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另類的教育選擇 p.123

另類的教育選擇   p.123

「在這裡,我要向融合班的老師們致上最深的謝意。融合班有愛我們的老師,有秋天掉葉子、夏天掉棉花的校園,還有愈來愈窄的溜滑梯。這些美好的回憶將永遠留在我心中。現在,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學前融合班畢業生代表湯士磊用稚嫩的聲音,在台上緩緩道出他對老師和同學不捨之情,引來一陣熱烈的掌聲。

六月十七日下午,整個新竹市埋在霪霪大雨之中,然而,新竹師院附設實驗小學的大禮堂中,卻充滿了溫馨的氣氛。這是一場特殊的畢業典禮。沒有大官民代到場致詞,也沒有充排場的大花圈,卻有不少已離校多年的學生和老師遠從各地回來觀禮。

溫柔婉約獎、天真浪漫獎、勇往直前獎……,在老師細心的安排下,每位畢業生都拿到一份特屬於自己個性與才能的禮物;鼓掌聲、爆笑聲、尖叫聲,此起彼落,交錯在學生們的敲擊樂、歌舞秀,以及學前畢業班全體家長犧牲色相演出的壓軸創意劇《卡門》之間。融合班的師生和家長們用最素樸的方式,為第十一屆學前班和第一屆國小班(雷神里)的畢業生們,獻上真誠的祝福。

當禮堂響起《朋友》的旋律,大夥兒一字一句地唱起:「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許多家長和師生的眼眶都紅了,新竹師院特教系教授吳淑美也激動地流下了眼淚。十一年了,終於盼到第一屆國小融合班的畢業典禮,箇中的酸苦和甜蜜,也只有共同走過這段辛苦歲月的人才能體會。


缺乏固定教室寄人籬下艱辛教學


民國七十八年,甫從美國學成歸國不久的吳淑美,向省教育廳申請「學前聽障語障幼兒與普通幼兒混合」的研究計畫,以二比一的比例,招收了十一名普通幼兒和五名特殊兒童混班上課,開啟了國內學前融合教育實驗的大門。

一開始,吳淑美根本不知道這個實驗會發展成怎樣,「只是憑著一股熱情,傻傻地幹,在僅有兩個半教師名額的貧瘠條件下,挑戰這個在教學及人性考驗上的不可能的任務。」

傻傻地幹,賣力地演出。實驗三年後,融合班終於被納入竹師實小的編制,又過了兩年,教育部同意竹師實小設立國小部的融合實驗班一班,如今,第一屆國小融合班的六名特殊生及十二名普通生圓滿地踏出了校園,融合的教育精神也逐漸傳播到其他學校,融合班不再是全國的唯一,主張特殊小孩和普通小孩一起學習的「回歸主流」理論,更在近年來成為教育部特教政策的標竿。事實證明,吳淑美的傻,是值得的。

雖然融合精神現在已受肯定,融合班卻是一路走來,始終艱辛如一。由於沒有自己專屬的教室,多年來,國小融合班的學生們一直處於寄人籬下的狀態,東搬西移,沒個安定處。

民國八十三年開辦之初,國小融合班先是借用新竹市北門國小的場地,三年後,因為自然增班的緣故,四年級的學生被迫到苗栗縣竹興國小上課,每日以交通車接送往返,如此過了一年,才又搬回新竹市,寄居在香山運動場的地下室。地下室通風不良,每到夏天,學生就得飽受悶熱之苦,而在運動場上空呼嘯而過的飛機群所帶來的噪音,更是不分四季都得忍受的。


沒有強壓式教學和過多的作業


為了尋求場地,幾年來,吳淑美四處求援,不知開了多少次公聽會和協調會,直到民國八十六年,才在當時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的楊朝祥、立法委員施明德、劉進興等人的協助下,說動了退輔會捐贈一千五百坪的機關用地給融合班,再經過一年多的公文往返,才在今年一月正式確立了這塊土地的使用資格,讓融合班的師生和家長吃了顆定心丸。

