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被忽略的危機 P.14

被忽略的危機 P.14

上課鐘響,學生們三三兩兩地進入教室。原本喧鬧的操場,霎時寂靜。但走過幾間教室,只見後排的課桌椅空在那兒,原來容納五十人的教室,空盪不少……

同樣的場景,還普遍出現在婦產科醫院內。幾年前生意鼎盛的婦產科,在生育率快速下降的現在,面臨入不敷出的危機。

婦產科醫師等不到產婦的現在,就可以預想幼稚園招不到學生、小學的教室逐漸空盪的場景……

套句老一輩人的說法:「這年頭變了,大家都不結婚、不生孩子了……」不論是不婚,還是離婚率,甚至不孕症、頂客族都愈來愈多,讓台灣現在的總生育率,幾乎成了全世界最低的國家。如果情況再不改變,在你我有生之年,台灣的人口會快速地從現在的二千二百八十萬滑落到一千七百多萬左右,五百萬的台灣人,就此無聲消失。

這樣的恐懼,比中共攻台還有壓力。更讓人憂慮的,是這其中還有七百萬老齡人口,有生產力的勞動人口,則只占總人口數的五四%。

這樣的人口結構,顯然不健康;這樣的人口結構,顯然會讓台灣走上產業衰敗、活力不再的老人之島。
危機迫在眼前,但沒有人願意正視。年輕的頂客族,還是愛無憂無慮的兩人世界;不婚的適婚族,還是怕婚後失去自由;高度的工作壓力,降低了想要孩子的夫妻生育率;內閣頻繁異動,讓主管部會首長在還沒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之前,就下台了;結果,人口問題就在這樣的循環中,益形惡化。

本刊在去年十一月出刊的三五八期,就由副總編輯謝春滿製作︿四、五年級的你憑什麼退休?﹀的封面故事,深入報導這個問題,並以及早準備自己的退休生活,作為解決個人面臨人口老化問題的方案。

但在這樣的人口結構改變下,獨善其身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更何況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已逐漸顯現在當下的各個領域中,並影響到你我的生活。

也因此,本刊副總編輯謝春滿在這一期再以〈五百萬人消失〉為題,將當下已經面臨威脅的各種產業,及可能新生的產業,作一完整的報導。

問題日益嚴重,如果能讓社會大眾都感受到這樣的危機意識,並提前作出因應,恐怕才是解決人口危機的根本之道。這也是《今周刊》持續關注這個問題,並善盡媒體責任的主要目的。

延伸閱讀

侯友宜拋「2類人廢巴氏量表」,陳建仁指示多元認定、放寬門檻…巴氏量表是什麼?有什麼爭議?

2023-08-31

三總醫拒開巴氏量表,遭家屬重毆6拳嗆「違反醫療法又怎樣」!他揭背後辛酸:開不開都可能出事

2023-05-11

「都市之癌」搖身成夏綠地,看五股垃圾山如何改變!AI自動垃圾分類,謝金河讚侯友宜:真的做到了

2024-05-20

「巴氏量表」放寬3族群,失智症不用再去診間評估了!60萬辛苦家庭受惠、最快這時候上路

2023-09-13

拋長照4大主張!侯友宜「80歲以上長者免巴氏量表,直接申請看護移工」…衛福部這麼說

2023-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