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39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中國百年黨慶描繪了兩岸之間難以忽視的差距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於百年黨慶所發表的演講,讓國際社會更難以放心。習近平在演講中表示,任何企圖「霸凌、壓迫或抑制」中國的勢力將會與14 億中國人民築起的銅牆鐵壁迎面撞上。各國必須要將中國視為列強,而身為列強的中國有權忤逆國際秩序,更有權剷除任何阻擋「復興中華」的勢力。若執意抵抗中國向上蓬勃發展的軌跡,就會被歸類為企圖「霸凌、壓迫或抑制」中國的行為。習近平強調,中國從來沒有霸凌、壓迫或抑制其他國家地區,即便外界如此懷疑,中國其實只是保護自己免於境內外的「分裂組織」的威脅,防止他人推翻「深受人民愛戴的共產黨」。

日期:2021-07-30

產業時事

習近平放話「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為何台灣在美中之間「兩邊通吃」的策略,已不再適用?

「我的看法是,這問題比大多數人想的都要更接近。」今年三月,美國印太司令被提名人艾奎利諾(John Aquilino)將軍,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回應前任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提出的「解放軍六年內可能武統台灣」言論,並做出了自己的評估:「中共在該區域建立了一批目的是將美軍拒於門外的戰力,其中最令人危險的擔憂,是對台灣的軍事力量。」

日期:2021-07-27

職場生活

用聆聽取代口水、抗疫團隊當中的「拆彈專家」 王必勝如何在疫情熱區連贏三場?

疫情接連爆發,3起棘手群聚感染事件,王必勝總是站上第一線,清理戰場。從替病人插管的胸腔主治醫師,到調度資源的疫情指揮官,他的選擇幫助愈來愈多人。

日期:2021-07-14

財經時事

習近平放話「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為何台灣「經貿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通吃策略,已不再適用?

「我的看法是,這問題比大多數人想的都要更接近。」今年三月,美國印太司令被提名人艾奎利諾(John Aquilino)將軍,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回應前任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提出的「解放軍六年內可能武統台灣」言論,並做出了自己的評估:「中共在該區域建立了一批目的是將美軍拒於門外的戰力,其中最令人危險的擔憂,是對台灣的軍事力量。」

日期:2021-07-07

產業時事

台海博弈 習定調「粉碎台獨圖謀」對台逐年加壓 戰略上靠向美國 卻不必對中強硬表態 台灣與美、中之間的最佳距離

「我的看法是,這問題比大多數人想的都要更接近。」今年三月,美國印太司令被提名人艾奎利諾(John Aquilino)將軍,在參議院聽證會上回應前任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提出的「解放軍六年內可能武統台灣」言論,並做出了自己的評估:「中共在該區域建立了一批目的是將美軍拒於門外的戰力,其中最令人危險的擔憂,是對台灣的軍事力量。」

日期:2021-07-07

全台防疫報導

旅美學者林夏如:台灣內部挑戰與中國威脅同等嚴峻

旅美學者林夏如撰文指出,中國對台灣帶來生存威脅,但台灣內部也面臨人口銳減、能源困境、政治兩極化和國際化不足的嚴峻挑戰,台灣需要凝聚決心並與國際密切合作。

日期:2021-06-26

產業時事

除了捐贈台灣2萬劑疫苗 立陶宛還做了這2件事 讓中國怒嗆:圖謀不會得逞!

6月22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將捐贈台灣2萬劑AZ疫苗,預計於9月底前運抵台灣。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在推特上寫道,他很自豪,能和台灣人民團結一致,對抗疫情,「熱愛自由的人,應該互相關照。」不過,上述情況,立刻觸動中國敏感神經,也讓立陶宛和中國之間的新仇舊恨浮上檯面。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評論直言,立陶宛一系列挑釁行為,幾乎觸碰了中國所有紅線,恐讓自己「沒有出路」。

日期:2021-06-24

產業時事

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分析,中國對台資訊攻擊模式的演變與趨勢。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全世界最危險」的台灣驚見轉機 這場世紀棋局...已走30年大運的中國恐遭「關虎入籠」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斗大標題標示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Place」,引發全球熱烈討論,蔡總統在第一時間也在臉書同應。

日期:202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