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藝術家駐校計畫」讓校園更有趣 P.102

「藝術家駐校計畫」讓校園更有趣 P.102

「你們的設計這麼前衛,年紀小的學弟妹會接受你們的設計嗎?」

「我們的造型是一隻手上面加上一顆太陽和微笑,象徵太陽神,色彩很鮮豔,代表希望和快樂,可以讓每個同學參加早上升旗典禮時,感染到活潑的朝氣和好心情。」

「你們考慮過施工的問題嗎?會不會地震一來就倒下來,造成危險?」

「我們打算採用玻璃纖維,這種材質比較輕,也比較耐震,不過,如果地震太大,連司令台都倒了,那我們也沒辦法囉!」

十二月初,台北市立師院實小六年一班的教室裡,進行著一場激烈的辯論,游述彭和他的夥伴們,輪番上陣,解說他們為學校的司令台所做的景觀作品,並且不斷針對同學們提出的質疑作答辯。

原來,這是藝術家李美蓉為師院實小所規劃的「校園公共環境規劃」課,也是帝門藝術基金會所規劃贊助的「藝術家駐校計劃」之一。


突發奇想創造校園公共藝術

長達七周的課程中,經過對校園的實地勘查,選擇司令堂、穿堂及圖書館三個校園場景做規劃,六年一班的十二組同學,發揮豐沛的想像力,繪製平面草圖,在學校圖書館的走廊公開展示,經由全校師生的討論及票選,選出六個最有創意的設計,然後再根據大家所填寫的建議問卷,進行作品的修改,做出立體模型。

由於課程採用團體創作的方式,同學們可以透過討論激盪彼此的創意。最後完成的六件模型都相當大膽,有人在樑柱上彩繪水草,懸掛游魚,把圖書館變身為虛擬的海洋世界,有人大發奇想地在圖書館前懸掛了一隻大蜘珠,有人在穿堂間設計了四個黑色牆壁配上鮮豔地板的大通道,也有人在司令上嵌上太陽神的雕塑。小朋友們表示,校園的生活太單調,希望這些設計帶來刺激和意外的樂趣。

「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立體空間的創作,用剪貼、雕塑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創意,還要考慮到同學的意見和施工的可行性,挑戰性很高,雖然有點難,可是非常有趣。」看著自己的作品,六年一班的黃省遠半帶羞澀地說,雖然和游述彭一起創作的司令台太陽神受到許多同學的挑戰,不過,他有信心,這件作品一定會受到大家的歡迎。

在李美蓉及學校美術老師鄭亦欣開放性的導引下,同學們逐漸認識了公共藝術的精神,了解到每一個人不只跟公共藝術息息相關,還可以用公共藝術的創作方式來美化自己的校園。

經由模擬型塑公共藝術的實戰演練,不僅六年一班的同學跨出以往的平面藝術思考,進入立體空間的新媒材創作空間,學會其他沒有上這堂課的同學,也因為參與票選活動,培養評鑑的眼光,並學習如何參與公共事務。

除了李美蓉的「校園公共藝術規劃」,今年九月到十二月間,帝門藝術基金會的「藝術家駐校計劃」也邀請藝術家張美陵、徐瑞憲,分別以「攝影」和「機械動力」為主題,進駐民族國小、中正高中及和平高中,進行為期七周的教學實驗。這些另類的校園藝術教學成果,目前正在帝門藝術基金會的展覽場中展出。


童眼童心拍出攝影新天地

走進展覽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即是懸掛滿牆的攝影作品──被攔腰放大的籃球架、光線對比分明的操場、局部切割的樹皮和鮮苔宛如抽象畫、正在教室裡打掃的同學動感十足、海灘上戲水的女孩表情鮮明活跳......,看到這些充滿想像力的畫面,你絕對很難想像,這是民族國小四年八班美術班的學生用傻瓜相機和「立可拍」所拍出來的作品。

雖然因為機械的限制,畫面的解析度有限,不過,卻依然可見小朋友們在處理刻意留白、對比色彩、結構張力等方面的功力,更難能可貴的,這些成人世界裡所謂的「技巧」,大部分是小朋友們憑著美感的直覺所展現出來的,沒有匠氣,多的卻是別出新意的童心。

再走近一點,可以發現牆上的作品邊,寫著一排排歪斜的字句,這是小朋友們對攝影的感覺──「1.有人把相片當紀念。2.有人把相片當美術。我選2。」「以前我把相機運用來做紀念,現在是用來看美的事物,用肉眼看和用相機看是不同的。」「我喜歡攝影,因為把看到的東西拍下來,很有趣。」

