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注意 你的孩子心理生病了嗎?P.54

注意 你的孩子心理生病了嗎?P.54

幾年前,在日本,一個夏日早晨,有位少年自殺了。
這名少年個性很內向,在班上又經常被某些同學欺侮、嘲弄,甚至被當成跑腿使喚。有天,班上一位同學對大家說他想到一個捉弄少年的點子:「我們來假裝他已經死掉,看要如何悼念他?」於是,拿來一張紙,讓大家在上面寫追悼辭。


有人寫「安息吧」,有人寫「你死了,真好」,有人寫「笨蛋」,還有人寫「對不起,過去一直把你當跑腿用;可是,那是為了磨練你呀!」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班級的導師居然也加入這場追悼遊戲的行列中,在上面寫著「真令人悲傷」。

可憐的少年,承受不了這種欺凌。有天,他留下一封「給家人和朋友」的遺書,裡頭寫著:「很抱歉,我突然消失了。我會這麼做的原因,你們去問A或B君就會知道。其實我也不願死,但再這麼下去,就和活在地獄裡沒什麼兩樣。只是,我死了,若還有人會被欺凌的話,那我的死就沒什麼意義。所以,請你們別再做蠢事了,這是我最後的願望。」

這件引自《逃學的孩子不一定壞》(商智,一九九九年一月出版)一書中的悲劇故事並不是特例,日本這十多年來,因為同學欺凌而發生的自戕或拒絕上學的事件層出不窮。而台南師院教授吳金水在研究報告中指出,最近七、八年來,台灣中小學生發生心理疾病的情形逐年增多,「拒學症」是其中增加最顯著的病例。而學界歸結出一個弔詭的論述,心理疾病是經濟富裕社會下最普見的青少年問題。


「拒學症」在開學後發生

雖然,直至目前為止,國內並未就中小學生發生心理疾病的現象進行量化的調查,以致無法了解問題的嚴重性;不過根據台大、市立婦幼、國泰等醫院的臨床經驗來看,青少年心理生病的案例的確逐年在增加。市立婦幼兒童心智科醫師陳質采指出,她的門診一個早上排十至二十位小病患已經是常態。不過由於心智問題並不容易診斷和治療,以致陳質采的門診雖只排早上半天,但步出醫院時,往往已過晚餐時間。

星期六下午,才以舞蹈進行完一段療程的陳質采邊調整氣息邊表示,國內大眾甚少了解兒童心智科在做什麼?實際上從事兒童精神工作的醫師極少,更遑論專職醫師了。不過她還是以一位兒童精神科醫師的身分,簡述家長或老師可能需要帶小孩來就診的一些情況。

一、發展遲滯、特殊學習障礙或智能不足:當發現小孩的發展廣泛地或在某些方面明顯地比其他小孩慢,例如一歲半還不會走路,二歲半還不會說話,咬字不清楚,運動技巧笨拙等,甚至人際關係發展有困難,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玩自己的,以特殊的方式溝通。某一科目,譬如國語或數學成績顯著低於其他科目,各種學習障礙,或缺乏學習動機。

二、好動,不專心,衝動:從小就好動,容易出意外,很難靜下來,即使是自己有興趣的活動也坐不住,無法專心,喜歡摸、碰他人或物品,剛上小學時,常可看到這些小朋友無法像一般小朋友上課。

三、情緒發展障礙:情緒不穩定、易怒、有破壞及攻擊行為;超乎尋常的害羞,怕見陌生人,不能和家人(尤其是母親)分開,怕暗、鬼、某些小動物而影響其正常生活;焦慮、不快樂、哭鬧、過分擔心害怕、重複思考同樣的主題。

四、行為異常:除了好動外,攻擊他人、傷害自己、偷竊、說謊、縱火、離家、逃學、拒絕或害怕上學等行為。答非所問、沒有原因的哭笑、自言自語、無法被理解的轉圈、肢體動作、儀式化、重複強直性行為等,和人無目光接觸,奇怪的幻覺或特殊的知覺偏好。

五、身體或特殊症狀:吃少或拒食,體重顯著低於正常體重。過胖,飲食過度。快速度習慣性小動作,如眨眼、歪嘴、聳肩;尿床、便褲;睡眠障礙,如不易入睡、夜裡大叫、夢遊、作噩夢、睡不安穩。

六、自閉症:一種嚴重而範圍廣泛的兒童發展障礙,不愛理人、說話慢、學習慢且重複專注於某一物品及動作等。

七、青少年期適應障礙:有強烈情緒不穩、迷惘徬徨、消極沈悶、對未來不知所措。

八、精神疾病:兒童及青少年有學業成績或工作表現顯著退步、人際疏離、不著邊際且脫離現實的想法、常沈思發呆,有躁鬱、妄想、幻聽等等。

國泰小兒科醫師高淑芬表示,過去在成人精神科看診時,發現某些病人的病情和小時候的經驗有關,有些若能及早預防和治療,現在就不會那麼棘手和困難。某些疾病及早處理,事半功倍,確實也改變了一個人的未來。


給孩子真正自由的空間

也許有很多人感嘆:「現在的孩子這麼幸福,但為什麼卻如此不堪挫折?」但陳質采卻發現造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的喪失對挫折的耐受力的三項原因。一是父母的過度保護,讓孩子不會自娛,令孩子缺乏自主學習的空間;二是無時無刻陷在「與人競爭」的焦慮中,從父母、師長到社會,從成績、才藝到成就,都要符合主流價值觀而且只能進不准退;第三個因素是,現代父母對孩子期望的標準太高,有很多家長都受過良好教育,甚至學歷在博碩士以上,要「孩子你比我更強!」簡直要求過高。可是孩子在意的,大人往往並不在意,孩子的挫折當然與日俱增。

心理醫師游乾桂更戲稱台灣的親職教育是門「誤會史」,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的行為便愈來愈令人難以了解。父母的教育失措,往往出在自己太過忙碌,不夠了解子女的心。可是,孩子的挫折不是因為智慧低能,而是要求超過年紀的極限,無力達成,壓力過大所致。

作家兼母親的廖玉蕙,在出席《逃學的孩子不一定壞》與《犧牲》兩本新書發表的座談會中指出,在台灣有九○%的父母是孩子壓力的來源,很多父母都只看到孩子沒做到的。事實上,面對目前多元價值、變化快速的社會,很多大人都有適應不良的症狀,何況是孩子?為此廖玉蕙甚至主張,做父母應該有執照,快樂的人才能當父母。雖然聽來有點怪,但頗值得為人父母者思考。


延伸閱讀

商界首富鋃鐺入獄應證「有錢人沒幾個有好下場」?2案例看窮人財富瓶頸:渴望致富卻不是真心愛錢

2023-11-15

窮人讀台大有多痛苦?國中當女工、拚命進台大:我用學歷證明「一個工人階級的女兒有多努力」

2022-09-21

為什麼月薪13萬,卻依舊覺得買不起房子養不起孩子?同事的抱怨讓她醒悟: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差別

2023-08-28

富人小孩進台大的機率,是窮人小孩的6倍!台大教授分析頂大生4特殊現象:大學教育翻轉了誰?

2023-09-19

夫妻倆苦一點也要投資兒子求學!60歲退休工程師教會我:窮人和富人對於「累積財富」的最大差異

202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