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體育與體重 P.150

體育與體重 P.150

只要看選手的體型,就多少能預測球賽成績。台灣職棒選手都有超重嫌疑,難怪最近賽事成績不甚理想。

說到體重可能是很多人的夢魘,控制體重是運動員非常基本的工作。體重嚴格地說不是重量,而是指人體的品質,是體育方面的有用參數。

過去單項體育項目並無體重分級,但目前在舉重、拳擊、摔角、柔道等體育項目,由於身體重的運動員占有相當優勢,因此為了公平起見,這些比賽往往將參加者按體重分級競爭。

各運動項目的分級方式不太一致,通常有每三公斤一級或每五公斤一級兩類,一般女子最輕的一級是從四十八公斤起算,男子則從五十六公斤展開。在此種情況下,賽前的例行體檢成為左右比賽的關鍵。

如前世界拳擊理事會(WBC)和世界拳擊聯合會(IBF)輕中量級拳王里卡多·馬約加(Ricardo Mayogra)即因為體重失去比賽資格。因為馬約加的體重為一五三.五磅,比輕中量級的最高標準高出六.五磅,這意味著馬約加已不能算是這一級別的拳手。

對柔道選手來說,體重更是他們的「天敵」。通常體重計必須準確,要精確到小數點後面兩位。賽前正式過秤時,只要體重超出○.○一公斤,那就意味著與比賽無緣。在正式比賽中,一旦雙方在規定時間內戰成平手,那麼體重輕的一方就能獲勝。

中國的孫月香選手某次比賽前的體重是四七.九九公斤,換言之,如果多喝一口水或許就要超重。相對地,能巧妙運用體重規則的運動員亦常可取得有利條件。因此,選手們為求減輕分量都會脫去外衣外褲,也有選手為了減輕體重而願意剃光頭髮。

如有選手超重,那麼他將擁有在半小時後補測的機會。一般的作法是穿如雨衣般的「減體重服」讓熱量得不到發散,反過來消耗人體內的水分,通常經過半個小時的「瘋狂瘦身」,最多可以減少一公斤左右的體重。

啤酒肚愈大 站得更穩

說到體育與體重,大多數人一定會想到日本的相撲運動。職業相撲運動員稱「力士」,由於相撲沒有重量級或輕量級的區分,所以訓練的重點就是盡量增加體重,力士要好幾年才能變成體重可觀的相撲手。

四百年相撲史上最重的力士是來自美國的小錦,他的體重超過 二八五公斤。但相撲比賽不是誰胖誰就勝,而要充分發揮腿力、腰力、速度、技巧和判斷力。

為求增加體重,相撲選手的飲食方式相當著名。力士並不吃早餐,因為無法在吃飽的情況下進行嚴格的訓練。通常會一直餓肚子到中午,才可吃下平常人五到十倍的飯量。在一天中較晚的時間吃得過多,會使新陳代謝變慢,身體也就比較容易囤積脂肪。

為增加體重,相撲選手都訓練出驚人的食量。如小錦可以吃六十五碗燉鍋(約等於十三公斤牛肉)八碗飯、一三○份壽司和二十五份烤牛肉,再加上冰淇淋等甜點!相撲選手還喝大量的啤酒。酒精可以增加可體松,讓腹部囤積脂肪,形成「啤酒肚」。啤酒肚對相撲選手很有利,因為大肚子讓他們在相撲場上站得更穩。

體型愈小 風阻愈小

另一方面,有些運動反而要求體重越輕越好,例如賽馬的騎師。騎師必須忍飢挨餓以保持極輕的體重,甚至如果時間緊急,還必須做「催吐」動作。

對騎師來說,體重越輕就可爭取到更多坐騎, 所以體重通常維持在一一三磅的賽事最低負磅要求。然而,由於部分騎師本身體重太輕,因此當策騎磅馬時必須在馬鞍的鉛袋內加重,以達到出賽的需求。一般認為,較重的騎師因體形較大,應會構成較多風阻而加強障礙。

然而,包括相撲選手在內,肥胖是導致運動員成績衰退的很重要原因。我國旅日相撲好手劉朝惠即因急速增胖,一度高達一百九十公斤,不但身手的靈活受到影響,更容易遭到運動傷害,不得不揮別相撲圈。

為維持適當體重,某些職業運動還規定有「體重條款」,如紅襪因擔心染血英雄席林再因太胖影響表現,而在合約規定有二百萬美元的「體重條款」,只要席林每個月體重保持在合約約定範圍內,這筆六四○○萬台幣獎金就能入袋。

只要看選手的體型(shape),就多少能預測球賽成績。就此而言,台灣的職棒選手似乎都有超重的嫌疑,難怪最近賽事成績不甚理想,這是不變的道理。

/小檔案/
李 介
一九六三年生,台南麻豆人。喜愛運動成癡,常徹夜觀戰不眠不休,擅長寫體壇評論,大學期間因參加數項校隊而幾無暇上課,被戲稱為台大體育系畢業。

延伸閱讀

遺產不是子女均分繼承就公平!給全天下父母忠告:把錢留給照顧你、最孝順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公平」

2024-03-05

婦科名醫林禹宏罹血癌、裝葉克膜換肺,大病5年重生體悟:後悔從前只顧拼命賺錢,人生徒留遺產和遺憾

2024-04-01

億元大戶肺癌末期,擁100張台積電、100張鴻海,如何贈與妻子最省稅?遺產律師:做錯1件事,多被課稅550萬

2024-03-27

當初大哥買房拿走2千萬,如今爸爸遺產剩8千萬還要分他嗎?繼承要懂的事:生前贈與分2情況

2024-03-28

邱瓈寬恩師上億遺產「不給家人一毛錢」,弟妹拿不到特留分?呂秋遠:立遺囑,你必須知道的10件事

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