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得到答案就好了嗎?

得到答案就好了嗎?

『老師,這題答案是什麼?』『老師,為什麼是這個答案?』『老師,我該怎麼做?』身為老師,很容易遇到學生的提問,當然更多的是不知該如何問?不管是否問出口了,大多時候,問題就中止於答案的獲得,問題結束了。但得到答案就夠了嗎?

學生時期,有了問題,得到了答案,似乎滿足了。被給予了解決方案,也安心了。一個個的問題出現,也一個個解決,完成任務,真好。隨著年歲的增長,問題更多的被浮現,答案卻再也不能滿足,學生時有老師可以答案,長大了卻似乎常常活在困惑中,要自己學著找到答案,有點難。經歷一些事情之後,發現儘管是費盡心力得到答案了,卻似乎怎麼也不夠,總會想著,是不是有更好的答案等著,而自己尚未找到?

當自己成為老師之後,從追求答案轉為開始尋找問題,不是僅僅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而是試著從所觀察的找到問題,從被動式的問題解決,轉為問題發現模式。重新轉換思維之後,問題卻也變少了。原來,問題早就已經存在,苗頭也早已顯現,以往的解題模式,僅能疲於奔命去解決緊急且不可避免的問題,當換到問題發現模式之後,解決問題於苗頭,卻也省力多了。

透過一個個隨意冒出的問題,湊合出一個個具有特定範圍也具相似度的主題,突顯出真正被自己關注焦點,才會發現,我們追求的往往不是那個答案,而是那個問題形成的背後,跟面對這個問題的感受與體悟。原來,得到答案永遠都不夠。越是執著於答案,越容易落入被牽著鼻子走的被動。僅僅安於所得到的答案,也讓自己容易落入眼界的侷限。那個答案永遠不是重點,也不一定適合自己。

幫學生輔導課業時,常常發現,解決了他目前的問題,問題卻並沒有被解決,原因就來自於,最核心的問題沒有被找出,僅解決了表面遭遇到的,治標不治本,週而復始的問題不斷產生,從問題解決中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所遭遇到的,一種似乎無解的圈圈中。老師的任務是什麼呢?我開始思索。

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給予答案?不,應該是幫他體認到問題的所在。儘管是老師,我不應該只是教書,教的應該是學生。當被侷限的思維打開之後,教學的瓶頸也因此打破,原來,我不應該僅僅只是教課本裡面的知識,把自已當成轉述者。換個新角度來看,應該是創造新的思維想法,讓學生可以用心去看待他所接觸的材料。

學跟教之間,存在著有趣的紐帶,也存在著角色的變換。我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不管身分是不是教師,從中給予分享,也同樣得到學習。答案不夠,而問題必須被追求。

 

延伸閱讀

政治獻金募款第一,卻不想在國會養老...「跑最快」的美議員蓋拉格來台,賴清德、韓國瑜都要見他

2024-02-22

五一長假,消費強還是弱?

2023-05-24

「韓國瑜鹹魚翻身當國會議長,很勵志」!陳水扁自豪軍隊國家化:沒推動就沒蔡英文總統

2024-02-20

真的是韓總!韓國瑜掌立院年薪飆破460萬、特別費每月還有79K…政壇路大起大落,院長能罷免嗎?

2024-02-02

立院開議才第1天就搶麥克風杯葛...韓國瑜無法主持只能喊休息!朝野立委為了什麼吵成一團?

2024-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