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26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北京從未統治過卻稱有主權!全世界都在看台灣大選,華爾街日報:衝擊地緣政治,「這族群」是最大變數

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在近幾年內發生的重大變化,2024年的台灣大選受到全球前所未有的關注。外媒分析稱,這場選舉結果雖然充滿各種不確定性,但這場近2千萬選民投票的選出來的領導人將面臨來自內部與國際上的嚴峻挑戰。

日期:2024-01-13

職場生活

他善心開發罕病藥,20年後拯救未來外孫…MIT教授:金融非零和遊戲,創新商模為癌症醫療尋出路

癌症是目前全球死因首位,每年導致逾880萬人死亡,且人數逐年成長;而在台灣,癌症自1982年起即盤據國人死因第1名,僅2022年就有近5.2萬人癌逝,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位國人罹癌。儘管生醫技術日新月異,癌症已非不治之症,但在醫療生技的開發上,卻因高風險而往往面臨資金斷炊的窘境,也延緩癌症醫療的相關進程。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知名金融工程學者及生物金融學創始人羅聞全(Andrew Wen-Chuan Lo)日前受邀來台,他以「金融科技如何幫助癌症醫療」為題發表演說,分享如何運用金融工程與數據分析,提出創新的生物製藥商業模式,突破醫藥科研界的資金瓶頸,也為資金投資尋找新出路,讓更多新藥有機會問世。

日期:2023-12-29

產業時事

政大台史所教授周俊宇病逝,享年43歲…校方悲慟「新秀隕落」:他待人真誠、熱心事務讓人惋惜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助理教授周俊宇,周一(12/25)上午於醫院逝世,享年43歲。校方也在臉書發文證實,表示周俊宇老師待人真誠,熱心公共事務,平日對各種社會弱勢及公眾議題多有關心,也熱愛家人及學校,以他的學術專業及待人處事為榮,惋惜年輕新秀的隕落。

日期:2023-12-26

職場生活

臨床、研究兩頭燒 陳亮恭開拓「全人照護台灣模式」 指路高齡醫學 他三度獲選全球前2%學者

今年度的「全球前二%頂尖科學家」,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三連霸國內「臨床醫學第一」,進入高齡醫學領域近十八年的他,盼讓長者歲月靜好,是他持續研究不懈的原動力。

日期:2023-12-06

產業時事

AI成功導入的策略與關鍵是什麼? IBM、勤業眾信、中研院分享AI應用訣竅

人工智慧浪潮強襲而來,AI應用的能力和深度,成為企業塑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和獨特商業價值的關鍵,以發展「為企業服務的AI」為使命的IBM,特別舉辦「AI智略 乘勢造局」製造業生成式AI應用研討會,邀請勤業眾信、中央研究院、敦陽科技、聯發科等各界專家,從策略、技術到實戰,全面探討企業如何養成AI應用所需的關鍵能力。

日期:2023-11-22

產業時事

香港人的台灣真朋友!沈旭暉悼念范疇:他當年洞察先機的那句「中共會留島不留人」,如今更令人嘆息

驚悉台灣著名公共知識份子范疇前輩突然病逝,享年68歲,覺得實在來得太突然。我和范前輩先後做過兩次訪問,他的字字珠璣,相信不少讀者都印象難忘。而他和我認識的不少前輩一樣,也是一位奇人,一位台灣處於關鍵時刻絕對不應或缺的智者。

日期:2023-11-15

產業時事

世代共同打擊假訊息!用對方法,長輩也能加入闢謠打怪行列

誰在傳假訊息?「我家親戚群組又在 LINE 傳假訊息了!」這是常在年輕族群中聽到的抱怨,彷彿隨意散播謠言是長輩特有的行為,當你願意了解長輩的數位社交生活,將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民族學研究所李梅君助研究員,在研究 Cofacts 事實查核協作計畫時發現,臺灣民眾對公共議題的關注存在世代衝突,該衝突延伸至日常相處上,卻在事實查核的協作過程中看到正向溝通的曙光。究竟臺灣長輩發展出什麼樣的數位社交生活?如何應用第三方資訊與長輩溝通,甚至邀請長輩加入闢謠打怪行列?

日期:2023-11-14

職場生活

台灣辦到了! 亞太顱顏會議暨唇腭裂會議在台舉辦 34國500醫學專家聚集

第13屆亞太顱顏會議及第10屆亞太唇腭裂會議,今年合併在台灣舉行,被視為國際醫界盛事,本次會議總共集結34個國家、近500位醫學專家參與,大會並特邀6位大師級學者專題演講,包括陳昱瑞、黃炯興、魏福全、陳建宗、David Fisher、Alvaro Figueroa等醫師,都是當今國際知名整形外科和唇腭裂顱顏領域學者。

日期:2023-11-09

產業時事

比張忠謀輩分還高!半導體「一代宗師」施敏辭世,享壽87歲 沒有他就沒有智慧型手機

編按:根據美國舊金山紀事報發出的訃聞,半導體產業「一代宗師」施敏於美國當地時間6日辭世,享壽87歲。施敏與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日前過世的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都是指導教授John Moore門生,也是台灣最有潛力成為諾貝爾獎的得獎者。而他學經歷豐富,桃李滿天下,學生包括前交大校長張俊彥、鈺創董事長盧超群等半導體界菁英。而陽明交大也發出新聞稿表示,施敏院士是國際知名的大師,有半導體一代宗師之稱,這個稱號說明了他在半導體領域的成就,對IC產業有非常卓越的貢獻。施院士在我國決定引進海外IC技術時,在關鍵時刻提供了當時孫運璿資政許多重要的建議,作出正確的決策,也為我國產業帶來了數十年的榮景。他也是世界級的專家學者,培養了無數的領袖人才,包含交大前校長張俊彥、空中大學前校長陳龍英(交大前副校長)、鈺創董事長盧超群,以及本校產學創新研究學院院長孫元成(曾任台積電副總經理暨技術長)等。此外,著作等身,其中1967-1969年所撰寫的《半導體元件物理學》,起先用於交大電子研究所上課講義,很快受到全球矚目,翻譯成6國語言、發行超過300萬冊,成為全世界半導體和積體電路領域師生、研究人員進入IC領域的經典書籍,成為全球最暢銷的「半導體界聖經」。施敏院士曾說,1967年他與韓籍同事姜大元在休息時吃甜點,看到一層層的起士蛋糕觸發靈感,兩人著手開發出「浮匣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浮匣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是目前廣泛使用在電子資訊產品中之快閃記憶體的基本結構,若沒有他的發明就沒有快閃記憶體以及固態硬碟。這個創新的研發與後續所衍伸的應用級產業發展,帶動且引領了行動電子時代並讓人類的生活型態走入智慧生活的數位新時代,對人類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90年施敏院士正式到陽明交大任講座教授,2010年校方頒贈終身講座教授予施敏院士,已於陽明交大任教逾30年的他,替學生帶來世界級的前瞻視野,作育英才無數。施敏院士的成就與貢獻備受國際推崇。1991年獲IEEE J.J. Ebers獎、2017年獲IEEE最負盛名的Celebrated Member Award;是少數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也曾獲工研院院士、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以及「未來科學大獎」。以下為《今周刊》2014年7月31日的報導

日期:2023-11-08

產業時事

在以巴衝突、俄烏續戰下,台美大選下如何深化台美關係?TIA政經講座學者給解方

台灣勵志協會 (Taiwan Inspiration Association,TIA)周末政經講座在10月14日邀請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邱師儀、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傅澤民演講,就「台美大選下的台美關係」對談。

日期: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