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房價 遺產稅 fed 00919 美元
共有34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產業時事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編按:歷經馬郝柯3任市長、延宕逾20年的電力建設松湖超高壓變電所,據了解將在11/24都市計畫審議會議排定審查。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台電與北市府多次溝通後,9月底都審會議通過松湖變電所「下層」設施,但「上層」建築物退回,要台電納入更多公益設施、外觀須重新設計等,不過就算闖過都審、開始動工,最快要7年才能完成。無黨籍候選人黃珊珊曾在早前的辯論中提到,台北市有22件用電申請案被限電,因此無法核供電力,台電後發出聲明指出,台北市不是沒有電,而是電送不進去。台電強調,已與北市府多次溝通達成共識,盼候選人回歸專業探究實際問題癥結,台電在後續行政程序上將盡最大努力,也非常願意持續與北市府團隊溝通,共創台北產業發展及供電雙贏。經濟部長王美花也針對限電一事表示,台北市並不缺電,問題在於輸電,台電希望能和台北市政府在松湖變電廠規劃上好好合作、解決用電問題。而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則是說,黃珊珊從議員到副市長都一直阻擋松湖變電站解決方案是事實,「她當了副市長也提不出更好作法,這也是事實」。《今周刊》早在2022年5月,第1324期《台灣電網危機》探究供電危機成因,不能只爭論「缺不缺電」,因為電網的脆弱,是眾多因素加總現象。(原文刊載於2022/5/4,更新時間為2022/11/22)

日期:2022-05-04

產業時事

捷運開不動、大巨蛋點不亮...比缺電更迫切的「台灣電網危機」:為何有電卻送不進去?

「南港這裡,生技園區現在已經有30多家廠商有意進駐;花卉公司要裝冷氣控制溫度維持品質;還有大巨蛋、捷運……,每一項都是必要的產業、民生用電。」拿著一張用電需求無法被滿足的重大建設列表,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仔細解釋每個用電戶的重要性。

日期:2022-05-04

投資理財

全台新建案年漲幅最高逾7成! 台中北屯、台南仁德善化飆最兇 「上百戶建案不到一周完銷,我連考慮時間都沒有」

「打炒房」新制箭在弦上,房價卻持續狂燒,兩張表,揭露全台新建案和中古屋年漲幅最凌厲的熱區。高房價之下,近期完成房市交易的買家,主要有哪些考量?專家又如何點評?

日期:2022-05-04

職場生活

他和陳澄波同年出生...黃土水心中有台灣! 謝金河:他一百年前的話,我永遠都記住

黃土水百年愛台灣的正能量。趕在台北敎育大學「光:台灣文化的啓蒙與自覺」結束展覽的最後一刻,再去看看黃土水的「甘露水」,這是台灣近一百來最重量級的大理石雕像,我緊緊盯著黃土水在1922留下的一段話:「出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土地便愛此土地,此乃人之常情。雖說藝術無國界之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創作,但終究還是懷念自己出生的土地。我們台灣是美麗之島,更令人懷念。」

日期:2022-04-27

產業時事

停車問題、農業養殖、登革熱防治在智慧城鄉計畫中通通有解!臺灣技術還能揚名國際「背後推手」功不可沒

近年來,政府以推動智慧國家為政策目標,其中,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以經濟部工業局推動的智慧城鄉計畫最受到矚目,並為民眾帶來「有感施政」,除了替地方政府解決既有問題,同時還爭取到包括「無人機智慧農噴服務」、「AI登革熱防治系統」等國際輸出商機,因此廣受外界好評。

日期:2022-04-08

產業時事

滷肉是人力,紅蔥頭是融資…謝金河:3年前引台商資金回流,一切都要從1碗滷肉飯說起

台灣的大巨浪,其實是從一碗滷肉飯開始的!臉書跳出3年多前的照片,那是沈榮津副院長,剛剛接下全台大停電而請辭的李世光,出任經濟部長的時候。沈副院長從經濟部底層爬升,有機會當到部長,他誠惶誠恐、竭盡心力,他的第一個任務是引導台商資金回台投資。

日期:2022-03-25

產業時事

新北五箭翻轉經濟 雙升三創攜手企業邁向智慧城

經濟是推動城市發展的火車頭,過去3年,全球遭遇新冠肺炎與國際經濟二大詭譎黑天鵝出沒,新北市政府5箭齊發翻轉創新,協助24萬中小企業度過挑戰。與民站在同一陣線,吸納逾7.5萬家新增企業,成經濟躍升底氣,當產業脫胎換骨有目共睹,實現雙升三創目標指日可待,也讓新北成為最有溫度的智慧城市。

日期:2022-03-11

投資理財

台灣超額儲蓄爆天量,超越德、韓、美三強!「閒錢太多、投資太少」成經濟轉骨隱憂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政府應帶頭花錢!

「台灣政府,應該要學會怎麼花錢。」在遞給記者的一疊關於台灣貿易與經濟成長數據的資料與圖表中,曾任央行副總裁及財政部長,現任東吳大學辜濓松先生紀念講座教授與台灣金融研訓院榮譽顧問的許嘉棟,輕聲嘆了口氣。

日期:2022-03-09

產業時事

台灣超額儲蓄爆天量,超越德、韓、美三強!「閒錢太多、投資太少」成經濟轉骨隱憂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政府應帶頭花錢!

在經常帳順差創新高、台灣人均GDP即將「超韓趕日」的當口,曾任中央銀行副總裁的許嘉棟,卻認為台灣經濟的「轉骨」遠未完成,究其關鍵在於「超額儲蓄」。

日期:2022-03-09

產業時事

順差的致命吸引力

過去一年,無畏疫情衝擊,台灣經濟成長迎來多年未見的榮景,但就在GDP高度成長的背後,一種由「巨額貿易出超」所衍生的經濟病,也正加速扭曲台灣的經濟結構……。

日期: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