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我不管 我就是 要這個機器人!

我不管 我就是 要這個機器人!

趙介亭

教育

2012-05-23 10:07

3歲的小華把整箱積木倒出來,拼著他最愛的車子。

同齡的小柔走過來,拿起散落在旁邊的積木準備要玩。

小華立刻丟下手上的積木車子,大聲地對小柔叫著:「這是我的!這些全部都是我的!」而小柔也不甘示弱,把手上的積木藏
在背後;小華一手拉著小柔、另一手準備要打小柔……

5歲的小明和爸爸媽媽逛大賣場,經過玩具區時,小明看到了一個機器人,於是拉著媽媽的手,撒嬌地說:「媽媽,我要這個機器人!」媽媽跟小明說:「可是這種機器人,家裡已經有很多個了呀!」

小明開始哭著說:「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這個機器人!」媽媽還是不願意買,於是小明跌坐到地上大哭大叫……

7歲的小成每天帶著很多貼紙到學校,亮晶晶的貼紙總是吸引好多同學的注意,問小成能不能送給他們?

「當然可以呀!」小成驕傲的對著同學說:「不過,你們要先幫我洗碗、下午幫我打掃,我就可以把貼紙送給你們。」……

上述的場景,都是真實發生的狀況,或許你也曾經看過、或許你的孩子也發生過, 但你知道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身為父母的你又該如何應對呢?我們必須從行為的源頭開始談起。


少子社會:寵愛與溺愛一線之隔

現代家庭的孩子生得少,因此從孩子出生後,就成為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親朋好友的心肝寶貝,掌上明珠。不少家庭不但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在孩子還不滿1歲時,房間裡的玩具、教材就多到10個孩子都玩不完。

殊不知如此過度的呵護,讓幼齡的孩子誤以為全世界都以他為中心,所有的人都必須配合他的需求;大人也沒有覺察到過度的物質滿足,正在一步步撐大了孩子的胃口,形塑孩子未來對於物質的無底洞。

隨著孩子成長到2歲左右,開始使用幼齡的經驗與他人互動時,孩子便誤以為,所有人都要聽從他的意見,所有事情都要依照他的想法進行。

再加上此時因為身體的自主性逐漸完備,孩子進入所謂「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運用反對來建構自我中心、彰顯自我價值的階段」,如果幼齡時期是被過度照顧的,此時孩子的行為,往往讓父母或照顧者難以接受和招架。

壞了規矩:養出小霸王在孩子

「什麼都說不」的叛逆期,大人很容易採用高壓、權威的方式,要求孩子聽話與服從大人的想法。然而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萌芽,父母的打壓只是讓孩子的自我意識長偏、長歪,甚至以為自己是不重要的、是沒有價值的。又因為社會上對於「品德教育」的推廣,讓許 多大人急著在孩子2、3歲時,就要求孩子禮讓、輪流、排隊、分享⋯⋯。

例如孩子剛拿到一個喜歡的玩具正要開始玩,此時有另一個孩子靠近,通常父母就會直接下指令,像是要求孩子數到10要換別人玩,或是要求孩子要懂得分享⋯⋯。並不是說品德教育不重要,而是孩子的合理需求在此時更為重要。

當孩子的合理需求沒有被父母保護和捍衛,反而是一再的被剝奪時,孩子往往呈現兩極化的表現,一種表現是放棄爭取,變得畏畏縮縮、沒有自信;另外一種表示則是強烈爭取,看到別人的就要搶,一副小霸王的架式。

培植幼苗:過度只會提早夭折

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有其脈絡及影響,身為父母的我們,如果能先瞭解兒童的發展歷程,就能走在孩子之前,化解許多未來可能發生的負面行為。

我們經常以「種植」舉例,將孩子比喻為一株小幼苗,在它成長的初期,我們必須給予適當的養分和適合的環境,如果我們過度的澆水、過度的施肥,小幼苗反而容易夭折。隨著小幼苗的成長,它會長出新的葉子,它會隨著陽光的方向歪斜,如果我們看到嫩葉就摘除,如果我們看到歪斜就扳直,這株幼苗將無法成長茁壯。

而最核心的關鍵,則是我們必須認同及正視,幼苗與孩子都具有「自我」的需求,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成為成長助力,而不是阻力。

延伸閱讀

「你普普通通,卻是我的春夏秋冬」他的IG打動孤單男女的心,療癒靈魂裡流過的淚...

2022-09-16

滑IG、追劇只會讓下班的你更累!耍廢放鬆不是什麼都不做 專家:這7件事舒壓最有效

2022-09-24

遺產不是子女均分繼承就公平!給全天下父母忠告:把錢留給照顧你、最孝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公平」

2024-03-05

IG打#生吐司,貼文超過5萬則…全家「匠土司」每分鐘賣40份、一年進帳6億怎麼辦到的?

2023-05-03

「Risu社團」外流私密影像、違反《社群守則》,Meta聲明:已移除違規內容

2023-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