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共1108筆,顯示第1頁/6頁
剛有聽眾問我說他投入700萬去買了富邦台灣半導體(00892)+富邦未來車(00895)+富邦公司治理(00692),結果這波呈現45度角往下,問我該怎麼辦?需不需要先停損部份還是怎樣比較好?
今年在俄烏戰爭、通膨升溫、聯準會加速升息下,市場彌漫恐慌氣氛,股市呈現破底走勢,有一位投資人私下跟我說,他今年當沖、短線操作大賠500多萬元,其中有一些是向親友借貸,除了賠完畢生積蓄外,還欠債數百萬元,不曉得應該怎麼辦?
年輕人出社會一陣子,就會累積一筆財富,當積蓄達到100-200萬左右,這筆資金如何運用?要先買房?還是先存股?今天稅務理財由生活選股達人阿格力親身經驗分享。
台灣這麼弱,幹嘛跟中國叫囂?
很多人在談存股,感覺好像是股票買了放久就會賺錢,最好是配息好,只要公司不要倒就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有哪些股票可以存?
我退休得早,過去十幾年生活四周退休族年齡都比我大得多,看著他們的生活形態,心想等我們這代人老後,日子一定可以過得更精彩。一轉眼年過60,年歲相仿的同學,同事陸續離開職場,才發現四/五年級生在面對退休時,不見得比前輩考量更周全。
中國近來經濟浮現危機,例如今年5月河南爆出多家村鎮銀行,因儲戶無法取款而產生維權和抗議活動;「爛尾樓事件」引爆大規模停貸風暴,已延燒至中國25省、91座城市;公務員更屢屢傳出被大幅減薪,顯見地方政府的財政已出現問題。
通膨時代來臨,2022年6月臺灣CPI物價指數年增率站上3.59%,創下近年來的新高。面對大通膨時代,許多過往的消費習慣都會有所改變,資金的運用更為重要。
有時候官股的壓力就來自於人民,你公司如果想獲利就要漲價,但是中華電信有政府持股及營運,基本上就無法把利益放在第一,甚至還必須讓利給國內其他扶植的相關業者,一來一往之下,獲利競爭力恐怕也只是每況愈下......
這幾年很多人在鼓勵存股,不少人在討論存股標的時都會問到金融股,會建議金融股的原因不外乎是銀行不會倒,風險很低,而且幾乎每年都會配息,可以安心的存,但我個人比較不偏愛,甚至不太會考慮金融個股。
金鐘獎男配角黃鐙輝,是演藝圈有名的「省王」,他靠著省吃儉用攢下3房,他也在《女人我最大》節目上公開理財秘訣,最大關鍵就是遵守「錢花在必要而不是想要」大原則,以及積極投資房地產。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必須正視老人問題。老人面臨生活、醫療、安養等需求,都需要錢。窮苦的下流老人固然需要國家社會的保護,有錢的上流老人也要能自我保護,好好管理畢生累積的財富,小心黑道、白道及灰道都在留意誰是有錢的老人。老人若能善用信託制度,將部分財產移轉給忠心且專業的受託人管理,實有助於晚年身體安養與死後財產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