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郭振昌以「反美學」顛覆傳統 P.120

郭振昌以「反美學」顛覆傳統 P.120

郭振昌在台中臻品藝術中心展出了一套一百天的繪畫日記,以及他陸陸續續從一九九六年創作至九八年的﹁聖台灣﹂系列。其中,日記體的﹁一百天繪畫記事﹂獲得了中部各大媒體的青睞,並以顯著的篇幅加以報導。

畫家給自己一個目標,限制自己一百天,每天要在畫室用畫寫日記。這樣的自我設限,聽起來像是觀念藝術,甚至近乎「自囚」,意味著畫家在百日內,不但不能離開畫室太遠,而且,還必須每天向畫室報到。這樣的發願,並付諸實踐,說明了郭振昌的創作習性與作息,有著一定的紀律性,否則不能也不敢作此承諾。

乍聽「百日繪畫日記」這一概念,好像很不人道似的,好像是一種強制與強迫。事實上,郭振昌當初在立願的同時,華裔美籍畫家黃榮禧在場,我也在場。那時,他以輕鬆的口吻,表示自己有意用十號大小(尺寸約十張明信片左右)的畫幅創作,連續創作一百天。當時,他已經完成了幾幅。我們看著看著,覺得十分新鮮有趣。黃榮禧半開玩笑說:「你畫吧。」郭振昌想了想,回答著:「好,我畫。」就這麼著,百日繪畫日記上了郭振昌的創作時間表。


「無意識」、「潛意識」與「意識界」的摩擦

在我的觀察,這種日記速寫的畫法,原本對郭振昌而言,具有一種鬆弛的作用。他習慣於大計畫,習慣於緊鑼密鼓、滴水不漏的繪畫思考,幾年下來,他習慣在畫中把自己繃得很緊,弄得很嚴肅。輕鬆的繪畫日記本來可以讓他稍稍解放,放鬆一下,同時,也可以讓他再次回到自己的「無意識界」當中。畢竟,人的「意識界」只是冰山的一角,潛沈在水面下的巨大冰山主體,才是人創造力、精神與心理的原鄉。冰山底層,有著無盡藏的潛能。

然而,隨著郭振昌一九九八年五月「聖台灣」個展的逼近,「百日日記」的計畫有時竟然成了小麻煩,顯得礙手礙腳。因為「聖台灣」個展的開幕是在五月十六日,而繪畫日記卻要到五月十八日才能結束。這意味著「繪畫日記」必須瓜分掉個展的許多籌備時間。而且,越到後來,原本類似速寫,想什麼畫什麼的「日記體」,竟然變得越來越沈重。「無意識」與「潛意識」逐漸又與「意識界」摩擦與碰撞。形式的思考越來越自覺。於是,抵達第一百天的終點,變成了一種意志的煎熬。

正如所有的日記都是個人的,私密的,當中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心緒變化、細節、回憶等等,郭振昌的一百天繪畫日記也不例外。與他比較親密的家人或友人,或許可以透過他畫中一些記號或符碼( codes ),多看出一些情節。 畢竟,人每天的念頭不斷而多重,除非畫家一一解說,否則,這套繪畫日記無疑要比文字日記,來得難以解讀。

儘管如此,當中似乎仍然可以看出,這套日記當中,有的是畫家日常生活的觀察與所感,譬如:春節年關將近,人們對於「太歲」的忌諱,以及以穿紅內褲、紅絲線的方式,來破解「犯太歲」所可能帶來的厄運;以及,用小人物頂著「生力麵」大碗的形象,來表現民以食為天的宿命; 或是,經過 KTV 店,看著一些穿著撩人入時的摩登女子,坐在沙發上,等待侍者安排廂房入唱的畫面。另外,也有一些與成長記憶有關的表現,譬如:描繪小時候在鹿港家鄉,每天清早協助父親,騎著腳踏車載著小魚餌,準備餵食人工養殖的鰻魚;挑水、生火;
或是幼時與鄰居玩伴爬樹的情景。

