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小孩很皮 如何預防發生意外?

小孩很皮 如何預防發生意外?

撰文/劉懿琪

健康

小兒科實用50問

2013-10-08 09:59

在現代少子化社會,孩兒個個是寶, 如何維護小朋友的安全,也顯得格外重要。但書田診所兒科主任潘俊伸提醒家長,別以為兒童所受的事故多來自於馬路、海邊等陌生環境,衛生福利部統計,學齡前兒童發生意外的場所,居家環境高 達63%,常見傷害則包括跌倒、撞傷、割 傷或刺傷、燒燙傷、中毒、窒息等,成人若不謹慎把關居家安全,孩子在家將有如陷入「十面埋伏」,處處是危機!



如何檢查居家安全? 
潘俊伸表示,其實幾乎所有家庭的室內裝潢,都是針對大人的需求而設計,當寶寶來報到,一般不會特別為小孩進行大幅度修改,可能也不會花錢請專家到家檢查各種家具與設施的安全性,不過套句常用的「魔鬼藏在細節裡」,平常只要多觀察居家環境中的某些小細節,並適時補強,便能將危險降到最低,讓小朋友可以安心在家活動、不怕受傷:

玩具 :小孩接觸最多的玩具,有許多關鍵須注意,包括,盡量選購安全玩具;玩具體積不可太小,以防誤食;玩具若過於老舊、已掉漆,或邊緣銳利,都應丟棄,以免割傷或中毒;最好不要給小朋友玩有彈射功能的產品如 BB槍等,以防不慎自傷或傷到他人;填充玩具 若有破損,要隨時縫補,以免填充物外露造成窒息。 

窗戶:兒童落窗而出的意外雖不是最常見,但後果往往最令家長痛心疾首,所以一定要特別小 心,其高度至少要距離地面60公分,而鐵窗、 欄杆的間隔則應在10公分內;窗簾拉繩須綁在 高處,以免纏繞小孩頸部釀成窒息。 

地面與牆面:客廳、書房與兒童房的地板最好加鋪海綿地磚;家中任何場所的地板或牆壁若有破損,都要盡快修補,以防小朋友挖碎屑來吃,或不小心被割傷、被絆倒。此外,家長也該提醒小孩,不要隨意把玩具或其他日用品如塑膠袋等放在地上,以免意外刺傷或滑倒。 

家具:有凸角或尖銳邊緣的家具應加上防護墊,並多注意有無需要修補處;餐桌上最好別鋪桌巾,以防小朋友不慎將桌上熱食扯落而造成燙傷、砸傷;衣櫃應記得隨時緊閉,以免幼兒誤入後出不來、導致窒息;摺疊式產品能少用便少用,或用完後記得一定要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否則可能造成小朋友夾傷或窒息。若家裡已有玻璃材質家具,宜鋪上布類或軟墊等,以防小孩跌倒、撞破這類產品而造成嚴重傷害。  

家電:微波爐、熱水瓶、電熱器、電熨斗等,全都要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電風扇至少要有細格防護網,以免小孩頭部、四肢捲入受傷;洗衣機、烘衣機、冰箱最好加裝小朋友不易開啟的裝置,否則跌入恐窒息;沒有使用的插座要裝上防護蓋;長電線、延長線應收妥,或固定在牆上、地上,以防兒童不慎絆倒。 某些家庭若有鐵捲門設備,則須定期檢查,以免鬆動造成夾傷、砸傷,最好再加裝偵測器,當下方有物體時即自動停止。 

清潔劑、殺蟲劑與藥品:全都要收納於幼兒無法取得處;平常別放在一般用來裝食物的容器中,且應貼上警告標示;最好選購有防止兒童開啟設計的產品。 

小物品:包括硬幣、鈕釦、小電池、橡皮擦、打火機等,應收放在小孩看不到、拿不到的地方;保鮮膜、塑膠袋也可能造成窒息,應收在兒童無法取玩處。其他成人日用品,例如剪刀、指甲刀等,或文具如釘書針、圖釘等,也都得提防孩子拿來玩耍。


意外發生時如何急救?
潘俊伸表示,家長若能落實前述建議,小孩在家受傷的風險可望顯著降低,但有時人算不如天算,當意外發生,大人再緊張也不能慌張,以下幾種類型的傷害,都有應對策略可派上用場:

一般外傷處理4部曲
Step1 清潔:傷口須清潔乾淨,可用煮過的水或生理食鹽水 清洗傷口 
Step2 止血:經加壓10分鐘後,多數傷口能止血
Step3 消毒:傷口清潔後,可用水溶性優碘消毒傷口 
Step4 包紮:較髒、較深的傷口,宜先用生理食鹽水清洗, 經包紮、覆蓋後盡速送醫

嚴重意外求救3部曲
Step1  說出問題重心:例如「寶寶沒有呼吸了!」或「小 孩受到外傷!傷口的狀況⋯⋯」等,不必詳述事發 經過,以免錯失急救良機 
Step2  資訊清楚正確:一定要告訴對方家裡地址與電話、 如何用最快方式到達現場等,以爭取黃金時間
Step3  急救不要中斷:記得先急救再求救,在等待救援時 候仍須持續急救,除非是為了求救、不得不中斷數 秒急救,此時可先將孩子移到電話旁或窗戶邊,一 面搶救一面求援

一般燒燙傷處理5部曲
Step1 :以流動清水沖洗傷口15至30鐘; 若無法沖洗,可冷敷 
Step2 :在水中小心除去或剪開衣物 
Step3 :冷水持續浸泡15至30分鐘
Step4 :燒燙傷部位覆蓋乾淨布巾 
Step5 :趕緊送醫急救

延伸閱讀

用路人注意!「5交通微罪」民眾又可檢舉,最快這時上路...違規記點限當場舉發,為何違停騎樓不算?

2024-04-29

2024報稅攻略》年薪多少免繳稅?60萬、100萬要繳多少?7筆錢可節稅…成年子女「3情況」可報扶養

2024-04-28

假如黃仁勳在台灣長大?「頂多郭台銘等級」...造就AI教父9大關鍵,他喊話:移居國外失敗例子更多

2024-06-06

梅雨季來了「這天報到」,雨下多久?影響最劇時間曝光...哪個水庫水位大進補,專家:1水庫可惜了

2024-04-29

寶林茶室第4死,40歲女「器官衰竭」,家屬忍痛不再急救⋯3天內2死,薛瑞元:還有1名在危險中

2024-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