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50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3
產業時事

醫學、工程名校合併一周年 文化融合挑戰仍大 陽明交大摩擦中尋共識 著眼醫電整合

合校一年以來,陽明交大傳出不少爭議,小從LOGO設計,大至人事任命,要如何帶領學校度過磨合期的陣痛,考驗校長林奇宏的領導能力。

日期:2022-02-23

產業時事

獨家調查》77%民眾贊成政府強制打疫苗!專家揭3大建議「與病毒共存」

2月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邊境檢疫政策規畫放寬方向」,最快在3月中會縮短檢疫天數,從現行的14天改為10天,以及放寬商務人士入境許可條件,並比照縮短檢疫等鬆綁措施。然而,民眾是否準備好,面對台灣下一階段的開放走向?答案恐怕沒那麼樂觀。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獨家調查》 二○二二年《今周刊》全台解封問卷 「防疫做太好」成解封心防 專家揭三關鍵與病毒共存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最快三月中解封邊境,開放商務旅客入境,跟隨全球「與病毒共存」的趨勢。《今周刊》獨家民調顯示,有近六成民眾反對開放,專家提出三大建議以降低民眾疑慮。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全台解封問卷大調查》近6成民眾不贊成解封邊境、近7成反對縮短檢疫時間,專家揭3關鍵與病毒共存

2月1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最快在3月中解封邊境,開放商務旅客入境,跟隨全球「與病毒共存」的趨勢。然而,民眾是否準備好,面對台灣下一階段的開放走向?根據《今周刊》獨家調查,顯示近6成(57.5%)民眾不贊成開放外籍商務人士入境,近7成(66%)反對縮短檢疫時間。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Omicron輕症真沒關係?這大國死亡數超越Delta全球最慘… 研究揭「1類人」最易重症

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肆虐逾2年,期間更夾帶各種傳染力高的變異株,包括Alpha、Delta,直到目前最流行的Omicron。近來有諸多說法指向,即使感染Omicron變種病毒,通常只是輕症如感冒一般,這種想法讓不少人的警戒心漸漸鬆懈;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染上Omicron真沒關係嗎?根據數據顯示,美國Omicron死亡病例已超越去年秋天Delta變異株疫情,不僅是已開發國家中最高,更是全球之冠,也有最新研究發現,「特定族群」染疫後重症和不良預後機率明顯提升,不可不慎。

日期:2022-02-08

產業時事

平均1個禮拜逾4萬確診,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共存

「我們已經準備好,走出冠狀病毒的陰影。我們要對(防疫)限制說再見,迎接疫情前的生活。」1月下旬,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宣布,自2月1日起,除入境相關規定外,該國將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以及限制餐廳、夜店營業等防疫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日期:2022-02-07

全台防疫報導

陳時中坦言:社區中有漏網之魚 疫情失控如「獅子王」翻版?專家警示:小心「這群人」最容易突破防線傳染…

桃機延伸社區群聚感染至今,本土已有123人染疫,確診個案一路從機場燒到銀行、學校與傳統市場,並在5縣市多點爆發,本土傳播鏈初判至少就有6條Omicron傳播鍊。由於仍有多起不明感染源待調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就坦言,社區中仍有確診的漏網之魚。然而,台灣篩檢策略仍以追查確診傳播鏈為主,並仰賴民眾有症狀自行至醫療院所篩檢,以防守為主的防疫策略,真能有效圍堵Omicron病毒在本土擴散?

日期:2022-01-19

全台防疫報導

重磅消息》食藥署核准輝瑞「新冠口服藥」輸入!適用對象、條件曝光 首批最快「這時間」抵台

繼默沙東公司COVID-19口服抗病毒藥品「Molnupiravir」通過我緊急使用授權(EUA)可專案進口後,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5)日也宣布,同意核准輝瑞公司(Pfizer)的抗病毒藥物「Paxlovid」專案輸入申請案。一旦「Paxlovid」順利輸入,國內等於已有2款抗病毒藥物未來可在台使用。

日期:2022-01-15

全台防疫報導

新冠口服藥春節後將來台 張上淳曝「使用時機」:這7種人都適用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證實,新冠口服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通過緊急使用授權EUA審查,中央流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藥物預計最快農曆春節後會抵台。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進一步在記者會上說明,藥物的使用時機以及適合服用的民眾。

日期:2022-01-12

財經時事

台灣能擋住Omicron社區流行?4個QA掌握疫情最新預測 「這件事」可望促成病毒流感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Omicron變異株使染疫人數居高不下,台灣桃園機場群聚感染事件,也持續延燒,導致民眾人心惶惶,就怕全台「重回三級警戒」。

日期:202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