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390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9
產業時事

釐清資產負債後 未來財務規畫更為關鍵 避免悲劇重演 台鐵公司化不能再拖

2022/4/21編按:立法院今排定審查台鐵公司化草案,但考量交通部和台鐵工會對內容尚未達成共識,加上工會可能發動五一勞動節不加班行動,多數立委提出程序問題,籲交通部和工會先溝通再審法案。交通部長王國材強調,有把工會版本和行政院版本做對照,目前「已有腹案」。雙方提出的版本究竟落差在哪裡?《今周刊》在1319期曾以專文比較交通部和工會各自提出的版本,也訪問多位財務和交通界專家進行深入剖析。

日期:2022-03-30

產業時事

兩場森林大火讓股價暴跌…這家公司走上破產之路 帶給投資人的3個啟示

「談到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和永續投資,大部分人都只想到,自己持有的標的、自己投資了哪些標的;當然,這是十分重要的考量,但同樣不可忽略的是,要評估ESG風險,避免不符合永續的要求。」

日期:2022-03-22

產業時事

A股跌跌不休,很多投資人想要逃離股市…中國經濟還會再壞嗎?一文看懂兩會報告釋出的訊號

歷來被稱為中國總體經濟信號燈的「政府工作報告」剛剛公佈,報告包含未來一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並給出今年2022年GDP增長目標為5.5%,以及各行業的發展路徑。讀懂它,就可以幫助我們在投資A股的資產保衛戰領先一步。

日期:2022-03-09

全台防疫報導

3/1起防疫鬆綁》運動、拍照免戴口罩 雙鐵、賣場可吃東西!7張圖一次看懂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表示,考量國內疫情目前已趨緩並且穩定控制,為兼顧與維持國內防疫量能、社會經濟活動及有效控管風險,經評估Omicron變異株特性、疫苗覆蓋率、醫療量能整備狀況,及國際防疫措施開放情形等,宣布今(202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將適度放寬防疫措施!

日期:2022-02-24

產業時事

「你媽中風也走的好好啊」害員工截肢、10萬賠償金被爆「同事募款來的」 通運少東遭起底「勢力超龐大」

一名在苗栗某通運公司任職的28歲王姓員工,因為一場工安意外導致右腿截肢,不料公司不僅只願賠償10萬元,老闆娘還揶揄「截肢而已不嚴重啦,裝個義肢就能走了」、「你媽媽中風也走得好好的啊」引發社會譁然!雖然謝姓少東事後為妻子失言親自道歉,承諾會保障該名員工工作到65歲,不過背後身家也被網友肉搜起底,發現他在高雄坐擁數十家公司,相當驚人。

日期:2022-02-20

職場生活

「好心做了壞事,不如不做!」 PayEasy老總退休創業做什麼? 精準公益:媒合資源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還記得「蘭嶼沒有圖書館」紀錄片嗎?在2007年台灣電影院開燈的瞬間,不少人為偏鄉的困境落淚,企業與民間團體大量捐書到蘭嶼,後續蘭嶼也有了島上第一座的圖書館,成果斐然。9 年後,一名會計師進到圖書館計算「社會投資報酬率」,不以捐書數量來計算公益行為的價值,聚焦實際改變的程度;結果發現,蘭嶼圖書館一天進館人數不到10人,借閱次數低落,而各界的「善心」更是乏人問津,大多堆在倉庫蒙塵,反成當地無法消化的「垃圾」,社會投資報酬率為「負」,捐書對蘭嶼來說已是一項負擔。

日期:2022-01-24

職場生活

海歸博士串聯官產學 讓無人物流不是夢

想像一下,一輛沒有駕駛的車,穿梭在市區內的街坊巷弄中,不僅能精準辨識紅綠燈,碰到蛇行的機車也能應對自如,甚至能禮讓半路衝出的行人,這不是科幻電影的情節,而是新竹物流配送的真實場景。

日期:2022-01-12

全台防疫報導

本土暴增11例! 戴口罩最新「4大措施」 二級警戒延長至1/24 北北基桃禁止探病

因應國際間新變異株Omicron威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相關單位溝通及評估後於今(9)日宣布,今(2022)年1月9日至1月24日維持疫情警戒標準為第二級,調整或維持相關措施及規定如下:

日期:2022-01-09

職場生活

打造台灣海洋休憩廊帶 亞果高雄啟航 點亮愛河灣

從澎湖遊艇碼頭到台南安平遊艇城,亞果遊艇集團蓄積能量進化升級,打造3.0版智能國際遊艇碼頭,帶動海洋休憩產業發展,點亮高雄愛河灣。

日期:2022-01-05

產業時事

路殺台灣人

編按:台南一名孕婦日前駕車不慎輾過正在過馬路的一對母女,導致婦人肋骨骨折,才3歲的女童傷重不治,肇事者聲稱遭到A柱遮擋視線,因此左轉時未減速。然而她事後竟稱,要將肚裡尚未出世的孩子「賠」給當事人,讓家屬聽了氣炸。交通部長王國材周三(5/10)表示,對於這起憾事深感愧疚抱歉,同時也下令全台即刻起,全面推動行人專用時相、行人早開時相,維護行人的安全。今周刊曾在2021年底報導,單是2020年,台灣馬路上就失去了3000條人命,傷亡總人數更高達50萬,等於平均一天約有1380人在路上非死即傷。本刊報導指出,這背後有長期的結構性因素,必須審視道路的死角,阻止交通繼續路殺台灣人。(原文刊載於2021年12月29日,更新時間2023年5月10日)

日期:2021-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