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2015-03-04 11:08

當父母開始替孩子決定「夢想」時,孩子便再也不會有機會規劃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肩負起所需要負擔的代價。

教養,是不斷實驗觀察的過程
學會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我和太太如何從孩子小時候,就建立所謂的「資源觀」,並設立獎學金制度,讓孩子在享受閱讀的同時,還能「讀書賺錢」。但獲得獎學金之後,該怎麼利用這些錢呢?

協助孩子建立夢想藍圖
在孩子小時候,我們除了設立獎學金制度,讓他們去達成目標、獲得獎金之外,我們也會常常陪伴孩子討論他如果拿到獎學金之後希望怎麼運用,協助孩子建立「夢想」的藍圖。

進入國中之後,因為開始出現模擬考與各種段考,於是我和姊弟倆人便約定好,只要在班上成績達到多少門檻,便給予他們一定的獎學金,而獎學金的運用則可以讓他們自行決定。舉例而言,當時仲宇非常想買Game Boy遊戲機台,雖然麗珍並不喜歡孩子玩這類遊戲機,但是也沒有阻止仲宇存錢買機台,因為一旦父母開始替孩子決定「夢想」時,孩子便再也不會有機會規劃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且肩負起所需要負擔的代價。

孩子進入國中後,面對各種不同的支出項目,我們也與孩子溝通後將支出分成兩種類型,我們對於兩種開銷的支持並不相同。

第一類的支出,是與學校課業直接相關的支出。我們願意支付與學校課業相關的所有必要支出,包括學校制服、參考書、補習班、班費、基本的文具組等。我們負責出錢,孩子負責選擇。比如要買哪一本參考書、補哪一間補習班,都是由孩子自主選擇,也就不會造成太強烈的「填鴨感受」。

第二類則是與學校課業無關的支出。這類型多是與孩子和同儕互動相關的支出,主要是娛樂費用。舉例如畢業紀念冊、畢業旅行、零食、玩具、線上遊戲點卡等,這些類型的支出我們不會禁止,但也必須由孩子自己負擔支出。

每一學期初的時候太太總會帶姊弟倆人去逛街看有沒有什麼需要添購的,希慈特別喜歡逛參考書局、自己選擇喜歡的參考書類型,有一部分原因即是買參考書「不用錢」呀,當然要盡量多買多看了。

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自己選擇,自己負責。」這是我和太太在設計一連串的資源觀教育時最深的教育原則,特別是當孩子越來越大,這句話背後其實反映的即是獨立生活的能力。曾有不少家長抱持的價值是,「給孩子最好的環境」,然而當我們一切都給孩子最好的,意味著我們已經幫他們定義「好」與「不好」。

在希慈高中畢業之際,因為考上她心中的第一志願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按照我們與她的約定,願意讓她自己決定一趟「畢業旅行」。

當時,我們建議她可以去馬來西亞自助旅行,因為在馬來西亞有著我們多年前移民過去的親戚,若去馬來西亞,應該能玩得蠻深入有趣。

然而,她卻突然給了我們一個聞所未聞的答案──「我想去甘肅支教」。二○○八年,海外服務的風氣仍不太盛行,對於五年級的我和太太來說,這簡直是莫名其妙的旅行。去一個開發中的區域,為什麼要付一大筆錢?還要出力幫忙?這不是最傻的選擇了嗎?

