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經濟學人點名「報復性旅遊」是2023年大事!謝金河:投資、經濟的重大變數就是它

旅遊業新局:Outbound取代Inbound!這期經濟學人雜誌預測2023年全球10大趨勢,我在前幾天有跟大家分享,這當中的第八點:報復性旅遊,可能會是影響明年投資,經濟的重大變數。

日期:2022-12-11

職場生活

移居新生 香港人在台灣

在二○一九年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爆發之後,不願生活在顛沛環境中的香港人選擇移民,語言、文化、地理位置相近的台灣,成為許多港人移居的目的地。據統計顯示,光是去年就有一萬多名港人來台居留,這群為了民主自由離家的異鄉人,一步一腳印熟悉本土文化,在台灣重築生活、漸漸步入軌道的同時,深埋的根沒忘,仍心繫香港。

日期:2022-12-07

產業時事

顯示科技新亮點!5G產業菁英會暨顯示遊樂園體驗分享會, 展出裸視3D、透明薄膜顯示多項技術超吸睛!

顯示器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結合5G、AI技術的應用,為生活帶來新視野。近三年,文化會展業飽受疫情衝擊,隨著各國陸續解封,文化展演等活動蓄勢待發,經濟部工業局與數位發展部共同指導,委由資策會執行之「Now or Never 現在就是關鍵!5G產業菁英會暨顯示遊樂園體驗分享會」5G UT Lab主題系列活動,邀請多家業者展示5G、顯示科技、智慧展演等相關方案,期待藉由跨域共構創造全新視覺體驗,為產業開創新契機。

日期:2022-11-28

職場生活

全家都醫師、卻被婆婆照三餐辱罵…60歲牙醫師憂鬱症告白:如果輕生,大家一定還覺得我很好命

《今周刊》1350期「當憂鬱症來敲門」近期出刊後獲得不少回響,本文再透過60歲憂鬱症患者、牙醫師C醫師匿名受訪,現身說法說出憂鬱症患者的苦與難,並從「切身之痛」鼓勵正確面對,及就醫、用藥的重要。以下是她的第一手告白。

日期:2022-11-09

產業時事

台人直擊梨泰院煉獄/她卡巷內3hr、靠先生撐高「離地呼吸」!逃出來直呼以為快被輾斃

南韓梨泰院嚴重踩踏事件,已經超過151人死亡、累計失蹤人數逾4000人,較事件發生初期報案人數270人的14倍!目前台灣民眾沒有傳出受困或受傷消息。鴻海前發言人、現任華山文創園區品牌長劉冠吟和先生,剛好就在梨泰院現場,當下3個小時受困動彈不得,讓她心有餘悸說:「一度以為我要被輾斃在那邊」。

日期:2022-10-30

產業時事

全亞洲「搶人也搶錢」,香港1原因難提升競爭力…半導體業搶才大戰,謝金河籲:把蔣尚義留在台灣

才與財的競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的第一次施政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吸引力是香港的DNA,但不應該抱著有麝自然香的態度,要走出去讓人知道香港的優勢⋯⋯李家超也提到香港要搶地、搶人才、搶企業。香港信報財經新聞社論也說,這份報告成敗在於才與財!

日期:2022-10-21

產業時事

地緣政治角力下的台積電

在美國擴大對中國晶片及設備出口限制下,台積電成為美中角力最敏感指標,雖然因地緣政治造成股價重跌,但今年前三季營運創史上最好成績,目前也許是最佳的買點。

日期:2022-10-19

產業時事

產業心聲〉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第一手解讀:美國殺手鐧逼選邊站,99%海歸派會為妻小選美籍

編按:美國下重手打擊中國半導體業,將引發什麼樣的蝴蝶效應?曾任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理事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直言,這次美國最厲害的一招,就是把「人」也納進管制,不但逼得中國海歸派被迫選邊站,甚至將阻斷中國人赴美深造、取得技術的管道。儘管地緣政治碰撞激烈,但他認為當前的發展,反而讓台灣廠商的優勢凸顯,未來即使是力積電這樣的中小型晶圓代工廠,也有望奪得新商機。以下,是黃崇仁接受《今周刊》專訪的第一手告白。

日期:2022-10-19

幸福熟齡

黃義交墜樓前廣發「謝謝」簡訊是警訊!憂鬱症病人說這話千萬要當真…懂6個迷思不讓遺憾發生

編按:前立委黃義交昨晚(10/17)晚間自北市內湖住處墜落,搶救後仍不治,享壽69歲,親近友人證實,他近年受憂鬱症所苦。據了解,他離世前曾傳訊息給和老友一一道謝。前立委蔡正元就透露,當天下午13時28分,黃義交還傳訊息給他:「謝謝正元兄」,傍晚竟撒手人寰。聯合新聞網也報導,文化部前次長陳永豐表示,黃義交當天下午1點26分,在老同事群組對提供訊息的同仁說「謝謝!」,日前也在群組轉貼文中提到:「無論這個世界有多少失望和醜惡,總還有人堅守淨土。」藝人白冰冰也在社群發文表示,聽他的親人說,他特地傳簡訊請親友多多照顧女兒,「直到事件發生了才意會,這是一種交代」,如果及早陪他聊聊天,結局可能就會不同。每個人都有情緒起伏,有心情愉悅的時候,自然也有莫名低落,或是遇到壞事情時的難過。於是,每當討論到「憂鬱症」的話題時,就常有人拿自己的「情緒經驗」來想像憂鬱症,直觀地發表評論,然而這些自以為是的想法其。實。錯。很。大!醫師指出,當憂鬱症的病人說出想死的話語時,請千萬要當真,加強看顧以防遺憾發生。必要時,得考慮送醫住院,隔離保護,等到病況好轉才算危機解除。(原文刊載於2020/4/16,更新時間為2022/10/18)

日期:2022-10-18

財經時事

那天,我打了失智母親一巴掌!一個50歲孝子的告白:我的孝順已經到了極限

編按: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5年全台長照人口將突破100萬人,許多家屬不堪長期照護壓力而走上絕路,長照悲歌一再上演!屏東一名55歲男子照顧病母長達33年,今年5月母子雙雙確診,男子竟將母親從2樓陽台推下,隨後自己也跟著墜樓。高雄則有66歲女兒與99歲父親同住,因為老父失智後行為脫序,女兒持刀刺死父親後,自己割腕自殺獲救。對許多家屬來說,長期照護如同走在看不見邊際的黑暗中,再有孝心、耐性,也未必能支撐到最後。日本作家松浦晋也是一位與母親同住,過得自由自在、50多歲的單身漢。萬萬沒想到,年輕時精明俐落,盡情享受人生的母親,卻在晚年患上了失智症。從事科學報導多年,凡事講求合理及邏輯,面對行為舉止無法用理性來分析的母親,他開始體會到一個單身男子照顧患病母親的難度有多高。打開家門看見如戰場般的髒亂環境、打開存摺看見不斷減少的餘額……母親似乎變成和從前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人,像個失控的孩子,永遠在挑戰理智的極限……這讓他彷彿置身於壓力鍋中,擔心隨時都會爆炸。他如實的寫下自己的經歷,讓更多人知道老年照護的現實與糾結,也讓身處相同境遇的讀者更從容的看待漫長的照護生涯,不再是只能對著被照顧的親人說聲:「對不起。」(原文刊載於2019/10/03,更新時間為2022/10/7)

日期: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