然這幾位人選有來自教育部、教育局、師範院校及建中的校長,但無論是部、局的教育官員或校長,基本上都歸屬於行政系統。而秦夢群雖屬於學者專家身分,但因是馬英九競選教育白皮書主要起草人,所以也算是行政系統所屬意的人選。


選局長之前 先爭選遴選委員

問題來了,在關鍵的遴選委員會裡,行政系統代表只占三分之一強,上述熱門人選真要想浮在遴選委員會的腦海裡,必須取得教師會與家長會兩派代表的認同,只是近幾年教育行政系統與教師會之間關係形同勞資對立般緊張,前隙尚在,未來在遴選教育局長人選上,勢必不會有「共識」。所以家長會代表將成為教師會與教育行政兩方極力拉攏的重要力量。

事實上,就在遴選委員會組成之前,各界代表就已經先上演了一場「角力賽」,除了教師會、學校校長與家長會三方代表為遴選委員名額比率,相互僵持不下外,教師會和家長會兩派自己還出現「內訌」,尤以家長會為彼此的合法性,時生齟齬不快,現場氣氛數度尷尬。

這場「角力賽」發生在遴選草案公布後四天,也就是八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行憲紀念日連續假期的最後一天),市府在南門國小舉行教育局長遴選辦法諮詢座談會,座談會由副市長同時也是遴選委員會召集人白秀雄、現任副祕書長亦即前任教育局副局長劉寶貴主持。由於座談會被各界代表認為是辦法定案前最後一次可表達意見及參與的機會,所以主動前往參與的各界代表遠超過市府預估,以致座談會不得不中途更換到較大的會場進行。

座談會在更換會場後,很明顯的就「分區」而坐,分的當然就是「家長聯合會代表」、「教師會代表」、「校長代表」,以及「北市家長協會代表」等區,各代表間的壁壘分明,不但表現在座位上,更表達在發言中。

無論各界代表是本位,還是為大局著想,大家的目標其實都一樣,就是爭取自身在遴選委員中的代表名額,在教師會一向強勢而團結的作風下,最後還原成馬英九在競選政見中「由家長會、教師會與市府三方代表組成遴選委員會」,也就是各代表各占三分之一的比率。而與會的兩個家長會組織,對家長代表的產生方式歧見甚大,對代表名額反而沒有異議,訴求重點和另兩派代表極為不同。


教師代表與校長代表的對立未決


在校長方面出席的人數並不少,但儘管校長們慎用言詞的提出意見,例如為市府教育行政人員爭取代表名額,強調局長人選要具有行政溝通與協調能力,遴選委員應有相當的專業性,乃至表示遴選校長制是假民主等等,結果當然是引起教師會代表立即的反辯。到最後,校長區無奈搖頭的人愈來愈多,願意發言的人愈來愈少,甚至連下午就遴選辦法各實施要點做最後確定時,校長們紛紛推說有事而不願再參加下去。

與會的各界代表雖各有堅持,面對各方或激動、或理性的發言,白秀雄與劉寶貴兩位「主人」都很認真的做筆記,但其實以兩人豐富經驗與行政能力,早早就在為下午的協商做準備了。果然下午六時許,準時發布三方代表所達成的共識。

在當天的座談會中還出現了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在市府事前發布的出席與會的名單中,有歐用生、吳清山和秦夢群等幾位熱門人選,不過可能因為敏感,所以很巧的都未出席。

為了落實一句「校園民主」,馬英九、陳水扁兩位市長先後都端出了局長遴選的大菜,雖然方法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只是在民主素養仍嫌不足的台灣教育界,這道大菜顯然令人難下嚥,反使得大菜招致「不好吃」的非戰之罪。

從陳水扁的教師公投,到馬英九的三方代表遴選,若各團體代表不從整體的教育層面著想,而只做本位主義的思考,那麼選出來的教育局長只會是「教師的局長」、「校長的局長」、「家長的局長」、「官員的局長」,或至多是「最受歡迎的局長」而已。但這就會是我們要的教育局長嗎?

也許我們應該先要確定的是,教育局長的職責是什麼、他該發揮什麼樣的功能?其實在八十七年底市長選舉時,現任市長的教育理念就已經經過民意的評核和認同,因此在決定教育局長的人選時,局長的民意基礎並不需要強調,反而是局長人選實現與執行政策的能力,與所有教育單位溝通互動的能力,與其他部門協調的能力,似乎才是大家要特別考量之處。

延伸閱讀

台南女兒造訪廣達Computex攤位 蘇姿丰:雙方2016年就開始合作 「特別感謝雲達工程團隊,讓我們產品這麼棒」

2024-06-04

黃仁勳、蘇姿丰家族圖曝光,原來台南幫祖師爺侯雨利也是遠親!表舅坦言不熟外甥女「但以她為榮」

2024-06-05

黃仁勳、蘇姿丰、梁見後都能吃到!微熱山丘把鳳梨酥帶到COMPUTEX,用「奉茶」展現台灣人情味

2024-06-06

黃仁勳、蘇姿丰展場趴趴走、實戰力滿分!這些攤都巧妙「不同框」站台…兩人最愛小禮物曝光

2024-06-04

產業洞見 黃仁勳挺台鏈 蘇姿丰、基辛格叫戰一哥輝達 三巨頭重磅擘畫AI新藍圖

2024-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