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跟著鄭和下西洋 P.50

跟著鄭和下西洋 P.50

你是否曾想過,不用花任何一毛錢,就能一圓環遊世界的夢想?
如果你自認勇氣十足、毅力過人而且熱愛探險, 不妨收拾行囊,
帶著你的雄心壯志,與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同參加山河探險協會舉辦的「鄭和八次下西洋探險隊」航海活動,
循著六百年前鄭和經過的航線,乘風破浪,再次完成下西洋的壯舉。

二十八歲的陳一菁,從學生時代起就有豐富的自助旅行經驗,總覺得即使是自行安排行程,還是有走馬看花的遺憾,她腦中總思索著,為自己安排一趟深度之旅,但是沒有足夠經費之下,她只能等待圓夢機會的到來。
另一位六年級生楊金龍,熱愛自助旅行,一休假就背起行囊,獨自探訪大千世界,他總是喜歡讓自己處在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國度裡,挑戰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他期望自己能夠找出最特別的旅行方式,來認識這個世界。
他們來自不同的背景,卻都心懷環遊世界之夢,都找不到能夠幫他們實現夢想的推手,及至山河探險協會舉辦「鄭和八次下西洋」探險活動,這群酷愛挑戰自我、探索未知的年輕人,終於找到實現夢想的出口。


三年.二十餘國
探險隊重建東方航海招牌


一四○五年七月,鄭和率領二萬七千餘人、二百餘艘的船隊,浩浩蕩蕩駛離港口,展開為期二十八年、總共七次的西洋探險之旅。其間,鄭和船隊行經南海,進入印度洋與波斯灣,最遠到達非洲東岸,一共拜訪了三十多個國家,沿途不僅宣揚國威,還帶回各地貿易資訊與奇珍異寶。
六百年後的今天,也就是二○○五年七月,台灣也將有數名熱愛探險文化的人,駕著仿鄭和下西洋所乘的木造帆船縮小版,要從同一個港口出發,用三年時間沿著當年鄭和航行的路線,再次完成總航行里程將近三萬四千海里(繞行赤道超過一圈半)的下西洋任務。這次,隊員無須肩負貿易或政治使命,但期望能夠透過探險文化的力量,讓世界看到台灣,並且重新擦亮東方航海文化招牌。

頂著小平頭,一臉落腮鬍,講起話來聲音洪亮,說到開心處總忍不住咧嘴哈哈大笑幾聲的山河探險協會理事長徐海鵬,是策畫這項另類航海之旅的靈魂人物,雖然他已經年逾不惑,卻是個大嗓門兒,全身充滿活力的「大男孩」,「我們希望從歷史文化裡找尋國際性的探險題材,讓華人探險文化得以傳承,與國外齊名。」徐海鵬難得收斂起笑容,正經八百地談及鄭和八次下西洋的精神,「台灣只有海鮮文化,缺乏海洋文化。」希望藉由該活動,讓台灣人更了解海洋。
熱愛探險的徐海鵬,年輕時期就曾經花了兩年時間,和三名隊友完成徒步環球之旅,背著三十公斤重的背包,用雙腳遍訪全球二十二個國家。


四十歲.告別高薪
徐海鵬要在十年內壯遊萬里


回來後,徐海鵬認為,若沒有社會資源支持,徒步環球活動不可能圓滿達成,他們的經歷是公共財,有機會一定要將自身難得的探險經驗回饋給社會,於是他在四十歲那年(一九九九年︶做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個決定,賣掉BMW,辭去高薪工作,在眾人「你瘋啦!」的聲音下,成立山河探險協會,計畫十年內,舉辦海陸各一項屬於華人的「壯遊萬里」探險活動。
「壯遊萬里」一部曲——「尋找成吉思汗」遠征隊活動於千禧年出發,探險隊員沿著成吉思汗西征路線,用二十一個月的時間走完將近一萬公里路程,他們的足跡踏過十一個國家後,畫下完美句點。