「她剛好彎腰要拿沙子丟我,眼神很可愛,所以我就叫他:就這樣,不要動!拍下來感覺就很活潑。」指著自己在海邊為妹妹拍的照片,展出多張人物照的四年八班同學唐維凰就說:「其實,從小到大,幾乎每個禮拜,爸爸媽媽都會幫我們照相,有時候也會讓我拍拍看,可是以前拍的,都是大家站得直直的,現在就知道要抓動作,取景也比較有特色。」

楊力安同學展出的作品也是以人物為主,而且多半是以俯角偷拍同學們打掃教室的樣子,斜角的構圖佈局,動感十足,她拿著自己的KITTY貓照相機,很不好意思地細聲說:「以前,不太會碰相機,因為有一次拿相機拍花,結果被媽媽罵說怎麼這樣浪費底片,現在比較喜歡拍照,因為拍照就跟畫畫一樣,不一定要拍人,什麼東西都可以拍,發揮的空間很大。」

這些童言童語都說明了,小朋友們對攝影的想像,再也不是單純的「拍照留念」,而是像畫畫一樣,可以表達自己的創意和對週遭事物的感覺。

在一個半月的攝影課中,張美陵除了教小朋友們製作針孔相機、在暗房用藥水沖洗照片,讓小朋友們了解影像形成的原理外,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讓小朋友們嘗試各種拍照的方法,並且用開放討論的方式,引導小朋友們欣賞照片,對生活週遭的事物進行影像的想像,把攝影的技術和原理變成小孩的遊戲。

「最重要的是,不要扼殺小孩的想像力,譬如,拍照的姿勢、畫面的處理、色彩的安排,都可以很自由,沒有什麼才是絕對『正確』的。」張美陵說,經過老師的鼓勵,小朋友們開始覺得相機和畫筆一樣,都是創作的工具,想像空間被拉大了,創意就會油然而生。


焊接金屬表現動態美學

展覽會場的另一隅,擺著各種奇形怪狀、由金屬焊接而成的作品,這些作品有些隨風自動搖擺,有些則裝著電池和小馬達,以各自的特殊軸線盪動著,表現出動態的美感──這就是和平高中與中正高中學生的「機械動力」作品。

「機械動力藝術?聽起來好深奧的名詞!」「好像很難耶!該怎麼做呢?」一開始聽到「機械動力藝術」,這些高中生莫不開大眼睛,怎麼想也想不出來:機械怎麼會藝術扯上關係,會動的藝術到底是什麼?經過徐瑞憲的解說,才了解原來動力機械藝術是根據平衡、自然力、馬達、發條、偏心軸等物理原理來操作,跟許多日常生活的用品很相似,只是可以再融合個人對美的想像和創造。

「機械動力藝術」的作品,經常需要使用到金屬的焊接技術,這對一班的高中生而言,是相當新鮮的經驗──略帶危險而刺激,也因此,大家上起課來都顯出高度的好奇心,當徐瑞憲在示範焊接技術時,同學們還不忘開玩笑地說道:「老師,你有沒有買保險?」

「遊戲在學習,學習在遊戲。」對於學生的「頑皮」,徐瑞憲一點也不為意,反而鼓勵大家用由遊戲的心情來探索金屬的特性,多方嘗試結合不同材質、塑造多元造型的可能性,也因此,讓學生們突破「只有天份高的人才能創作」的心理障礙,進入這個融合現代化工業、資訊科技的新創作領域,體驗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一位參展的和平高中男同學就說:「過去上的美術課都只是平面的,連雕塑都不會,現在的作品,不但是立體的,而且還會動,這種會動的藝術,讓我了解到原來藝術一點都不抽象,身邊所有的東西都可以是『美』的。」


藝術家駐校 開拓藝術教育視野

「我希望能透過駐校教學的活動,引進新的媒材,讓學生有機會接觸更多元化的創作方式。」本身也曾是「美術班」學生的徐瑞憲說,動力機械、電腦繪圖、數位錄影等創作形式,都說明了藝術的發展不斷地跟著社會的潮流演進,因為與貼近時代特質的新創作媒材的相遇,學生也更容易在生活中親近藝術。而也正是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願意投入資源推動「藝術家駐校計劃」的主因。

「每個人天生有創造性,只是沒有被發掘或肯定而已。」李美蓉表示,站在小孩的角度來思考,幫助他們來肯定自己的才能,是藝術家,另一方面,小朋友們的創造活力也可使藝術家得到新的靈感和啟發,甚至還會直接挑戰到藝術家的信念,譬如,台北市立師院實小的同學就不斷以實際的創作活動,告訴李美蓉,校園生活需要刺激和調劑,不要太過正經,讓她對年輕一代與公共藝術的關係有更深一層的思考。