我和太太對希慈說:「你自己選擇,但只能去一個地方,去甘肅就不能去吉隆坡。」

最後,十七歲的希慈通過重重甄試與準備,坐了數十小時的車進了甘肅的山區,在無法洗澡的祁連山脈中服務了兩週。回到台灣的她黑了一圈,看起來髒髒黑黑,卻帶著滿滿的能量與故事站在我們面前。

聽著女兒訴說山中的孩子如何求學,我突然了解,女兒選擇的支教是一趟生命教育,她因為這趟旅程,學習了接受挑戰、同理心、對於困苦環境的想像、以及對於社會議題的關懷。

在我們父母的原有觀念中,旅行是為了放鬆才有的出走,但在希慈的這趟旅程中,我們看見了新的價值──舒適的物質生活無法讓孩子成長,因為孩子本來就是在相對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因此,反而是一趟以付出為核心的旅行,對年輕人來說才能真正豐富自身的精神生活與擴大生命的視野。

如果當初我們堅持讓孩子去馬來西亞旅行,或許我們就沒有機會了解到「服務旅行」的背後意義,更沒有機會了解希慈所亟欲追求的「社會服務」與「社會學」的本質。

透過討論,讓孩子學會金錢管理
待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麗珍和我一定會先跟孩子討論幾道問題。

「你認為你一個月生活費需要多少?」
「你認為自己有沒有辦法負擔起生活費?」
「如果可以負擔,你打算怎麼做?」
「如果無法負擔,你認為需要和我們拿多少生活費?為什麼?」

透過這些問題,讓孩子自己學習評估生活所需,並且給他們一個機會獨立生活。過去我與太太考上大學之際,因為上一代的生活條件並不特別好,因此我們倆人都是從大學開始便自己賺取生活費與學費。我們會與孩子分享這些奮鬥故事,也期待他們能夠在自己認為適當的時機學習獨立。

於是,希慈在上大學的時候跟媽媽說會自己賺取生活費,後來她也透過家教,每個月有不多但穩定的收入,甚至後來也幫仲宇介紹了家教工作。

直到希慈上了大三,當時她擔任一個新創社團(NTU Net Impact, 不同凡響社)的負責人、同時又身兼許多大型計劃的總召集人,她有一天跟媽媽說,她認真評估過了,她能夠從這些活動中學習到非常多對未來有幫助的技能,但若是她要繼續維持家教工作,她可能就無法保持課業成績和社團的參與,因此希望媽媽可以支持她。

在經過一連串的溝通與討論後,太太同意一個月給希慈三千元的生活費,持續了約莫一年的時間,讓她可以全心全意地在台灣推廣社會企業的概念。事後看來,希慈若不是當時日以繼夜地全心推廣社會企業、申請北京大學交換學生、推廣青年交流,現在的她也不會有機會將過去所學的知識融合,創造出自己熱愛的創業計畫。

對現在的我們來說,父母對於子女的支持應該是最後一道防線。其實我們也不知道什麼樣的路對孩子才是最好的,但是無論他們要選擇什麼樣的道路,我們都在最後一道防線上保護著他們。當他們真的退無可退之時,我們一定在這裡接住他們。但現在的科技如此發達、社會變遷如此快速,孩子們仍然要自己學會往前探索,人生的路才會展開。

知足,是孩子一生受用的禮物
除了建立「自己的選擇自己擔」的資源觀念以外,「知足」也是我和麗珍極為重視的資源教育。知足該如何教?在我看來,只有身教。

「最有趣不是買到最貴的商品,而是買到最划算的商品。」仲宇有一次這樣分析我們家的購物法則,並補充道:「這是媽媽教的。」

麗珍從不追求奢華消費,卻總能在生活處處享受生命樂趣。她總喜歡穿著一整套從市場淘來的百元服飾,儘管當了家庭主婦,那種由內而外的自信美與能力依舊不減。家裡所有家務一手操辦,從三餐料理、交通接送、家務打掃、手作家具、洗衣摺被,樣樣親手打理。家裡大概有七八件家具是從路邊撿來的,但卻經過改造後,樣樣獨具巧思、美輪美奐。

而在麗珍操勞每樣家務工作時,她也會和子女說明每一樣工作背後的原理、方法、技巧,一方面鍛鍊子女的生活能力,一方面則是讓子女知道家務工作的辛苦,以期培養姊弟倆人的樂天知足生命觀。不怕髒、不怕累、懂得吃苦更是麗珍以身教帶給孩子的禮物。

