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99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投資理財

別讓龐大財產替子女引殺機!一文回顧沈殿霞對遺產的苦心安排,財富傳承裡「千金難買少年貧」

編案:近日台中一名身家5億的賴姓18歲高中生,在辦理結婚登記2小時後,在新婚配偶住處墜樓身亡引起社會關注。這起案件除了離奇的劇情,高額的遺產分配爭議也引發了社會對於財富傳承的討論,到底父母該如何避免巨大財富成為子女的負擔和危險?又該如何做好財產規劃,以保障自己和家人的權益?當年沈殿霞對女兒的精心安排,值得我們借鏡

日期:2023-05-27

產業時事

女消防員洗澡被偷看、竟被諷「為何不鎖門?」議員歧視句連發還拒道歉!遇性騷擾3步驟告到底

宜蘭縣政府消防局一名女消防員去年洗澡後裸身走出浴室,被闖入寢室的男同事看見,身心受創之餘更被迫離職。事件曝光後,國民黨議員黃浴沂周四(5/25)在議會質詢時,質疑該女「為什麼不鎖門,是要引誘人家去看嗎?」、「被偷看不一定是對的」等一連串歧視性言論,引發軒然大波,黃浴沂事後不僅拒絕道歉,更稱自己何錯之有;對此,國民黨嚴厲譴責黃浴沂違反性別平等的作為,並表示將移送考紀會調查、研處。

日期:2023-05-26

產業時事

借鏡韓國 文策院端出資本化、國際化兩支箭 最接地氣的新董座 蔡嘉駿要幫台劇造浪

走過影視、漫畫、遊戲、OTT平台等領域,蔡嘉駿是文策院首位來自產業界的董事長,以跨域資源整合見長,作風靈活的他,如何將台灣內容產業推向高峰?

日期:2023-05-24

產業時事

前英國首相特拉斯稱「絕不能讓中國改變台灣」 為何現在英國對中國好「ㄘㄟˋ心」?原來是2020年北京做「這事」

中國與英國外交關係,正出現73年來的最大變化。英國早在1950年1月,就承認了由中共建政才幾個月的中國,是第一個給予外交承認的西方大國。但在2022年10月,新上任的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稱「中國是英國的長期威脅」。本周訪台的前英國首相特拉斯(Liz Truss)更鼓吹,世界各國要全面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要借鏡冷戰時期西方世界應付蘇聯的經驗,共同因應中國多方面威脅。英國長期對台灣冷淡,為何特拉斯在位時就說了兩次「自由世界要確保台灣有自衛能力」,英中關係則是快速冷卻?問題可以追溯至1984年,對於香港前途的中英聯合聲明。

日期:2023-05-17

產業時事

電商書價折扣流血戰,出版業苦不堪言…韓日德推行的「圖書定價制」是解方嗎?

近來網路電商在圖書市場的折扣大戰,出版業界哀鴻遍野,同時掀起對「圖書定價制」的討論。身兼作者、電商通路,同時有和出版社合作經驗的《法律白話文運動》營運長徐書磊認為,雖然國外有圖書定價制的成功案例,但台灣應先釐清國內出版業面臨的困境,如果只規範書籍定價,恐怕不能解決出版業所有問題。

日期:2023-05-12

產業時事

imB吸金詐騙25億》中國P2P平台早有爆雷前例、台灣5年前立委要求監管,金管會為何不想介入?

國內爆發首宗P2P平台大型詐騙案,受害民眾高達數千人,政府監管機制卻付之闕如,至今各部會權責仍不明,且5年前就有多名立委要求監管,金管會為何不想介入?

日期:2023-05-10

產業時事

美國兵推》若機場和碼頭都被癱瘓,台灣還有啥兵力可用?開戰要贏,需組建一支超速「擊殺鏈」

從共軍繞台到美P-8A反潛機通過台灣海峽,兩岸攻防已成國際焦點議題,華盛頓郵報日前引述美國國防部外洩的情報指出,台灣在空防上處於極其不利的劣勢,一旦對岸發動飛彈急襲,台灣防空系統能否發揮所謂「刺蝟」的效果,連台灣官員自己都存疑。

日期:2023-05-02

產業時事

2023年淨零轉型 x 循環永續論壇:廢棄物成企業必爭之地!

隨全球人口增加,資源消耗速度急遽上升,循環經濟熱度持續發酵;全球有超過130國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台灣亦不落人後,廢棄物回收再利用更成新藍海,吸引各產業爭相投入。其中,亞洲·矽谷執行中心與台灣顯示器材料與元件產業協會共同主辦「2023淨零轉型Х循環永續論壇」,邀請亞洲·矽谷執行中心行政長李博榮、明基材料總經理劉家瑞、明基材料技術長高健益、佳世達科技人資長暨永續風控長林旺賜、三福化工董事長巫信弘、濾能公司總經理黃氣寶、中鋼技術副總鄭際昭、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副所長賴秋助、acp systems AG Günther Schmauz、友達宇沛永續科技碳管理事業部總監陳雅潔、群創光電工程師李建廷等講者,分享淨零轉型的成果與挑戰,期能激盪出更多永續循環的可能性。

日期:2023-04-24

產業時事

臺灣營建業首場淨零倡議,根基營造攜手供應商減碳,聚焦永續轉型新商機

日前,金管會發布二〇二三上市櫃永續發展行動方案,要求資本額不到二十億元的公司從二〇二五年起也需編製永續報告書,此舉將再帶動國內企業對於無論是 ESG或淨零減碳方面更上一層樓的要求,同樣屬於資本額二十億以下的公司,根基營造並沒有等到政府強制要求才開始做起,而是早在二〇二○年開始規劃擬定 ESG近中遠程的目標,甚至攜手上下游的供應商,一同為減碳盡一份心力,成為台灣營建業中的ESG標竿。

日期:2023-04-24

產業時事

台灣街上每3輛車就有1輛是和泰賣的!當年曾被勁敵輾壓,如何蛻變穩坐21年國內汽車銷售冠軍?

44歲那年蘇純興接下和泰總經理,13年過去,集團不僅營收翻倍,市值更是暴衝10倍。這段黃金成長期的成功背後,他歸功於50周年的一次重摔⋯⋯。

日期:202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