這類與成長記憶有關的畫面,帶著一定程度的懷鄉感,以及對於人與土地之間的看法。

相較之下,郭振昌同時展出的「聖台灣」系列,雖然經歷前後長達三年的思考、計畫、與繪畫過程,反而沒有得到同等的重視與討論。這批作品的一小部分,最早也在一九九七年四月於臻品藝術中心展出。「聖台灣」專題個展,也曾經在一九九八年五月於愛力根畫廊展出。畫壇雖有好評,但多半屬於泛泛之語。

郭振昌偏好一種「反美學」或「負面美學」的態度,顛覆行之有年的傳統和既有的藝術形式與美感。這種美學在西方現代藝術史當中,屢見不鮮,但是,面對始終以中國傳統美學為主要體質的台灣藝壇,郭振昌以負面譏諷的美學態度,未免顯得格格不入。

表象美仍是藝壇與多數觀眾最想看,且最能領略的。郭振昌則是抓著一般人最不想看、最想逃避的形象或視覺印象,透過藝術手段,加以「聖化」,嚴肅而正經八百地搬來觀者面前,使觀者的視覺難以迴避。這樣的表現手段,當然會讓許多看畫的人覺得傷了自尊,或是感到沒有自尊。


畫面咄咄逼人 視覺效果震撼

再者,郭振昌的畫面講究咄咄逼人與視覺震攝的效果。他透過畫面的構圖、形象、色彩、與粗獷的筆觸,散發著強烈的擴張感,不免使人有一種被籠罩,甚至視覺被壓迫的心理。此一視覺絕對性,加上其內容與當下社會的脈動息息相關,於是造就了觀眾的兩極性──換句話說,不是喜愛、欣賞,就是排斥或非常不喜歡。也可以說,郭振昌其實是用著一種反潮流、反流行的逆勢操作法,來進行創作。這樣的路雖然走得孤獨,卻有其原創性。

「聖台灣」系列畫作採用了宗教藝術的「聖像」形式。 「聖像」( icons )是西方基督教藝術的常態,不但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常見,西歐中世紀乃至文藝復興以後的藝術也極為常見。這類聖像用來描繪聖母馬利亞、聖子耶穌基督、聖經與基督教歷史中的一些聖徒。在中國,乃至於台灣,屬於儒、釋、道三教也各有「神像」與「聖像」供奉在寺廟或信徒家中的聖壇。郭振昌畫筆下的「聖像」,可說是這兩種形式的混合。

但是,極為不同的是,無論是基督教或台灣民間宗教信仰,都各有其神祇的宗族系譜,而且,各有其圖像的依據與源流。郭振昌的「聖台灣」圖像則是自創的。雖然,他有時也借用了基督教的聖母聖子像、佛教的羅漢像、道教的太歲造型,以及東西宗教兼有的象徵神聖的「光環」,但是,終究還是畫家自己的一套「封聖榜」。

這套「封聖榜」是對台灣當下社會演變的一些看法。當中,有的是對台灣政局流變的觀感,有的是對時下台灣人眾生相的體察,也有的是對流行時尚與媒體浮誇的諸種褒貶。譬如,受媒體洗腦宰制,以瘦身為理想的苗條女子可以成聖,但卻難掩飾其作假之面具。相對地,時人以為恥辱的「豐肥」女子,同樣也可以入聖,不但如此,郭振昌還為她賦予了更多的嫵媚與妖嬈,並且以南瓜象徵「瓜瓞綿綿」,寄與祝福之意,算是「反潮美學」的具體表現。

回溯看來,郭振昌的「聖台灣」系列確實有其內在與彼此相關的豐富性。無論是形式的強度,或是其意義內涵的深度,都值得藝壇人士與台灣社會的深思及玩味。

延伸閱讀

0056、00878、合庫金...股價都在高點,她30歲年領20萬股息教你:現在存股怎麼買才不吃虧?

2023-08-11

00713、00919、00929...高股息ETF怎麼挑?達人30歲年領20萬股息:存股4原則「我還是存00878、0056」

2023-12-07

為何我賣掉一些00878、0056,改存006208?達人30歲年領20萬股息:存股抱上抱下太心酸「2招聰明賺價差」

2023-07-20

00878、0056...領悟不能只存金融股,小資女改存股高股息ETF,2年資產475萬→704萬、還買了一間房

2024-01-17

金融股以後還能存股?從亞泥、兆豐金到改買00878...達人:金融股買進2標準「很明顯不是現在」

2023-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