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149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財經時事

WiFi不再只是無線網路 台灣領先全球研發出這2種功能!

在你的認知中,WiFi只是網路連線在使用的嗎?那你就錯了!最近臺灣將WiFi使用得淋漓盡致,能把無線電波當作蝙蝠的聲納系統使用,做出類似雷達探測器的產品,這項新技術目前在世界上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日期:2021-10-14

職場生活

青少年打「第2劑」BNT疫苗 心肌炎住院風險高於染疫!美專家:「這方式」可降低風險

最新美國研究發現,青少年在接種2劑輝瑞/BNT疫苗後,因為心肌炎副作用而住院的風險,高於因為新冠肺炎而住院的風險。

日期:2021-09-12

麥克連 給想知道如何選股操作的你:頂尖操作思維

【麥克連】20210730每日精選強弱勢股與解析

本文提供之訊息謹供參考,所談到的股價與個股僅為教學與文章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買進賣出仍請投資人自行判斷。本文內容僅供訂閱戶本人使用,非經授權嚴禁任何翻印、轉載,或以任何型態傳播於他人。

日期:2021-07-30

全台防疫報導

打AZ死亡率較高? 年齡族群不同不能這樣比! 她:莫德納還可能比較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目前開放第三輪(18歲以上至49歲以下)疫苗意願登記,共兩種疫苗可以選擇,三個選項,AZ、莫德納、AZ和莫德納皆可;不過因台灣目前的數據統計,施打過AZ後死亡的人數遠比莫德納高出許多,造成外界的疑慮,很多人都選擇等待莫德納。對此,有網友拿出數據分析,不能單就死亡的人數輕易斷定疫苗的安全性,因為施打的年齡層不同,台灣最新開始施打AZ,都是高齡的長者(85歲以上)率先接種,本來就會比當時優先施打莫德納(65歲以上)來的死亡率相對更高。

日期:2021-07-19

職場生活

封城也不怕,美國健身新創ClassPass讓你隨點隨「動」

隨著冬天結束,美國的疫情看似沒有緩和的跡象,而我在家工作也不知不覺超過了十個月,到現在都很難想像2020就這樣結束了。在家的這段期間,活動空間受到限制,坐著、躺著的時間遠多過於站著、走路的時間,全身上下這裡、那裡都不自覺地都長了點贅肉。好在德州政府在夏天疫情稍緩時,陸續放寬各大營業場所的室內聚會人數上限,健身房也因此開放到場所最高容量的75%,不過還得遵循許多規範,例如:運動器材不可以密集擺放、使用者彼此需要間隔至少六英呎、以及定期用酒精擦拭健身器材……等。

日期:2021-06-04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4期︱當缺水成常態 你絕不能錯過的公司是它

久旱不雨缺水問題困擾全台製造業,由於台灣高山島嶼的地理特性,加上水庫淤積漸形嚴重,即使再逢甘霖緩解旱象,但缺水危機已經深深烙印在製造業經營者心中。對業者而言,除非是台塑集團或台積電這種規模的企業,否則不可能自己興建水庫或蓋海水淡化廠,唯有從節水以及用水回收下手,才是增強每次缺水危機抵抗力的解決之道。

日期:2021-04-26

產業時事

房價高漲、產業升級不力...「14A總裁彭淮南」掌權20年種下禍根?這些年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編按:什麼樣的一本書,還未上市就引起整個金融界熱烈討論?央行前任總裁彭淮南頂著「全球唯一14A總裁」光榮退休才3年,近日由央行現任理事陳旭昇、李怡庭,前理事、台大經濟系退休教授吳聰敏,3位前後任理事合著新書《致富的特權:20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的代價》,劍指擔任央行總裁20年的彭淮南,抨擊這些年來,台灣房價高漲、人才外流、產業升級不力,都跟央行政策脫不了關係。央行副總裁陳南光更為本書寫了推薦序,陳南光指出央行必須做出制度上的改革,央行應是一個介於政府機構與研究單位的綜合體,不僅組織與運作上應更加靈活有彈性,在面臨新的總體金融與經濟情勢挑戰時,有發現問題、尋求可能的解決方案並自我調整的能力。「主要國家的央行在面臨國際經濟與金融情勢的鉅變時,總會大膽地調整政策目標、啟用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或重新思考貨幣政策架構,必要時進行組織結構的大幅變革。要能做到這點,央行必須有札實的研究團隊與更具彈性的組織架構與人力配置,以及應對制度變革與制定長遠計畫的能力,才能因應未來各種挑戰。」媒體上經常出現美國聯準會或是臺灣中央銀行的新聞,但是在一般人的生活當中,央行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新聞中利率的升降、匯率的升值或貶值、貨幣的供給,這些看似抽象的貨幣政策調整,對普通人生活的影響絕對超過你我的想像。臺灣房價之所以如此高漲,就跟央行20年來一直維持低利率有關。而長期壓低新臺幣匯率,雖然對於臺灣的出口貿易或許曾有助益,長期而言卻也導致產業升級不力的後果,對經濟體質有負面影響。為什麼這麼說呢?背後的道理是什麼?本書用簡潔的篇幅,提供外行人也能輕鬆看懂的解說,讓大家瞭解二十年來我們為央行政策付出多少代價。

日期:2021-04-06

投資理財

政府打炒房真有用? 為何台灣反成避稅天堂 看那些炒房避稅的人到底「搞什麼」

國內房價所得比在2020年已飆升至全球第九位!政府為抑制高房價,2016年出重手推動「房地合一稅」,對持有時限過短的房屋交易,資本利得即課徵35-40%重稅,希望讓飆漲的房市降溫,但政策上路四年多來,全國住宅價格指數仍節節攀升。2020年底,政府再度高調宣示「打炒房」,財政部宣告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房地合一課稅將自然人與法人稅率拉齊、並延長「炒房」的認定期程為五年,甚至將預售屋納入房地合一稅規範對象。至於囤房稅則憂房東將稅轉嫁給房客,先暫緩實施。將健全房市的關鍵雙法脫鉤處理,是否真能有效抑制房價?或只是讓投機客另闢蹊徑,炒作房價?本文剖析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以來,投機客炒房避稅風潮、手段,試圖為讀者提供解答。

日期:2021-03-25

投資理財

「白飯理論」選保單,3類險種別急著買

達成存錢的第一步:對數字有感。當你對數字有感後,下一步就應該是,不為「錢」所困。因此事先擬定預算、妥善分配每筆資金用途,就不至於在面臨資金大額支出時感到措手不及。

日期:2021-03-24

投資理財

陸港股回檔盤整 傳產內需股伺機布局

今年來,陸股表現在內外因素交互影響下,差強人意,但專家表示,目前是陸股的調整期,隨著疫情逐漸穩定、經濟邁向復甦,加上中國「十四五」規畫正式上路,長線仍然值得期待。

日期: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