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凡事都要從「腸」計議? 維持精神健康也需要

凡事都要從「腸」計議? 維持精神健康也需要

2015-11-23 11:28

有句成語為「腸枯思竭」,形容全無靈感,寫不出東西;但是,腸子怎麼會像大腦一樣可以思考呢?可別懷疑古人的智慧,最近科學研究即證實,腸道原來真的會思考!而且腸道竟然與憂鬱症、巴金森氏症都大有關係。

血清素影響大腦健康 九成都在消化道產生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台裔助理教授肅夷年與研究團隊,於國際頂尖科學期刊《細胞 Cell》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腸道中某些特殊細菌對於血清素(Serotonin,又稱 5-羥色胺)的產生非常重要;大約有90%外周血清素(peripheral serotonin)都是在消化道中產生,而這些激素的濃度與調控,和憂鬱症、自閉症、巴金森氏症等疾病都有關。

腸道專家、陽明大學生化所教授 蔡英傑 博士表示國際級的先驅研究已經有「菌腦腸軸線(microbiota-gut-brain-axis)」存在的共識,也就是正常的腸道微生物,將可能影響宿主的神經傳導物質分泌,進而傳到大腦改變精神健康來自腸道的血清素也可能主導情緒表現,因此,醫學界認為,未來若要治療心理疾病,得先從腸道下手。

便秘會使腸道發炎 易誘發巴金森氏症
至於腸道微生物,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呢? 蔡英傑 教授表示,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吳瑞美教授分析健保資料庫55萬個巴金森氏症病例結果發現,有便秘困擾的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由於便秘問題會使腸道逐漸走向發炎型菌相,發炎性細胞激素就會透過神經,傳導至大腦的藍斑核(LC)及黑質(SN)部位,幾年之後,就會誘發巴金森氏症。

蔡英傑教授進一步指出,人類腸內微生物也有物競天擇的現象,腸道內依賴油脂及蛋白質生存的微生物,為了能夠生存,會分泌物質,透過神經傳導至大腦,影響我們的飲食行為,這時,我們就會產生想吃高油、高蛋白食物的慾望,進而陷入新陳代謝的惡性循環;反之,消化纖維素的菌叢也會分泌物質傳導至大腦,鼓勵我們也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青菜蔬果。

提升腸道快樂益生菌 可改善精神健康
人的腸道系統綿延將近 10公尺,腸道擁有的神經元比脊椎還多! 科學研究證實,腸道就像大腦一樣可分泌各種激素,甚至能產生更多的神經傳遞物質,而腸道絕大多數的神經分泌功能並不受大腦左右,表示腸道神經叢可以自己決定要做什麼,所以也就有了「第二大腦」的稱號。

蔡英傑教授表示,腸內微生物能影響大腦的面向多元,陽明大學研究團隊近期也發現出一種獨特的「快樂益生菌」,能夠改善精神健康;而若能提升腸內快樂益生菌的數量,改善腸道環境,即可讓我們更有動力,從內而外都身心暢快。

延伸閱讀

00929、0050...只存10年就退休!45歲夫妻想月領息15萬...達人教「以息養股」離職前快速累積財富

2024-05-27

提前退休「勞保老年年金被打8折」不划算?一定要滿65歲才領嗎?試算「這年齡」請領賺更多

2024-05-31

40歲才存股,每天100元定期定額「這1檔」,退休滾出4千萬:財富自由這麼簡單,為何要勉強做不喜歡的工作?

2024-05-23

一口假牙幾乎燒光退休金!60歲後滿口爛牙悔恨:花幾百塊掛號費省下1台BMW「這輩子最好的投資」

2024-06-12

月薪3萬,如何存到1千萬退休金?她當護理師3年,在醫院看遍「沒錢的煩惱」:辭鐵飯碗、27歲年收200萬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