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138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台灣要拚2050成為減碳大國 將循這三大方向 關鍵則是「這項技術」

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日期:2021-04-19

產業時事

卸任倒數!林佳龍關切地震  網:國家警報保命10秒是你做到的

雖然卸任倒數,不過交通部長林佳龍在昨天(18日)晚間花蓮強震後,仍然在第一時間透過臉書對民眾表達關切,問「剛才的地震不小,大家還好嗎」?讓網友足感心!有網友表示,「國家警報在開始搖晃前十秒響起,這保命的黃金十秒是你任內做到的」,引來其他人附和「部長是最盡責的政務官」、「雖然即將卸任,對大家的關心還是沒有減少」。

日期:2021-04-19

產業時事

翡翠水庫蓄幾乎不缺水 大台北600萬人免限水之苦,全因當年「他」獨排眾議的一個決定

中南部水情吃緊,多座主要水庫已見底,中台灣更開始實施供5停2限水措施。但北部的翡翠水庫儘管每天送水81萬噸,仍保持2億5000萬平方公尺蓄水量,讓大台北600萬人免於限水之苦,其中一個主因,就是交通部前部長馬鎮方的良心決策。

日期:2021-04-16

職場生活

「這些混蛋不讓人安心過馬路!」 台灣馬路這景象紅到國外 鄉民嘆:真丟臉

馬路「如虎口」不僅是耳熟能詳的交通標語,更是台灣人天天經歷的「日常」。近日,一名外國實況主拍下台灣馬路的日常,汽、機車絲毫未禮讓行人的亂象,讓他氣得怒罵,「這些駕駛真的沒有要讓的意思!」這支影片被轉發到「美國PTT」Reddit上,立即引發外國鄉民的熱烈討論,不少台灣人看到後也深有同感。

日期:2021-04-16

產業時事

「今日台鐵是政策錯誤對待30年成果!」太魯閣事故奪49命 ,學者提公司化3大方針救台鐵

太魯閣事故釀成49人死亡悲劇後,交通委員會今(15)日召開「台灣鐵路管理局澈底改革鐵路法修正方向」公聽會,廣邀各學界、業界及立委,拋出問題及改革方向,集思廣益來拯救台鐵這家百年老店。其中全場聚焦於「台鐵公司化」議題,必須解決上千億負債問題,學者提出提三大擴充財源方針,調整票價、前瞻計畫經費挪移為台鐵重建經費及加速台鐵站開發,活絡財源。

日期:2021-04-15

產業時事

確定辭了!行政院批准林佳龍辭呈 4月20日生效

台鐵太魯閣號發生重大事故,交通部長林佳龍請辭負起政治責任。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林佳龍辭意甚堅,並在日前遞出書面辭呈,行政院長蘇貞昌13日詢問林佳龍合適的生效日期,林佳龍希望是4月20日,蘇貞昌也在昨日與蔡總統報告後,批准辭呈,確定4月20日辭呈生效。

日期:2021-04-15

產業時事

民怨火藥庫 一夕引爆文在寅政權危機

自文在寅上任以來,推動的打房政策不得民心,加上近日首爾、釜山市長補選大敗,恐動搖其政權。面對明年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韓國進步派與保守派的生死鬥爭,正要開始。

日期:2021-04-14

產業時事

海委會「調查不足」掐喉 遇藻礁爭議全噤聲

藻礁爭議甚囂塵上,淪為各執一詞的狀況,其中有個主要原因,就是主管海洋政策的海委會未能累積海洋基礎調查,又尚未訂定海洋三法規範海洋空間使用。

日期:2021-04-14

財經時事

注意囉! 公路總局:5/3起 有汽車駕照還要考機車筆試

為培養機車駕駛人良好駕駛習慣降低肇事率以保障交通安全,公路總局近年已增修機車駕照筆試題庫,考量汽、機車駕照筆試題庫內容已有差異性,加以各界咸認取消持汽車駕照者報考機車駕照免筆試之規定有其必要性,經檢討將從今(110)年5月3日起,民眾持汽車駕照申請報考機車駕照,仍應考筆試,以維行車安全。

日期:2021-04-08

產業時事

24年前也曾發生水泥工程車入侵鐵軌 遭自強號迎面撞上 是誰欠台灣人一條安心返鄉路?

「觸目驚心,驚嚇不已,災難現場投入救人救災,所有的每一個人,國人跟每一國罹難者的家屬非常難熬。我們要釐清這次事故真相徹底檢討,一起走出傷痛」。交通部長林佳龍在太魯閣號事故發生後,第一時間趕往花蓮災難現場,直到昨(7)日為了出席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台鐵出軌事故的肇事原因專題報告,才返回台北。曾向總統蔡英文請辭未果的他,面色凝重、語帶哽咽,再次為台鐵2日太魯閣號事故向國人致歉。在現場無數鎂光燈與快門的喀喳聲下,林佳龍還說,不管未來在哪個位子,也會永遠陪伴。鞠躬、道歉並下台負責,似乎已成重大災難發生時,台灣政治人物扛起政治責任的「SOP」,但部會首長轉身下台、接續的是下一個新官上任,來來去去的面孔,真能解決台灣人安心返鄉的交通問題嗎?

日期:2021-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