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快樂學習 快樂成長 p.115

快樂學習 快樂成長  p.115

隨著暑假來臨,許多家庭的信箱也被淹沒在各式各樣的才藝班廣告傳單裡,在家長們忙著比較各才藝班的課程內容、師資、學費的同時,往往忽略了孩子也有選擇怎麼過暑假的權利,而讓孩子自己決定要不要學才藝、學哪一種才藝,更是訓練孩子進行自我管理的一個重要過程。

根據友緣基金會今年五月所做的「兒童自我管理力調查報告」,有六三%的學生目前正在學習的才藝項目超過兩種,將近半數的學童所學的才藝項目是由父母所決定的,對自己所上的才藝課程感到滿意的學童平均不到四成,顯示半數學童是在非自願的情況下去學才藝,而且他們學得並不快樂,這樣的結果,與強調「主動學習、快樂學習」的教育趨勢是逆向而馳的,也提醒大家重新來思考,才藝真的是人生的萬靈丹嗎?被迫去學習才藝會豐富學童的人生,還是反而會壓抑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家長最愛安排小孩學英文和數學


這項調查的對象為台北市大直、西松、海山、復興等國小五、六年級學生,有效問卷數為一○○七份,其中男生占五二‧二%、女生占四七‧八%,五年級學生為三一‧五%、六年級學生為六八‧五%。

調查結果發現,在學童參加的才藝課程中,以英文和數學的比率最高,有六八%的學童正在學英文,三七%的學童正在學數學,其次依序為鋼琴(二一%)、電腦(一四%)、作文(一四%),也就是說,大多數學童所上的才藝課程,仍語文及數理訓練為主,這樣的才藝排行榜,與其說是國際化及資訊化潮流的影響,倒不如說,家長們對孩子課外才藝的「投資」,其實是在為學童未來的升學準備,因為英文、數學和國語的成績如果好的話,就比較可能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脫穎而出。

「學才藝是為了升學作準備」的心態也反映在「誰決定去學才藝」的統計上。平均而言,由父母自行決定讓小孩去學才藝的比率相當高,占四九‧一%,由孩子自己決定的有四三‧九%,只有七%的家庭是由父母和小孩一起決定的;若分項來看,由父母單方面決定的才藝課程以英文、數學、作文為最高,分別占六八%、六七%及六二‧八%,諷刺的是,這三項也恰好都名列在學童們最希望減少的才藝課程的前五名,其中,希望能減少英文課程的學童高達四成以上,超過五分之一以上的學童則希望減少數學的課外輔導。

從調查結果也可明顯看出,學童對所學才藝課程的滿意度與是否為自己的決定有極大的關係:只有二成左右的孩子滿意父母幫自己決定的才藝課程,但對自己所決定的才藝課程,則有五成以上的學童覺得滿意。在各項才藝課程中,學童滿意度最低的為數學,最高者為電腦,而電腦課也是學童自己決定要去上的比率最高的,占六六‧七%,而不管是哪一種才藝課程,學童對自己決定的課程的滿意度幾乎都要比父母決定的高出將近三十個百分點。


才藝課成變相補習

資訊高速的流通,使得今日的孩子愈來愈早熟,五、六年級的學童可說是個小人了,而且也逐漸接近狂飆的青春期,這個年齡的孩子,正是剛要展開自我摸索旅程的時候,也慢慢希望能對自己的生活有所掌握,而對才藝課程的選擇,正是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的一個機會。

友緣基金會指出,不論學習哪一種才藝,如果是由自己做的決定,學童通常會比較樂意去學習,自我負責的程度也比較高,反之,如果是由父母幫孩子作決定甚至是強迫孩子去上課時,孩子比較會產生抗拒的心理,也容易將成果好壞的責任歸諸父母,認為「是爸媽要我學的,又不是我自己想學」,不僅成效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會對所學的才藝課程感到「倒胃口」。

六、七成的父母為孩子報名英文、數學及作文課的現象背後,其實潛藏著台灣的父母對孩子智育表現的高度期待,以及擔心孩子將來可能無法順利升學的焦慮,由於不知道如何提升孩子的語文及數學能力,只好讓孩子接受「課外輔導」,才藝課程成了變相的補習,但許多孩子卻深感挫折,避之唯恐不及。

對此,友緣基金會表示,數學是一門需要推理、邏輯能力的學科,作文則需要有明朗的意見和清楚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這與孩子能否思考、解決生活上的任何問題都有很密切的關係,與其讓孩子到才藝班接受不斷重複的算術練習,不如在生活中多給孩子自己作決定的學習空間。

例如,在決定要不要上才藝班、選擇哪一種才藝課程上,父母親就可以跟小孩子一起討論,讓小孩了解學習是跟自己有關的,從學習中可以獲得什麼好處或樂趣,遇到學習的障礙要如何解決等,以此刺激孩子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並加強小孩對自己負責的態度。

