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張進福要當暨南大學的好駕駛 P.122

張進福要當暨南大學的好駕駛 P.122

「因為有些人認為我可以做一些事,所以我來了!」坐在暨南國際大學校長室辦公椅上,上任才剛滿三個星期的張進福如此說道。

冬日午後,煥然一新的辦公室滿是寧靜的氣息。九二一大地震所震裂的校舍傷口早已平復,只有暨大通往埔里鎮的坡道還未完全開通,還留在坡道上的黃土高堆如欄,就像暨大和埔里鎮民之間的心牆,尚待剷平。這個工作,如今落在張進福的肩上,任重而道遠。


遲來了一年的校長

今年五十二歲的張進福,身材不算高大,研究經歷卻比多數同輩學者來得精采。在柏克萊攻讀電機及資訊科學博士時,念的是當年很冷、當前卻很紅的通訊,專長於無線通訊、密碼安全等領域的他,在學術職場闖蕩了二十餘載,前後得過五次國科會的傑出獎,也拿過教育部的學術獎,在國內學界裡可說是難得的紀錄。

曾經擔任過台大電機系系主任兼所長、中央大學教務長、教育部科技顧問室主任,以及國科會副主委,卻因新政府上台而被迫另謀新職,所幸台大電機系願意再度「收留」他,讓張進福十分感念,沒想到,重回母校任教不到半學期,他就必須考慮去留的問題。

離開台大遠赴南投暨大當校長,對張進福而言,這樣的改變不可謂不大,更何況這個學校過去和他一點淵源都沒有,唯一的印象,僅僅來自救災期間在報上所讀到的師生與居民間的紛擾之爭。

張進福猶豫了好一段時間,最後終於不敵熱情的邀約,同意讓新校長遴選委員會可以有多一個選擇。之後,他搭著清晨七點發車的中興號,來到素昧平生的暨大校園出席治校理念說明會,再之後,暨大懸缺了整整一年的校長職務終於有了正式的接棒人。

暨大創校還不到五年,沒有社經關係深厚的畢業生,鄰近各縣市的資源幾乎全投注在災後重建工作上,要透過募款來拓展財源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資源有限,學術聲譽尚需時間經營,和地方的關係也還在修補中,就客觀環境來看,要領導校務難度並不低,明知如此,為什麼還願意來?張進福笑著說:「因為我的視野開闊,看到了這個學校未來的發展潛力!」言下之意,頗有慧眼識英雄的味道。


絕不做第N家大學


「如果要做第N家大學,那就太沒意義了!」張進福認為,經營一所學校,最重要就是要有屬於自己的學術特色,而且必須兼顧學術傳統及地方需求。

目前擁有人文、管理、科技等三個學院的暨大,以教育學程中心、應用化學系及國際企業系較為特殊。教育學程中心設有中等教育學程,以及比較教育、成人與繼續教育兩個研究所,在國內的教育研究領域上算是獨樹一格,應用化學系主攻生化科技、材料科學及醫藥分析,國際企業系則以必修高爾夫球與國際標準舞聞名。

此外,僑生教育也是暨大的特色之一。每年負責主辦海外僑生聯招的暨大,擁有兩百多名的僑生,約占總學生數的一至二成。為了強化僑生教育,暨大設有東南亞研究中心及越語、馬來語、泰語等東南亞語言學程。張進福指出,僑生教育的基礎將來可望成為暨大的優勢,尤其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前進東南亞,用優厚的獎學金來招收當地最優秀的學生,應是突破多國高教競爭重圍的可能出路之一。

在深化既有系所學術實力的同時,張進福也希望未來能多與地方的產業及人文歷史結合,發展出「只有暨大才有」的科系及研究特色。以農業及觀光休閒產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南投,境內住有多種原住民族群,埔里鎮的人文藝術色彩更是遠近馳名,如能和縣政府及民間團體互相搭配,發展無汙染的資訊軟體業、生物科技、傳統民俗、族群、藝術等領域的研究,應該會是暨大在學術競爭平台上的利基,不過,張進福表示,這需要全盤的計畫考量,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決定的。


當一個有耐心的駕駛


「學校的發展如果和社區脫節,很容易變成一座孤獨的城堡。雖然暨大沒有圍牆,但和地方居民之間,還是存在一道無形的高牆。」衷心期盼「讓高牆倒下吧」的張進福,在未上任前,就積極拜訪埔里的地方人士,尋求與社區合作的切入點,讓暨大成為「埔里的善鄰,南投的驕傲」,是他為自己所定的治校目標。

在拜訪鄉親的過程中,張進福注意到,埔里鎮其實有許多外來人口,其中不少為文化工作者、學校教師及在埔基等醫院服務的醫生。「要讓這些外來人口在這裡落地生根,必須先解決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因此,張進福打算在鎮內尋求較具潛力的中等學校,發展成暨大的「附中」,並且提供良好的研究環境和住宿品質,吸引資深教師來暨大當「義工」,擔起行政服務的工作,協助校內年輕的老師們盡快在學術社群中站起來。

「坦白說,要在近年內讓暨大跑到國內學術圈的前頭,有高度的挑戰性。」自認不喜歡「講大話」的張進福說:「我不會做不切實際的夢,只想在任期內,穩健地提升暨大的學術聲望,將學生人數增加到六千名左右,讓暨大先躋身﹃中字輩﹄的行列。」

要怎麼做?張進福還沒有定論,因為一切都得先跟老師們溝通,尋求共識才行。「真正的領導,不是 break in (硬闖),而是要說服別人跟你一塊兒走。」說服需要耐心和時間,張進福相信,「一個好的校長必須能夠人性化地處理人際關係」,不論自己的理念如何,校務藍圖都必須建立在尊重校內多元意見的基礎上。

「校長不需要當交通警察,卻一定要做個好駕駛。」簡單說,就是「風範」兩個字。預計在短期內舉家搬遷到埔里的張進福,要以身作則,做學校和地方的雙重住民。雖然處於高教財政困難的時代,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未必能快速前進,但只要方向對了,腳步踩起來感覺還是很踏實。

因為有些人認為他可以做一些事,所以張進福來了,而他更希望,「將來要離開這個位置的時候,回頭望去自己所走過的路程,能夠發現幾許深具意義的足跡。」

延伸閱讀

做在地永續漢堡!台灣小麥、水耕菜、人道雞蛋…嘉義起家打造速食品牌,「穿短褲享優惠」開展綠色行動

2024-05-23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從柑仔店到將軍村:黃仁棟的自然人文創業之路

2024-04-19

想像力是創業超能力

2024-06-05

食品的「天然」顏色其實是被製造出來的!餐桌上的食物原貌你認識多少?

2023-08-08

馬修嚴選創辦人:創業若單憑勇氣冒險,容易失敗收場...

201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