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活在當下 跟祖先學習 p.127

活在當下 跟祖先學習  p.127

在過去被擱置一旁的原住民文化,由於九○年代本土意識抬頭和倡導「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等大環境的影響下,逐漸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甚至從非主流的身分晉升為流行文化的最前線,凡是和原住民三個字沾上邊的,都會被套上光環,受世人崇拜。同樣的現象也存在於藝術界,這群因應時代趨勢而崛起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都符合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文化的定義:木雕的圖騰、百步蛇圖案;具有樸實、原始及傳統的味道。就現代藝術的觀點來審視,這些作品尚停留在「工藝」的層次,卻談不上「藝術創作」的境界。

不過,少數自省能力強或受過正統美術教育的原住民木雕創作者,如哈古、撒古流和季.拉黑子,正逐漸從這個迷思中跳脫出來,讓原住民藝術走出「仿古」的窠臼,重新賦予其新的意義。這幾位藝術家中,哈古和撒古流的風格仍偏重原住民古典美的呈現,而季.拉黑子的人和雕塑作品,卻強烈表達出想去與現代潮流對話卻不流俗的特質。

季.拉黑子,漢名劉奕興,阿美族人,是個非科班出身但極其用功的創作者。他在九一年辦完首次個展之後,決定走上藝術創作的路。九八年,他替優劇場《聽海之心》的演出設計鼓架,優劇團後來於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時,舞台上所呈現的視覺效果,讓法國藝界人士為之震撼;今年六月,他獲得由「亞洲文化協會」提供,赴美考察傳統和當代藝術的獎助金;八月二十六日當天,他將於北美館的「歸零」聯展中,舉行部落的傳統儀式。在現代的建築裡,季.拉黑子期望藉由儀式,讓文明社會的人認識部落、儀式和個人之間的關係。季.拉黑子說:「公元兩千年,阿公一百歲,我們環境又遭到前所未有的變化,部落外移零散,文明不斷產生矛盾,我告訴自己,做個儀式吧!而儀式對原住民而言擁有治療能力,通過儀式,族人共同面對隱形世界的力量,修復與大自然的關係,與祖靈重新接壤,部落獲得重生。」


受漢人社會排擠 立志苦讀


這個令藝術界眼睛一亮的原住民藝術家,從小住在花蓮秀姑巒溪出海口附近的港口部落裡。由於資訊不發達、地方又偏遠,他們部落裡的青年長大後都到都市中找尋工作機會。季.拉黑子每次看到族裡的年輕人從都市裡回來,個個打扮入時、又賺了不少錢的模樣,自小就憧憬都市生活,而他的母親也希望拉黑子長大後可以去都市賺錢。

季.拉黑子初中畢業後,村裡有個長輩願意帶他到都市裡工作,「要去都市的那天,我媽媽非常高興,還跑去豐濱買了一條牛仔褲和衣服給我,我就用綁米酒的細繩一綁,離開了部落。」

到了大都市,季.拉黑子才發現,以前族裡所看到的,全都是假象。族人在都市裡,大多從事粗重工作,而且處處受人排擠,「我一到漢人的社會,每次找工作,他們劈頭就問:『你住哪裡?』『我住花蓮。』他們第二句就接:『你不就是番仔!』久而久之,我對『番仔』這兩個字非常反感,我恨我自己為什麼是平地山胞阿美族,為什麼出生在這樣的環境!」於是他開始隱瞞自己的出身,改用漢名。有一天,他警覺到,自己絕不能跟其他人一樣,活得沒尊嚴,工作沒保障。幾經思考後,他立志從事室內設計,沒受過科班訓練的他,白天做模板工,晚上苦讀室內設計的書籍。這期間,季.拉黑子接觸國內外許多藝文資訊和演進史,讓他開始省思阿美族文化的沒落和傳承的工作。

進入室內設計行業後,季.拉黑子做了一些造型特殊,略帶原住民風格的木頭椅子,結果受到許多收藏家的喜愛,他的椅子逐漸成為搶手又實用的雕塑作品,他的收入也愈來愈多,此時的他,日漸受到主流社會的矚目,他對自己的原住民背景也不那麼排斥,「這時期的創作對我而言,應是一種盲目吧!因為知名度高、賣得很好啊!可是回頭看我的族人,部落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進步、日漸凋零,所以,當時我講太多原住民的東西,好像都是虛的。」

