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爭執中「對」的一方,更可能鑄成「大錯」!

爭執中「對」的一方,更可能鑄成「大錯」!

2017-07-11 07:54

工作或家庭中,爭執免不了。而爭執的「輸家」,往往是「對」的一方。

怎麼會這樣?

我們都吵過架,都當過理虧或理直的一方。回想這兩種不同的狀況。

理虧時,我們有時會真心認錯。

死不認錯時,就用一些技巧來逃避。比如說改變話題、翻舊帳、人身攻擊、從本質回題轉移到技術問題 …

雖然表面在用這些技巧,但內心都知道自己在硬凹。所以在音量或表情上,攻擊性都變小。除非對方把人逼得惱羞成怒,否則我們通常就識趣地下台。這場爭執輸了,但至少沒有傷害別人。

但理直時,殺傷力就大了。

「對」的一方,有三把刀可以傷人。

第一把,是道德的優越感。面對判斷錯誤、或沒有錯只是反應比較慢的同事或伴侶,不給別人思考、體悟的時間,義正詞嚴地指出對方的錯誤。

第二把,是肢體動作。用罵的也就罷了,有人會聳聳肩、翻白眼、苦笑、露出「真不敢相信你竟然連這點也想不通」的表情。

第三把,是無限上綱。把無心之過,詮釋成性格缺陷。比如說對方忘了做一件事,交代的一方會回顧犯錯者過去遺忘的歷史,最後合乎邏輯地指責對方沒有責任感。

但真正的原因也許只是:「我今天被老闆電得很慘所以忘了。」

揮舞著這些「刀」,對方吵不過我們,我們「贏」了。

但「贏」了什麼?一段破碎的關係?永遠的芥蒂?

贏了一場「突襲」,輸了整場「戰事」。

以我為例。

做「夢想學校」,我刻意選擇和年輕人共事,因為他們能帶我看到未來。

但因為缺乏經驗,我們常犯錯。我今年的書《空著的王位》,寫的就是我們犯過的錯。

面對這些可能引起爭執的錯,我總是想起我20歲時的老闆。

當時他用兩種方法教我。

第一是區隔「事實」和「情緒」。

他不鄉愿。他帶我看清所有facts:我的錯誤、前因後果、造成的損害。

但他把情緒,鎖在抽屜。

第二是用「結構」,而不是「說教」,預防未來的錯。

造成錯誤的「結構」性原因是什麼?人手不足?缺乏訓練?公司策略窒礙難行?

到今天,我還是用當年老闆帶我的方式,跟我的前輩、同事、朋友、伴侶相處。

在公司和家庭,沒有你對我錯、你贏我輸。我們不是對立的,是一體的。如果一個人錯,我們的組合就錯。如果一個人輸,整間公司都輸。很多爭執,只是自相殘殺。誰贏誰輸,都沒辦法讓彼此成長。當矛頭不指著對方,我們才能一起看向前方。


因為看到很多讀者的青春消耗在職場中的紛爭,《創新拿鐵》寫了一篇〈公司內鬥,我該如此自處?〉

你最近有跟人爭執嗎?學到了什麼?讓我們暫時忘掉對錯,看向前方。


活動推薦:《創新拿鐵》招募高年級實習生!詳情請見:https://goo.gl/k6ykWk
延伸閱讀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賞遊台北舊城魅力

2017-10-17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讓笑容洋溢在亞洲最美的友善城市 - 花蓮

2017-08-30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來桃園地景藝術節 探索秘境之美

2017-08-28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跟孩子一起翻越阿爾卑斯山

2015-01-24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阿爾卑斯山下的綠寶石 斯洛維尼亞 Slovenia

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