事實上,邀請藝術家駐校教學、講座,在國立藝術學院、高雄師範大學等多所大學,早已行之有年,不過,對中小學而言,還是個很新的嚐試。

此次的「藝術家駐校計劃」,可說是「導引、互動、開放、交流」精神的精采教案範例,不只受到上課學生的肯定,學校裡的美術老師們更大表歡迎,本次與三位藝術家合作的鄭凱麗、黃金枝、洪梅玲、李秀珍、鄭立欣等多位老師皆異口同聲地說:「希望藝術界能在校園內多推廣類似的活動,把駐校的時間拉長,讓各班的小朋友都有機會上課。」

中正高中美術班老師黃玉枝指出,每個藝術創作者都有自己的風格,有些甚至強烈到「令人震撼」的地步,經由這樣的「震撼」,不僅可以彌補校園藝術教育的不足,刺激老師和學生思考新的藝術可能性,還可點燃學生對藝術的熱情。

「學校的美術老師不可能對所有的藝術領域都很專精,有了專業創作者的協助,藝術教學將會更多元,老師也可從中成長。」師院實小美老師鄭立欣表示,政府部門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推廣藝術家進駐中小學校園的活動。

黃玉枝也建議,政府部門應該多舉辦各項新藝術的研習活動,讓現職的美術老師有機會進修,將最新的藝術創作觀念帶回中小學校園,幫助學生開拓更寬廣的藝術視野。


藝術教改讓美術教育更難為? 撰文:李宥樓

作為中小學教育改革列車的一環,傳統的藝術教育正面臨激烈的變革,然而,由於未做好師資培育及課程整合的配套措施,新版的藝術教育方案,在校園中引來了不少反彈。

九年一貫課程及高中的新教改方案,將以往中小學美術、音樂分科上課的方式,改為「藝術生活」或「人文與藝術」等綜合性課程,希望結合人文、社會、自然等課程,讓學生對音樂、戲劇表演、電影、美術、舞蹈、雕刻、建築等藝術領域都有概括的認識,教學方向也將從過往的實作導向,轉變為賞析與創作並重。

立意雖佳,但實行上卻有不少困難,第一個面臨的大關卡就是師資的問題。中正高中美術班老師黃金枝指出,目前中小學藝術師資的培育,仍是以美術、音樂的分科方式進行,幾乎沒有一個老師可以同時涵括眾多藝術領域的專長,即使是美術、音樂兩位老師一起協同教學,還是無法彌補其他領域專業知識的不足。

目前已在進行九年一貫教學實驗的台北市立師院實小美術老師鄭立欣也表示,藝術教育與人文、社會、自然科的結合,固然有助於學生從不同的切面來學習同一個主題,但目前每個學校的美術、音樂老師頂多二到三個,每個老師必須負責十多個班級,光是要和所有班級的其他科目的老師討論合作教案,就是件相當吃力的工作。

此外,藝術教育的時間也大為縮減,高中每週只有一堂課、五十分鐘,國中小學每週也只剩下兩堂課、八十分鐘,比過去的每個星期美術課一二○分鐘、音樂八○分鐘,足足少了將近三分之二。對此,黃金枝與鄭立欣也指出,「如果要上創作課,光是讓學生準備工具就要花上二○分鐘,上課時間太緊迫,讓老師很難教學。」

從事兒童藝術教育研究工作多年的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美勞系教授李美蓉則表示,要跨科系教學,整合藝術教育及其他科系的教學,除了教師本身要突破傳統的分科教學觀念外,還必須打破教室的硬體藩籬才有可能,如果延續目前中小學的「包班制」,在執行技術上,很難達到跨科系的教學整合。

此外,李美蓉也反對「美術實驗班」的做法。林美蓉表示,目前的美術班太過升學取向,不是流於變相的「人情班」、「特別師資班」,就是太強調技術訓練,為了得到推薦徵試的機會,每個比賽都有必須得名的壓力,許多學生甚至為了取得名次而揣測評審的風格,反而嚴重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力。

延伸閱讀

以00919為例,借房貸利率2%,買37張高股息ETF領股利10%,1年能賺多少?達人:3種錢不能投入股市

2024-04-11

不是00929、00878...00919奪ETF零股交易王!「月底換股+次次填息」25元還能買?有效買點在哪

2024-05-27

從小每天存66元,65歲有可能超過1億元? 專家建議:陪孩子用ETF養一隻「金雞母」

2024-05-27

今年ETF配息恐遜前兩年 專家教戰這樣挑勝大盤 只看配息還不夠 最強總報酬率ETF出列

2024-05-29

小資族月薪5萬、定期定額ETF存股4.5萬,只留5千生活費「快喘不過氣」...艾蜜莉:生活>投資,不要本末倒置

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