「媽媽,你生日想要什麼禮物?」姊弟倆人在有了打工收入後,每年總會問麗珍同樣的問題。

「不用買東西,給我一張卡片就好。」麗珍趕緊擺擺手,怕兒女買了什麼她不需要的禮物。最後,每年家人生日時一起吃飯與一張卡片似乎成了習慣。

一直以來,在我們家中彼此送禮物,心意總是比禮物的價格更重要。一張寫滿字的卡片,價值遠遠勝過於一瓶高級的保養品。麗珍從己身做起,不只言教、更用身教教導孩子──「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異。

孩子,尋找人生路上我陪你
留下一些管教的灰色地帶


每個時期,父母都會有不同原則或規定要孩子遵守,但適當保留一點叛逆空間給孩子,也是他們的「自主學習」方式。

我們的孩子並不是一直都那麼「乖」。

自小開始,我們便常常和孩子做約定,比如國小不能和同學自己出去玩、國中不准玩超過幾小時的電腦遊戲、高中以前不准買手機、大學以前不准交男女朋友等等。各式各樣的約定在不同時期不斷訂立、修改。事實上,孩子不會真的乖乖遵守每一個約定,在不同時期,孩子的叛逆其實無所不在。

默認孩子的「自主學習」
我們其實給予了希慈和仲宇很多「機會」,也就是默認他們倆人的「自主學習」。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打破那些規則,去體驗與冒險嘗試那些「禁忌」。儘管打破規則,但是不要太誇張的情形下,我們也不會說破,就讓他們去親自體驗過那些人生後,自己去吸收詮釋那段經驗。

國中的時候,麗珍與孩子約好,做完功課後可以玩電腦,但是十點前一定要睡覺,早上六點才能起床。希慈國一便開始玩線上遊戲,在即時通正流行的時候,她利用遊戲與通訊軟體交到許多網友。這些網友來自五湖四海,什麼樣的人都有,她開始對這些擁有迥異生活背景的陌生人感到好奇。

因為家裡的規定是晚上十點就必須上床睡覺,希慈於是會在半夜四點的時候爬起來,穿越客廳,跑到書房偷偷打開電腦繼續上網聊天。我們知道嗎?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從不直接說破。

直接明白的說破可能會讓孩子覺得非常羞愧或丟臉,但若我們毫無反應又會讓「約定」失去意義。因此,我們的作法往往是透過閒談中的提示,讓孩子意識到父母可能有注意到他們的行為,並且討論約定背後的意義,試著讓孩子自己反思行為與約定之間的落差是否有需要修正的部份。

留給孩子突破原則的小叛逆空間
舉例來說,雖然與希慈約定大學前不能交男朋友,但當時的她因為網路交友的緣故,已經透過網路認識不少男孩子,更有了交往經驗。我和太太有一次便跟希慈說,「妳生日快到了,剛好妳不是在網路上認識了一些不錯的男生朋友嗎?把他們帶來家裡吧!也讓爸爸媽媽認識一下!」

後來,希慈真的也邀請了她當時的「男朋友」來家裡,我們於是在不讓女兒覺得尷尬的情況下認識了這名男孩子,順利地從旁觀察他們的互動,並且在適當的時刻,與女兒談論關於戀愛觀的議題。

對於姊弟兩人來說,這些灰色管教地帶對於她們的成長來說很重要。

「每一次我的勇敢冒險,不論是小時候偷偷溜出家門玩耍、偷偷半夜打線上遊戲,還是偷偷交男朋友,他們大概都略知一二,但從沒真正嚴格禁止我的『自主學習』。他們只是在我受傷後,哭著回家,而又願意分享的時候,勇於擁抱我,告訴我他們永遠都在那。在跌跌撞撞那麼多次以後,現在我更能理解他們當初對於我交友的要求是基於什麼樣的理由。」長大後的希慈說。

