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花二、三萬元開個刀丟掉眼鏡 P.128

花二、三萬元開個刀丟掉眼鏡 P.128

繼整型美容後,醫學界近幾年又出現另一新興行業「眼睛鐳射矯正」,在全球近視人口迅速增加下,該手術不但是重度近視患者的另一希望,也讓愛美人士趨之若鶩。

鐳射矯正手術發源於美國,但直到九九年才全面開放眼科專科醫師使用鐳射手術儀器,之後便成為目前視力矯正的主流,霎時,視力矯正被各界認為是「錢」景可期的行業,鐳射中心和鐳射儀器製造商的股價也在短時間內迅速飆漲。

美國經濟趨緩鐳射眼公司股價大跌


但是近兩年,美國經濟趨緩,視力矯正行業也遭受衝擊,去年股市大跌,到診所接受鐳射手術的人減少, 使得全美知名的 TLC 鐳射眼中心公司( TLC LaserEye Centers Inc. )和鐳射視力中心( Laser Vision Centers Inc. )的業績大不如前,TLC 股價從去年初開始至今,更是一路下滑,期間還有原本採低價競爭的業者,在這波不景氣下無法生存,只好被同業收購。

看到這種情況, 美國分析家預期,鐳射近視手術 Lasik 行業今年將面臨整合壓力,因為 Lasik 剛問世的前三年, 大受消費者歡迎,每年以倍數成長,去年受到大環境衝擊,該行業的成長率卻只有五○%,今年由於市場需求不振,成長率將可能萎縮為二○%。

反觀台灣,眼科醫療水準與鐳射近視手術開放時間和美國同步,近年來,接受鐳射原位層狀角膜重塑術(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簡稱 Lasik )的病患也日益增多,同樣面臨經濟不景氣,該產業在台灣的發展狀況又是如何?

根據統計,台灣青年的近視人口高達八成,為世界之冠,每年約有一萬名病患進行鐳射視力矯正手術,多數為二十五至三十五歲的上班族女性,有半數分布在大台北地區,其中約三成病患是在教學醫院如台大及榮總求診,在鐳射中心或私人診所開刀者則各約占三成,若以教學醫院一台(一隻眼睛算一台)收費三萬到四萬元,私人診所二萬到三萬元不等來看,似乎視力矯正產業在台灣的「錢」途應大有可為才是。

知名林姓名醫一天開刀二十台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眼科醫師丘子宏表示由於美國人崇尚戶外運動,戴隱形眼鏡的人多,在儀器公司和連鎖診所積極教育大眾下,當然成長迅速。但台灣受到媒體的負面報導影響或對手術安全性和併發症的疑慮,對手術的接受度較低,年成長率約僅二○%,尚在起步階段。

據業者表示,從事鐳射矯正手術的診所,目前僅約三成有獲利,其餘的多呈虧損狀態,據估計,全台約有百台鐳射手術儀器,在千餘名眼科醫師裡,約有二百人從事鐳射視力矯正手術服務,這些人分散在教學醫院、區域醫院及私人診所中。

但是有很多醫師一個月的開刀台數僅個位數,略有名氣的一個月約二、三十台,其中真正稱得上名醫,即每月開刀台數超過百台的不到十個,其中只有約五個是開放以來,累積開刀台數超過千台的超級明星,且多身在台北及台中都會區。

其中規模最大、為政商名流求診對象的林姓醫師,開一台手術只要十分鐘,平均每天開刀台數二十多台,最忙時,曾有一天超過五十台的紀錄,由於他的病人最多,所以儀器公司一有最先進的設備,都會先讓他使用。

為什麼這些名醫能成為該產業中少數獲利的人?林醫師說,全歸功於口碑傳播的效果,當年鐳射手術引進時,主動問診和開刀人數比約五分之一,現約五分之四是已動過手術的親友介紹來的。

眼科醫學會訂價避免同業削價競爭


不過對這些名醫而言,錢可是不好賺,該手術亟需醫師豐富的經驗及技術,雖然手術本身不難,平均到國外接受訓練課程僅需四天到一星期,回國後再以豬眼睛練習,手巧者不久即可操刀,但是一位醫師須開刀超過兩百台,才有足夠的經驗去篩選病例和處理手術後遺症,這也是許多醫療糾紛產生的根源,所以名醫的壓力之大,非外界所能想像。

除了看診,業績對於非醫師獨資經營的診所而言,也是壓力來源。一位駐診名醫說,三個小時要看四、五十名病人,診所投資金額多者,一個月要達到二百萬元業績,少者也要達到一百萬元,但在醫況蕭條、醫院減薪的現況下,營收全靠招牌名醫,醫師也只好努力看診增加業績,否則造價昂貴的手術設備,將成為診所虧損的致命傷。

提及開業成本,鐳射手術儀器和醫師手術費並列為診所最大成本來源,全套設備依等級不同,約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到二千萬元不等,且維修成本高,儀器的淘汰速度又快。據了解,以一家總投資金額三千多萬元的診所為例,一個月平均要開五十台,才能收支平衡,因此,一般診所,尤其是業績少,甚至一個月只有兩、三台的業者,多向鐳射儀器公司租賃設備,或是帶病人到鐳射中心去開刀,再按業績拆帳,以省去儀器維護費用。

此外,台灣和美國的情況類似,鐳射近視手術是選擇性手術,在經濟不景氣下,願意花錢動手術的病患明顯減少,不過對知名眼科的業績影響並不大,但是去年暑假曾有業者推出一隻眼睛收費一萬元,不敷成本的價碼,即引起同業質疑,為此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還訂定了收費底限,以避免削價競爭。

雖然國內的視力矯正行業尚未出現如美國般企業連鎖經營的經濟規模,市場接受度也有待推廣,但是從近視人口數和已接受鐳射手術的病患比率看來,醫師們一致認為視力矯正在台灣的成長空間仍相當大,隨著儀器更新,將可大幅減少副作用產生,再加上醫師們的推廣,該行業或許會繼整型美容之後,成為另一新興產業。

延伸閱讀

去年拉美經濟大躍進 歐洲被戰事波及最慘烈 今年扮成長火車頭 新興亞洲很搶戲

2023-02-22

拉丁美洲資金大量外流至西班牙!繼邁阿密之後,拉美富豪為何選擇錢進馬德里?

2023-06-05

景氣、獲利、熱錢三亮點 墨國有望成新世界工廠 拉美股市吸睛

2023-07-19

搶先歐美啟動寬鬆 善用ETF、基金布局這些國家 拉美降息起跑 新興市場債鎖利時機到

2023-08-16

新興市場遇三大逆風 股市表現落後已開發國家 東協、拉美正逢低點 法人喊布局時機到

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