學習作家事、整理自己的房間、分配休閒及做功課的時間、決定零用錢的使用方式、計畫一個假日的短程旅行等,這些事情都可以讓孩子享受到自己規畫及支配的成就感,也可以透過問題的解決,學習到推理、分析、組織等能力,而父母也可以在與孩子溝通、協談的過程中,更了解孩子,和小孩建立更親密的關係。


不妻剝奪孩子體驗生活的權利


生活就是學習管理,管理就是成長。自我管理能力與自主學習動力、獨立思考及計畫的能力都密切相關,很可惜的是,從友緣基金會的「兒童自我管理調查報告」中,我們發現,多數孩子在基本的生活管理上還是很依賴父母,五一˙三%的學童每天早上得靠父母親來叫他們起床,四七˙五%的學童需要家長提醒他們整理房間,超過四分之一的學童需要父母親來提醒他們做功課。

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童,應該已經具備了某種程度的獨立、主動、負責任的能力,但認為父母親應該提醒小孩作生活管理的受訪學童卻高達四九˙三%,這顯示國內的家庭教育缺乏對孩子獨立性的訓練,同時也透露出一般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和過度焦慮:擔心孩子遲到、擔心孩子會被老師貼標籤、擔心孩子不會照顧自己……,因此,只要想到孩子可能會出現差錯,就搶先一步幫孩子擔起責任,結果反而讓孩子失去體驗自己的行為會對自己產生不利後果的機會。

除了對孩子過度保護外,友緣基金會在調查中也發現,現代父母對子女在功課的表現期待過高,而家中的老大和女兒所承受的壓力,更遠超過一般的小孩。同樣是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生,贊成「小孩應該先寫完功課,做完所有的事,才能出去玩」的老大占四○˙八%,但贊成此項陳述的老二卻只有二四˙五%,老么為二○˙九%,獨子則為八˙六%﹔贊成「成績不好是因為玩太多」、「小孩應該多學習、少玩」、「成績不好應該不能領零用錢、不能出去玩、不能做很多事情」的孩子也以老大的比率為最大,老二次之,獨子最低,而女性學童的贊成比率也普遍高於男性學童。


公平對待不同性別的孩子


為什麼老大和老二、老么的價值觀和自我期待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友緣基金會表示,父母親生第一胎時,因為陌生及不熟悉,比較容易緊張,也會特別謹慎孩子的一言一行,深怕自己沒有把孩子教好,因此,父母和孩子所承受的壓力都特別大。

當其他小孩出生後,因為老大逐漸長大,父母親又會期待老大能多幫忙父母作家事,並且希望老大在功課和生活上都能成為其他小孩的榜樣,時常提醒或斥責大:「你這樣做,弟弟妹妹模仿怎麼辦?」「都是你這麼做,弟弟妹妹才會有樣學樣!」「你是老大,所以應該多忍著點、多讓弟弟妹妹!」等等,承受了過多期待的老大,自然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有些甚至容易產生自責的心理。

與老大性格現象相反的是,老么及獨子的自我要求程度有偏低的傾向,只有二˙三%的獨子認為「小孩應該多讀書、多努力、少玩樂」,這可能是因為父母只生一個小孩,所以無論孩子作什麼事,父母親都能接受,因此孩子的自主性較高。雖然獨子的自主性較高,不過,與同儕的合作能力卻普遍偏低,顯示只生一個小孩的父母必須更重視孩子的人際關係教育。

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應該成為他人的成長工具,因此,友緣基金會建議,父母應該更公平地對待不同性別和排行的孩子,當老大無法做到父母期待的事情時,應該給予多一些安慰、接納和支持,而非一味地要求或責備,同時,父母也應認識到,才藝不是人生的萬靈丹,遊戲和工作對人更是同等重要的,使用零用錢、遊戲等權利不能當成處罰孩子功課不好的籌碼,而與其強迫孩子去上才藝班,不如利用暑假時間,陪孩子一起去旅行或培養孩子「玩的藝術」,在各種遊戲和休閒活動中來啟發孩子的創造力。

(友緣基金會設有免費教育諮詢專線,提供家長關於子女教育問題的協談服務,有需要的讀者可逕洽:○二 - 二七六九三三一九)

延伸閱讀

聯準會今年可能不降息了?00679B、00687B...美債殖利率飆升、風險比股票低,債券ETF能不能買?專家4點分析

2024-04-17

長抱高股息ETF,績效竟輸大盤嘔不嘔?殖利率減少、價格下跌...配息不代表穩贏,口袋夠深才行

2024-04-25

台股震盪洗盤,00878、00929、00919…高息ETF誰最「跟漲抗跌」!低點再進場?存股這樣挑安心

2024-04-25

00937B、00679B、00687B...債券ETF跌這麼多還能買?專家分析:4理由不悲觀,殖利率逾6%「首選這1種」

2024-04-22

說好的降息呢?聯準會降息大戲一再延遞,專家建議債券ETF「這樣買」鎖定利率甜蜜點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