場地的問題好不容易出現了生機,師資的問題卻仍未解決。目前,國小融合班每年級有二十四名學生,其中八名是各類身心障礙兒童,十六名是普通兒童,但教育部給每一年級融合班的師資配置,卻只有兩位特教老師和一位生活輔導員,相當於一般特殊教育學校每班八個特殊生的編制,其他十六名普通兒童全無師資配額,同時,教師們還得身兼行政工作,和十一年前一樣,教學重擔和體力負荷同樣是不可能的任務,這也使得融合班必須面對教師流動率偏高的問題。

雖然上課場地和師資都是條件艱困,融合班還是走過來了,家長對融合班的認同感更是與日俱增,學前班今年的普通生招收名額不過十二位,卻有六十多個家長搶著報名。究竟,融合班有什麼樣的魅力,能讓這麼多的家長寧願接受面試的關卡,也不願意失去讓自己正常的小孩進入「特教班」的機會?

「融合班給了我們一個另類的教育選擇!」三年級學生若葵的爸爸丁力耕說:「對於傳統的教育,我們沒有信心,但在融合班,我的女兒卻有機會接受更開放而活潑的教育,不會有強壓式的教學和過多的作業來壓抑她的想像力,而且,她也在跟特殊小朋友的相處中,學到包容和接納的態度,這是我最開心的,因為我希望我的女兒未來能成為一個懂得尊重他人、關懷弱勢的人。」


了解特殊生了解自己的小孩


若葵的家庭作業都很有趣,有時要用一張圖畫來編童話故事,有時拿皮尺測量爸爸的腰圍,有時又蒐集發票,將家中開銷分門別類,女兒天天在親手作實驗的啟發式教學中成長,逼得若葵媽媽也必須跟著再學習,丁力耕笑著說:「若葵每天都跟我們說,上課很快樂,這證明了我們的選擇沒有錯。」

和丁力耕一樣,學前畢業班家長會會長湯茂竹也說:「我兒子(湯士磊)剛進去融合班時,每天只要到上學的時候,就特別開心,一回到家後,就變得愁眉苦臉,我和老婆檢討了很久,才發現我們的家庭教育太『古典』了,比起來,學校的老師有耐心多了,不會強迫他去做不喜歡做的事,也不會隨便處罰小孩。」

在國科會同步輻射中心服務的湯茂竹表示,當初會把士磊送到學前融合班,主要是受了一位同事的影響,這位同事的小孩患有腦性麻痺,肢體功能和智力都受到影響,可是進入融合班後,卻進步得很快,從不會走路不會說話,到可以行動、能夠跟人溝通,看在湯茂竹眼裡,很是感動,而且這位同事還跟他說:「融合班不僅對特殊小孩有幫助,對一般小孩更好。」也就是這句話,讓湯茂竹下定了決心。

「過去,因為工作很忙,我很少有時間陪小孩,一直到士磊上了學前融合班,我才開始改變。」以一身火辣辣的裝扮、在《卡門》中扮演性感女神的湯茂竹說,融合班的家長們和學校的互動非常頻繁,每學期,每個家長都會被分配到幫忙做點心、做教具等服務工作,許多家長更是主動地到學校當義工,長時間相處下來,大家的關係變得很密切,對特殊生都多了理解,而他也因此更了解自己的小孩。


創新的多層次教學模式


「由於對特殊生的刻板印象,三年前送士磊進來時,我最擔心的是他會不會被殊生打,後來才知道,其實特殊生更容易被一般小孩欺負,普通生也有普通生的情緒問題。」湯茂竹很坦誠地說:「融合班絕對不是大家想像中的和樂天堂,但就是因為有衝突,反而更真實,因為家長和小孩都可以從中學習如何處理小孩的特殊性和差異性。」

普通生的家長開心於自己的選擇,特殊生家長對融合班的存在卻有著更多的感謝。恆貽的媽媽蔡女士就說,因為高度視力障礙的緣故,恆貽以前很內向,而且非常害怕跟陌生人說話,可是進了學前融合班兩年後,慢慢地會嘗試和陌生人說話,前一陣子到麥當勞,也能夠自己走到櫃台前幫媽媽拿拿吸管,恆貽有這樣的進步,都要感謝融合班老師的鼓勵。

