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24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職場生活

新制懶人包/看緊荷包!汽車不讓行人開罰3千6、電價平均漲11%...這天開始發現金6000元

近期有多項新制上路,不少政策都與民眾荷包相關,除了最受關注的普發現金6000元之外,電價4月起平均調漲11%、北北基計程車起跳價也從70元漲至85元。同時,汽車行經行人穿越道不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以及轉彎時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除禁止行人穿越路段外),都將提高罰則。《今周刊》幫讀者整理出邁向4月有哪些新制,讓大家一次了解有需要留意的地方。(原文刊登於2023/3/29,更新時間為2023/3/31)

日期:2023-03-31

職場生活

二寶爸媽同在鴻海上班 每月育兒津貼達4.8萬元! 原來要從2015年郭董這德政說起

在鴻海集團上班的蔡旻育,原本受限房貸及車貸等經濟壓力,想跟先生商量延後生小孩,沒想到後來不僅提前生下男寶寶,更考慮要接續生第二胎。在鴻海集團S事業群服務的楊子豪,原本是一寶爸,後來受惠公司2015年起實施的「媽媽福袋」生育津貼,以及2020年起的「0~6歲公司養」政策,從一寶爸變成了三寶爸。還有同在鴻海上班的一對夫妻檔,同望受惠鴻海大手筆的育兒補貼政策,兩人每個月獲得的育兒津貼達到4.8萬元,而且可以一直領到小孩滿7足歲為止。 為何鴻海對於員工育兒津貼如此大手筆?故事可能要從2019年,創辦人郭台銘宣布角逐總統大位的四年前說起。

日期:2023-03-30

產業時事

「台灣拚命推生育福利,年輕人卻連婚都結不了」揭開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日本如何補破網?

台灣生育率自2003年跌破「超低」門檻,一路向下探底,期間各項鼓勵生育政策陸續上路,仍然扭轉無效,搶救少子化20年間,政府對策不只慢了,方向錯了,更徹底漏看造成生育率下降最關鍵的未婚族群,失靈的催生大計,急需重新對焦修正。

日期:2023-03-29

投資理財

「爸媽也是為了我好...」女友哭著央求婚前買房登記她名下,35歲竹科男苦惱該怎麼辦?

律師嘆:婚前就把房子登記對方名下,我就沒看過幾個下場好的...

日期:2023-03-29

產業時事

台北人發錢啦!生育獎勵金「加倍」、私幼每年最高補5.2萬...蔣萬安:生二胎能優先住社宅

台北市長蔣萬安就職將滿3個月,除了日前已經曝光的生育獎勵金加倍、友善托育補助取消稅率以外,蔣萬安21日召開記者會對外宣布,兌現政見的「人口對策委員會」、「生二胎優先入住社宅」、「私幼每學年補助最高5萬2000元」。

日期:2023-03-21

投資理財

關於租屋「提前解約」房東與房客要懂的事:提前1個月說要解約,對方卻要收違約金,合理嗎?

好些年前曾寫了一篇〈提前解租約就是罰一個月?〉的文章,大意是在說,在外租房這件事,提早解約的違約金情形。文章發布之後,這個問題就不時以各種情境組合的面孔,在我的訊息裡出現,排列組合之多,搞得我有時也被繞糊塗了。趁著有空,今天讓我們來理一理,這白紙黑字怎麼就能有這麼多解讀。

日期:2023-03-16

保險稅制

遺產46萬全用在爸爸喪事上還倒貼,她卻被兄姊指控侵占...就算是盡孝,繼承也必須要懂的事

「爸爸重病後,哥哥姐姐們一個個推託工作忙、家事重,有心無力只能當甩手掌櫃,身為住家裡唯一一個沒嫁的女兒,出人出力我認了。但爸爸走後,我把爸爸的錢用在爸爸的喪事上,卻還要被他們指責侵占遺產,要我把錢吐出來,這還有天理嗎?」

日期:2023-03-15

產業時事

不只補助3萬,還幫坐月子、擁專屬醫師…台東縣新生兒全台唯一成長,饒慶鈴:育兒從懷孕就開始

台灣人口負成長,連3年「生不如死」,2022年死亡人數20萬8000人,出生只有13萬9000人,當各縣市新生兒人數大幅減低之際,台東縣新生兒人數卻逆勢成長,是全台唯一正成長的縣市。細看台東縣政府推出催生政策積極,像是提高生育補助,第一胎補助從原本1萬元調升至3萬元,雙生以上及第二胎,每胎補助增加至3萬6千元,另外,還有坐月子服務、幼兒專責醫生制度、24小時兒科專門急診醫生、類公共化托嬰兒政策(公私托收費一致)等,都為準父母想得周到。台東縣長饒慶鈴說明:「台東的出生人口前幾年也是負成長,推出政策後開始成長。」因為台東打造了一個讓父母安心的育兒政策。

日期:2023-02-24

投資理財

不結婚你的遺產會留給誰?妹妹離世,兄姐竟只想分房連遺物也不要!遺囑繼承你要懂的事

「不結婚又不生孩子,你留下的錢要給誰?」雖然許多年輕人從長輩嘴裡,聽到這句催婚台詞,總忍不住在心理嗤之以鼻的回嘴「難道我自己把錢花掉還是難事?」但今天要講的大齡單身例子,倒是想分享給這些朋友做一個思考。

日期:2023-02-23

保險稅制

2023年贈與稅免稅額244萬!長輩財富傳承要懂的遺贈節稅事:這樣做1個月可給子女1176萬

由於消費者物價指數,沒有較上次調整的指數累計上漲10%以上,所以2023年遺贈稅的免稅額、扣除額、課稅級距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的生活必需之器具、職業上之工具,這4項金額均與2022年相同。

日期: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