二十九歲那年,季.拉黑子到日本玩,在日本看到台灣原住民的雕塑作品,他發現,在台灣不受重視的原住民文化,居然也能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我當下決定要回到部落,去盡我該盡的責任。」


走訪部落遺址 以雕刻詮釋阿美族文化內涵

於是季.拉黑子從都市裡帶著西方和現代藝術的思想回到家鄉,他開始走訪阿美族各部落的遺址,吟唱部落的歌曲,撿拾先人遺留下來的陶片,藉著這段尋根的過程,季.拉黑子發掘了部落的過去和傳統,他知道,自己能做的就是用雕刻去詮釋阿美族文化的美。

「我剛回部落時,族人看到我天天撿陶片、搬枯木,都說我是神經病,可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是為後代子孫做的,所以我不在乎他們怎麼看我。」除了撿陶片,季.拉黑子雕刻所用的木材全都是漂流木,他時常和朋友到海邊、到河裡,把笨重的漂流木搬回家,「一樣的體積大小,已經枯萎十年、二十年的枯木和剛砍下的原木,兩者的差異性相當大,經過河流的洗滌,石頭的碰撞,漂流木的韌性、質感和自然賦與它的力量,是原木無法比的。」

用祖先使用過的陶片、自然力量形成的漂流木為素材,季.拉黑子把自己對阿美族文化的美,用抽象的形、具象的雕塑品表現出來。他表示,「創作的過程是最重要的,每當我在創作時,都會尋求感動,我常會不自覺地唱起歌來,甚至會跳舞,好像一個自言自語的神經病,其實我只是順著自己情緒,去感受祖靈給我的力量和使命感。」


再造傳統、延續文化 須與主流趨勢結合


第一眼看到季.拉黑子的作品,馬上能夠從雕塑的外形和素材發覺,那是原住民的作品,進一步細看,卻很難看得出來究竟是哪一族的原住民藝術。季.拉黑子知道,要再創造部落的傳統,延續文化,不能與主流,即國際藝術的趨勢脫節。仿製部落圖騰和圖案,只能做到「保存」,要讓原住民藝術受到重視,創新的腳步絕不能停。因此,季.拉黑子的作品,都是了解部落文化,經過自我省思、激盪之後的體會,「我是一個創作者,外界應該純粹從藝術的角度去評我的作品,原住民背景是孕育我的創作源頭,但是兩者不可混為一談。」

由於台灣漢人社會之前都是以人類學的角度去研究原住民藝術,所以,只有圖騰、百步蛇等考古學被認定的文物圖案,才能代表原住民文化。因此,幾年前當季.拉黑子的作品放在這群人面前時,他遭受強大的質疑。季.拉黑子說:「漢人社會和我的族人雙方都不能接受我,那是我人生最失意的時候,但是,我更要堅持,做我認為對的事,直到他們了解為止。有一陣子,我窮到連買包長壽菸的錢都沒有,脾氣又倔,不肯跟家裡開口要錢,時常偷拿媽媽放在桌上的零錢去買菸。」

現在,季.拉黑子的雕塑作品逐漸在國際藝術界發揮影響力,除了與優劇團合作外,他還將應邀到美國各大學及藝術中心演講。凡事只重視「活在當下」的他提及未來的計畫,「這是一條很長的路,我走得很辛苦,在付出許多後,我總覺得關心不夠、用心不夠、反省不夠,真的!未來,我還得跟自然學習、跟祖先學習,當自己這個階段的工作告一段落時,我將再走一趟祖先留下的遺跡,屆時將有祖靈指引我,下一個階段該如何開始!」

延伸閱讀

不滿花蓮災情嚴重,傅崐萁堅持訪中…486先生怒討200萬捐款:自己都不關心,那我湊什麼熱鬧!

2024-04-25

傅崐萁領藍委赴中、綠組營隊奔美!一邊擬鬆綁《反滲透法》,另一個深化美台外交?兩陣營各想收穫什麼

2024-04-23

向中國融資恐釀債務陷阱、主權危機…菲律賓棄中國一帶一路靠攏美日,又加重海空軍投資,跟台海有關?

2024-04-23

馬習會後,傅崐萁要帶20多名藍委訪中!賴士葆直言:立院會期我是不會出國、綠批甘願被中國擺弄

2024-04-17

傅崐萁重回國民黨的政治盤算

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