曾是小兒科醫師、患有腦性麻痺的魁孝的爸爸也感性地提及:「曾經,我們自卑得不敢帶魁孝出門。當時,他嘴巴開開,旁邊掛著幾滴口水,不會叫爸爸媽媽,只會咿咿呀呀的亂發音,走路跌跌撞撞,滿腳盡是跌倒留下的疤。三年前,他很幸運地進入融合班,現在,他可彈得一手好琴。不管事業再怎麼成功,都比不上魁孝的一點進步。我們有信心,只要跟老師密切配合治療,有一天他會成為『孫嘉梁』第二。」

融合班的教學精神承繼於「回歸主流」的基本理論。「回歸主流」的理論主張讓特殊小孩回歸到社區,和普通小孩一起上課,同享社區資源,不過,吳淑美指出,「回歸主流」的理論並沒有為特殊小孩設計特殊的學習環境和教材,融合教育卻進一步發展出多層次教學的模式。

和一般學校排排坐的教室設計不同,融合班採取普通生和特殊生混合分組教學的方式,運用多種的輔助教學及角落學習空間的設計,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透過合作學習、合作小組及同儕間相互學習的策略,讓普通小孩和特殊小孩都能適才適性地快樂學習。


特殊生孩子忘了自己的特殊


從畢業典禮所放映的紀錄片中,可以清楚看到第一屆國小畢業班學生的成長過程:在一年級時,班上的特殊小孩行動較為遲緩,還會因為情緒障礙而在課堂上吵鬧,普通小孩要和他們牽手時,也會被排斥,但是,到了五、六年級的時候,班上同學的相處愈來愈融洽,特殊小孩臉上的線條柔和多了,表情也豐富了不少,行動雖不利落,但會慢慢地幫忙搬椅子,在畢業前夕,原本不太會表達情緒的宇欣還說出了「暄像丸尾,修錦像貓,晴像少女,蕭老師漂亮,主任可愛」的感言,觀察力比普通小孩還要精細入微。

紀錄片裡,思紓扳著宇欣的手指頭教她算數學,還細心地用橡皮擦把宇欣寫錯的地方擦乾淨,這些普通小孩幫助特殊小孩、彼此牽手歡笑的畫面,在一般學校幾乎是看不見的,而在畢業典禮上,看到腦性麻痺、唐氏症、聽力障礙的小孩在台上表演樂器和舞蹈,唱驪歌時宇欣拿出手帕讓身旁女同學擦乾眼淚的畫面,更是令人動容。

「孩子的世界裡沒有美醜、沒有好壞,很多事情都是大人自己在劃地自限。」吳淑美說:「在融合班裡和普通小孩一起相處,很多特殊的小孩根本忘了自己是『特殊的』,反而會去幫助狀況更差的小孩,甚至,普通小孩也不覺得自己是在幫忙,可是他們在學校生活所做的一切其實都是幫忙。」

沒有美醜、沒有正常與不正常,所有的幫助都不被以施恩的方式看待,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場在大雨中進行的畢業典禮,會如此特別且讓人感到溫馨的緣故吧!

延伸閱讀

當初大哥買房拿走2千萬,如今爸爸遺產剩8千萬還要分他嗎?繼承要懂的事:生前贈與分2情況

2024-03-28

遺產不是子女均分繼承就公平!給全天下父母忠告:把錢留給照顧你、最孝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公平」

2024-03-05

邱瓈寬恩師上億遺產「不給家人一毛錢」,弟妹拿不到特留分?呂秋遠:立遺囑,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

2024-04-24

億元大戶肺癌末期,擁100張台積電、100張鴻海,如何贈與妻子最省稅?遺產律師:做錯1件事,多被課稅550萬

2024-03-27

婦科名醫林禹宏罹血癌、裝葉克膜換肺,大病5年重生體悟:後悔從前只顧拼命賺錢,人生徒留遺產和遺憾

202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