兩岸.三百餘人
報名者橫跨二十三到七十二歲


即將於明年七月登場的二部曲——「鄭和八次下西洋」探險隊,將重新航行鄭和下西洋的航線,從大陸出發,順著東北季風展開行程,沿途將經過二十多個國家,總共四十多個港口,最遠南到馬達加斯加島,西至沙烏地阿拉伯,最後回到大陸,每到一個港口,船員就會把台灣特有的文化帶到當地,預計二○○八年七月達成任務。
和上次陸上探險活動不同的是,這回徐海鵬擴大公開甄選探險隊員,首次在兩岸三地找尋三十名有志之士參加,以半年一輪的方式完成整個行程,「公開甄選能夠讓人見識到民間自發的力量有多大。」徐海鵬說,總報名人數超過三百人,其中,來自台灣地區的報名者中,五成是女性;大陸地區以男性居多,年紀最大的是廈門一位七十二歲老先生;最年幼的是來自青島年僅二十三歲的男生。
「海上探險活動比陸上的難度高三倍以上。」從小在船員家庭中長大,海洋大學畢業後,還曾經有過一年跑船經驗的徐海鵬,辦起這次活動一點都不敢大意,尤其是甄選隊員,徐海鵬表示,第一階段筆試與面試已經結束,十月將進行體能測驗,在這段航程裡,最困難的是如何在船上狹小的空間裡,適應團體生活,徐海鵬也計畫針對隊員默契與團隊精神加強訓練,「海上突發狀況多,船員必須即時反應,因此船上紀律嚴明,此外,船員要能忍受海上枯燥的生活。」
陳一菁於五年前就曾報名參加「成吉思汗遠征隊」,面試當天,緊張又興奮的她還因此蕁麻疹發作,後來因故無法成行,這次她又報名參加,「現在只要拿得出錢,背上背包,全世界沒有到不了的地方。」但是爭取參與鄭和下西洋活動,是為了探尋深層的歷史意義,而她也在報名後,著手蒐集研讀鄭和的文史資料,「這是個無法憑藉一己之力完成的任務,希望我能夠踏實走完這段深度旅程。」


辭職.報名船員訓練
楊金龍落選也要綁在船尾


楊金龍意志堅決,他在網路上看了活動內容,五分鐘內就決定非去不可,「即使落選,我也會買條繩子綁住船尾跟去。」再花十分鐘思考如何打點家中經濟,台大土木所畢業的他,也著手準備結構技師執照的考試,一技在身,航海回來就不愁失業,楊金龍表示,父親非但贊成,還幫他寫推薦信,楊金龍已開始密集的體能訓練,考救生員執照,還報名漁業局開的船員基礎訓練課程,他也辭去工作全心準備,以證明「我有多想去」的決心。
曾參與「成吉思汗遠征隊」的賴信宏認為,鄭和八次下西洋是藉由追溯歷史,讓台灣的名字走出去,讓單純的探險活動多了學術意義,「該活動用了許多社會資源,各界對隊員抱著期望,參加者要審視是否能徹底執行,是否有資格使用這些社會資源。」若只是厭倦生活,想暫時拋開一切去散心的人並不適合參加,因為隊員必須在期限內完成固定行程,沒有太多私人時間接觸當地文化,這和自助旅行的隨興完全不同。
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建議,行前務必熟讀相關的文史書籍,懷著追溯鄭和的心情參加,受訓期間多與隊員互動了解,及早適應團體生活的各種狀況,日後才能減少摩擦與誤會,個人的經濟狀況更要事先安排好,「總之,別把事情想得太簡單。」
目前,徐海鵬動員七十多名志工參與籌備該活動,光是建造空木船就耗費近三千萬元,等同成吉思汗遠征的活動經費,為了打造當年鄭和下西洋所用的木造帆船,徐海鵬四年來往返兩岸不下二十次,除了到浙江和福建一帶拜訪造船老師傅,建造一條六十噸、二十五公尺長,最多可容納二十人乘坐的木船外,還帶回近百本與鄭和有關的書籍,整個活動約需一.五五億元經費,多靠徐海鵬與山河探險協會顧問陳俊成四處奔走,向企業募款,因為景氣不是很好,鄭和八次下西洋的募資難度要比成吉思汗遠征來得困難。
在聯電擔任歐洲業務部副理的陳俊成負責竹科內的企業募款活動,他幽默地說,聯電董事長曹興誠是鄭和的重量級Fan,如果曹興誠願意成為主要贊助商,「我們就在船帆上頭畫上一個大圓圈,中間寫上一個大大的曹字。」徐海鵬聽了,隨即在一旁以笑聲附和。
東方航海探險文化繼鄭和之後,不但將藉由徐海鵬與兩岸有心人士的努力再次發揚光大,有他們登高一呼,也讓懷抱航海探險之夢的人,找到通往夢想的大道。
徐海鵬雖然整天忙著探險,忙著幫別人實現一生一次夢想,至今單身的他還是想有個家,不過他扯開嗓門說,終生大事還是等二○○八年之後再想,「現在的時間都給了鄭和啦!」語畢,他爽朗的笑聲再度迴盪在屋子裡。

延伸閱讀

「如果能搭1次飛機那有多好…」18位重症童一日空姐、機師圓夢,背後的推手是他們!

2023-08-14

酷航班機降落竟「少1顆輪胎」,胎皮遺落仁川機場,公司4字回應…為何飛機輪胎小,卻能承受上百噸?

2023-06-19

星宇調度失誤,張國煒自己開飛機回來也要查!民航局要求說明這2點,最快本周有結果

2023-05-08

張榮發基金會「道德好好玩」拋彩蛋 小朋友喜翻「飛機餐盒上面的圖是我畫的!」

2023-05-10

終於同桌!郭台銘侯友宜「中間隔4人」相敬如賓…侯趕飛機要先走,郭董:本想用專機載你一程

2023-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