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台灣人西進只有五%的工作機會 P.113

台灣人西進只有五%的工作機會 P.113

「現在不管是外資企業、台資企業,或是合資企業,只有五%的人是從台灣或是香港尋找,其他九五%,都是優先拔擢當地人才」,對於許多想登陸就業的台灣人來說, ICC Partners Executive Search Consultants China 公司總經理Paul Lien 的回答實在不樂觀。

一九九八年 Paul 就擔任上海 IIC 總經理、二○○一年剛調任北京。而 ICC 在台灣成立已經十三年,在中國也成立四年,觀察中港台人力流動的現象已經一段時日,他發現,在九九年到二○○○年的時候,中國對於台港人力的需求,就已經逐步趨緩。

過去台灣與香港的管理階層與人力,是有比較多接觸跨國廠商的經驗,在經營管理與市場行銷上,容易與國際接軌,這是長期處於計畫經濟的中國人才所無法企及的。但自九八年後,不少跨國企業,尤其是資訊科技業紛紛在北京、上海設立中國總部,經過四、五年的訓練,當地人才的管理能力已經大幅提升。

Paul 表示, 目前在中國的外商每個事業單位的負責人幾乎都是中國當地人才,僅有中國區總裁和總裁下一級的管理階層,仍維持由歸國學人或是港台人才來執掌。不過本地人才迅速往上爬升,不少跨國企業,連中國總裁等級的經理人,都已經考慮採用當地人。


台幹不要求薪水多一點 但工作機會仍少一點

台籍幹部不再吃香, 已經是擺在眼前的事實,Paul 分析,除了中國人才逐漸能夠與國際接軌之外,企業不再願意提供駐外人員額外的津貼與福利,也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台籍幹部自願放棄這些薪資上的福利,是否就能換取來中國發展的機會呢?對於這個問題, Paul 的回答,可能也會令大多數期望來中國發展的台商幹部感到沮喪。

Paul 坦承, 每個星期,他總會接到幾封由台灣總公司或是台灣同事轉過來的求職履歷,所開出的條件已經從幾年前的雙倍薪水、機票與生活津貼,降到現在與大陸人同等待遇,這些求職履歷多半石沉大海,很難在中國尋找到合適的出處。

而對台幹更殘酷的事實是,薪資不是最大的問題,事實上,現在很多外商企業或是台資企業,給與當地中階幹部的薪資,並不會比給台籍幹部低,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為什麼要進用台籍幹部?過去是為了倚重管理方面的經驗,那現在為什麼不再需要台籍幹部?「因為台幹沒有辦法增加自己的附加價值! 」 Paul 說。

想想自己的競爭力在哪裡

缺乏當地人脈是台籍幹部最大的危機,如果企業需要一個內部的工程師,或許可以考慮任用台籍幹部,因為比較不需對外接觸溝通的工程師,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和團隊帶領能力,但若是在第一線面對客戶的事業經理人,或是業務導向單位,台籍幹部在中國的人脈以及本土的人脈情報網,無論如何比不上中國本土幹部。

不過, 在中國本土人力崛起以及中國歸國學人的雙重夾殺下,Paul 認為,台籍幹部還是有基本的競爭力,也就是忠誠度。

他以在過去幾年面對兩岸人力的經驗來分析,目前中國當地幹部在工作時候,還是會把自己的利益與公司利益拿來衡量一番,再決定是否進行,如果對自己和公司雙方都有利,當然是立刻就作,如果是對自己沒有好處,對公司有好處,那就看著做;如果對自己有壞處,對公司有好處,那便盡量不做。所以現在委託 IIC尋找而出線的台籍幹部,有時候是因為忠誠度和可信度而被任用的。

Paul 預言, 兩岸下一波人力的流動,將轉向過去在中國的關稅或是政策保護下的產業,例如汽車、金融、證券、媒體傳播等行業。總體來看,前往中國就業的台灣人會愈來愈多,但是單一行業中的台灣人卻會愈來愈少,其實也可以解讀成,唯有每一行業中那頂尖的五%,才有實力和資格留在中國,其他的人,可能還是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延伸閱讀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