堅守原則很重要,但是適當的給子女「突破原則」的小空間,也能讓子女適當思考原則背後的意義。〈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
張楚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國文補教名師。生長於金門,育有一女一子,獨特深入的教養方式、加上閱讀習慣的培養,讓一雙兒女皆成為優秀台大人。女兒希慈畢業於台大社會學系後投入創業,目前為「城市浪人創業計畫」創辦人兼執行長。兒子張仲宇即將畢業於台大法律系,2014年參加大陸《中華好詩詞》節目,奪得第二季亞軍,因其俊秀外型、流暢詩詞能力,受封為「台大詩詞男神」。

張希慈
1991年生,台灣大學社會學系第一名畢業後,放棄進入研究所深造的機會,並拒絕極佳的新創公司、本土零售集團巨頭、華爾街金童於香港註冊的育成組織的工作邀約。領著不到兩萬月薪,抱著對改造青年教育的熱忱,她創業、寫作、演講、旅行與策劃工作坊。大學畢業不到一年已是TEDx的年會講者、兩岸最大的公益創新挑戰賽亞軍、網路專欄與雜誌的合作作家、台灣最大社會企業育成計畫培育對象。目前為「城市浪人創業計畫」創辦人兼執行長、中華傑出青年交流促進會秘書長。

出版:三采文化

書名:感謝我們始終對話:20年教養分享‧23個教養關鍵,培育出台大創業家女孩與詩詞男神

目錄:

【序】歡迎光臨,來到張家的對話教養時刻
Chapter 1 愛與對話,是我們唯一語言
孩子,你是最美的禮物
愛在教育與陪伴中傳承
媽媽許淑燕的口述故事
手足情深,孩子兩個恰恰好
情境式姊弟互動學習法
希慈寫給仲宇的一封信

Chapter 2 教養,是不斷實驗觀察的過程
實驗觀察式教育原則
陪伴,對孩子的重要
用擁抱與溝通,代替體罰
那些分身乏術的時刻
從小建立孩子的金錢觀
學會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
中國古典文學教育,最佳美感訓練

Chapter 3 中國古典文學教育,啟發多元能力
中國古典文學教育,最佳美感訓練
中國詩文,訓練美感、專注力、想像力與表達力
兒童讀經之外,國高中經典書單
提升背誦動機,建立社區讀經班
玩中學,遊戲化的成語教育

Chapter 4 孩子,尋找人生路上我陪你
五個原則,陪伴孩子做選擇
原則1─讓孩子探看世界百態後才做選擇
原則2─認識自己的第一步,表達自我的訓練
原則3─留下一些管教的灰色地帶
原則4─沒有註定不如人的孩子
原則5─提供父母生命經驗做參考,但不強迫選擇

Chapter 5 孩子,記得愛你腳下這塊土地
金門,我永遠的鄉愁
土地教育,讓孩子從己出發關心社會及世界
回鄉有感,走進金門歷史裡
社會關懷,為他人帶來正面能量

Chapter 6 孩子教會我的事
新世代科技,讓我們離孩子更近
離開舒適圈,展開流浪慢旅行
挑戰中華好詩詞,為文學教育發聲
開設粉絲專頁,往夢想更靠近

【後記】感謝我們始終對話

 

延伸閱讀

把愛車升格BMW只要3000元!23副「BMW車牌」1諧音號碼超搶手 5/1起網路限時競標

2023-04-25

怕勞保破產,南部阿伯一次提領「啪!退休金全沒了」...晚年不得不靠打零工賺生活費的3個財務啟示

2024-04-24

網銀匯款變難了!約定帳戶淪詐騙新招 金管會全面限縮「轉帳服務」,3銀行匯款門檻拉高

2023-04-25

3種人報稅季別再糾結了!「你」今年不會收到稅額試算書 為何沒收到、該如何報5QA一次看

2023-05-05

夏天要來了肥肉藏不住...凸肚「4癱軟形狀」你是哪種? 一張表教你有效「對症」剷肉

2023-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