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品牌之爭台灣能否專「美」於前錢! P.90

品牌之爭台灣能否專「美」於前錢! P.90

2004-07-29 17:59

全球前一百大消費和零售公司中,亞洲公司只占有八家,
一家位於南韓,七家位於日本,而台灣一家都沒有!
台灣未來的產品競爭力令人感到憂心,
當代工的「辛苦錢」愈來愈難賺時,台灣的品牌之路才剛起步。

台灣創意中心執行長張光明坐在南港園區高級的辦公大樓裡,拿著他最喜歡「Iittala」芬蘭設計師設計的各式咖啡杯。他說,真正的美不需要很繁複的設計,他邊說邊畫起杯子的外型,解釋「Iittala」咖啡杯迷人的地方——純白色的外觀,握柄做成一隻腳的設計,讓手和杯耳身有足夠的距離,不燙手,而且能剛剛好卡在杯盤內緣,增加咖啡杯的穩定度,「雖然它只是一個沒有任何圖案的杯子,但很少人會不喜歡它精緻具美感的設計。」

放下Iittala咖啡杯,張光明眉頭微皺地說,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在去年針對全球前一百大消費品及零售公司分析,發現這一百家公司,二○○二年的盈利為二二八○億美元,同年,亞太區域內為這些公司供應旗下產品的前一百家原料製造商盈利卻只有四十億美元。擁有品牌的主廠和OEM(委託代工)的代工廠獲利比大約為五十比一。

「全球前一百大消費和零售公司中,亞洲公司只占八家,一家位於南韓,七家位於日本,而台灣一家都沒有!」張光明看著分析資料,頗為台灣未來的產品競爭力憂心。他指出,台灣產品如果不加把勁,那就只能永遠在五十分之一中的「一」打轉。


供應端──修正觀念,提升產品競爭力

從「Iittala」談到國內目前的狀況,他認為台灣產品最缺乏原創力和美感因子,「但這和台灣的大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他舉北歐為例,「在芬蘭、丹麥等先進國家,你一出門到處看到的都是賞心悅目的景致,在這樣環境薰陶出來的設計師,怎麼會設計不出好的作品?」「許多先進國家,商店的招牌一定是要被管制的,反觀台灣,你一走出台北市政府,街道上到處可以看到霓虹燈的招牌。」除了美感經驗的缺乏,設計動機太過功能性也是重要的原因。

目前明基已招攬全台灣半數最強的設計人才,主導設計團隊的明基電通董長李焜耀指出,由於台灣業界過去太注重機能,因此,自然少在美感上著墨。目前若是要提升產業競爭力,走進國際設計界的競爭市場,勢必要有能陶治美感的社會環境。

他分析明基設計團隊的優缺點時坦承,明基設計團隊的原創能力和其他國際級大廠比較起來還是較弱。例如,其原創性、產品機能、衡量的經驗都明顯的不足。他同時表示,「這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問題,因為和西方社會相比,台灣社會普遍仍缺乏文化積累的美感經驗。」

李焜耀拿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比較,他指出,韓國人在產品設計方面做的不錯,原因在於早在十多年前他們國內人才就開始到西方去學設計,久而久之,就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你可以發現韓國人很注重打扮,日本人也是;但台灣人就不這麼重視,一個喜歡美的社會,自然會培養出有設計感的生活態度、喜歡有設計感的作品、推動有設計感的產業。

不只是韓國,在全球企業都看到品牌是企業走得更長遠的支柱後,連東南國家也開始著手設計生產自家的生活用品品牌,像泰國的Mrs.P、馬來西亞的ORCA、香港的ZAN's等品牌的生活用品,都一一踏出國門,深受西方人的喜愛,反觀台灣,能生產邁得出國門的生活用品廠商卻少得可憐,不知不覺中也反映出台灣的產業危機。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曹永慶點出台灣產業所面臨的問題,「企業內的工業設計師只有『執行能力』,沒有『思考能力』,是現在企業面臨最大的瓶頸。」

他回憶在日本攻讀博士期間,曾在夏普、新力、松下等企業設計部門實習,「日本肯投資半年以上的時間與資源訓練新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容許他們犯錯,年輕的設計師可以自由發揮、成長。」曹永慶認為,這樣的環境才可以帶動國家產業整體的革新發展。

趨勢全球行銷總監及執行副總陳怡蓁認為,OEM賺的是辛苦錢,但是自行開發軟體的毛利高達九五%。如果台灣不想只賺「辛苦錢」,企業主一定要在美感上多下工夫。

從事設計工作多年的陳先生提出質疑,「我們常都說設計的美感和創意很重要。但很多企業老闆卻不這麼認為。」他指出,企業主觀念的修正也是提升台灣產品競爭力重要因素。「老闆總是嘴巴上說重要,但卻常把『就是畫兩筆而已,居然要這麼貴!』掛在嘴邊;或產品熱賣,也半信半疑『真的是因為設計,產品才賣得好嗎?』」他們忽略了在一般人眼中僅是畫兩筆的功夫,其實是需要長時間累積的。


消費端──教育品味,培養美感鑑定力

張光明認為,台灣的品牌商品若要擠進全球的競爭市場,一定要先進行企業主觀念的改造工程,並從產品美感著手,「但還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消費者的教育』。」他認為,一定要讓消費者分辨得出「什麼是好設計」,一旦有了這樣的觀念,消費者才能去欣賞好的產品。

換言之,台灣的美感經驗必須從供應端和消費端兩邊同時下手,當市場能供應出美觀的好產品,消費者也懂得欣賞時,產業和生活上的整體提升才能夠躍進。

延伸閱讀

0056、00878、00919…這檔ETF「息利雙收」!存股達人點3大優勢:一次就領20萬股息

2024-06-04

賣股票砍到自己、買股票又先被吃豆腐,高股息ETF未來報酬率還能這麼好?

2024-06-06

西裝細節品味學

2023-03-01

風格圖書館探祕

2023-09-27

想跟「2兆男」黃仁勳穿同款皮衣?28萬就能復刻!他的愛牌曝光…原來風格都是她們打造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