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3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公投專區

4大公投案「不同意票」多過「同意票」傳達出4訊息!蔡英文:台灣人民希望走向世界

今(18)日登場的4大公投案,開票作業已接近尾聲,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反萊豬、公投綁大選、珍愛藻礁,以及重啟核四等4案,都是「不同意票」高過「同意票」,且「不同意票」的數量,皆已突破400萬票。

日期:2021-12-18

產業時事

什麼都在漲,各國物價指數紛紛創紀錄!大通膨苦日子來了,原因不是疫情,而是「它」

大通膨時代!這次不一樣,人類新難題——「能源短缺」。美國,公佈11月份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大漲6.8%,創下自1982年6月以來39年的新高水平,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漲4.9%,也是1991年以來的最高漲幅。台灣,主計處公佈11月CPI年增率達2.84%,創下近9年新高紀錄,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漲1.2%,漲幅回落0.1個百分點,反映終端需求仍然不足。

日期:2021-12-13

產業時事

一座安全堪慮核電廠,竟仍讓正反雙方交鋒多年無共識 這次極盡全民公投之力 真能終結核四的去留?

三十多年來,一直有人寄望核四能早日完工運轉,挹注國內供電,但檢視所有客觀條件,連能否確認核四安全無虞,都充滿著變數,在三年內商轉發電的目標,更顯得不切實際。

日期:2021-11-24

產業時事

台灣在美中談判桌中心! 「拜習會」互遞橄欖枝 台灣會不會被犧牲「這個」是關鍵

近年台灣與中國關係降至冰點,美國與中國對抗更加劇了台海軍事緊崩的情勢,學界曾預測台海衝突甚至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經濟學人4月間一篇「台灣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更點出台灣在美中談判桌的中心位置。美中關係長期的「默契」,在前美國總統川普任內對中國的強硬政策下被打亂,除了傳統政治、軍事對抗外,經濟、科技及文化都進入熱對抗的狀態,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次熱線通電後,將在美東時間15日晚間(台灣時間16日上午)首度在線上「面對面」好好談談,台海議題成雙方最關注的問題。外界預估,這場會議不會有實質進展,雙方將是「各自表述」,關鍵還是在建構如「紅電話」(機密專用電話)的對話機制。

日期:2021-11-15

產業時事

病毒重創全球SDGs進程,地方政府、草根團體、熱血公民如何展現台灣韌性? 大疫之下 永續城市戰鬥記

瘟神肆虐,新冠肺炎無聲卻殘酷地踐踏全球,聯合國標榜的SDGs目標也首次出現指數倒退。在這樣的風險中,一座城市,如何展現它的韌性?在萬華社福中心樓下排隊的是一群物資匱乏的無家者,疫病中,他們不只被政府接住,更因在地綿密的社福網絡倖免於難。政府無法單打獨鬥,只有更多夥伴齊心協力,才能成為疾風下的勁草,度過危機。

日期:2021-10-27

產業時事

法國藝術家感受臺灣民主 移民署帶新住民體驗公投

移民署南區事務大隊嘉義市服務站日前偕同嘉義市選舉委員會及嘉義市宣信國民小學,於宣信國民小學共同舉辦「新住民模擬投票體驗」,讓新住民實際排隊投票,瞭解投票及圈選方式,促進新住民融入臺灣公民社會

日期:2021-10-04

產業時事

向經典設計致敬! 2021經典室內設計師大賞

當精緻優美的古典元素與簡單俐落的現代設計相遇,會激起什麼樣的火花?驚豔眾人的經典混搭風潮即將來襲,「2021經典室內設計師大賞」將帶大家先睹為快!

日期:2021-09-06

產業時事

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編按: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臺灣事實查核中心胡元輝教授提出寶貴見解,從事實查核看假訊息的民主挑戰。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從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發生於2018年9月的「關西機場事件」,起因於境外(中國)網路的一則虛假訊息,經由中國網媒傳到台灣的社群網路,再經由本地主流媒體推波助瀾,終於引發全民關注與議論。使得這起原本只是一次遠在日本的風災造成部份台灣旅客受困機場的事件,最後竟演化成一場充斥著「官/民」、「朝/野」甚至「中/台」對立矛盾情緒的「政治風暴」?更不幸的是,此事件還意外造成我國折損了一位優秀的外交官員。毫無疑問地,對台灣社會而言,關西機場事件是個不幸的悲劇——在這場風暴中,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互信基礎、不同意識形態者彼此溝通變得不可能?無論官/民、朝/野、媒體/閱聽人…沒有人是「贏家」!但若要問:到底是誰愚弄了我們?誰是這起事件的「加害人」?誰應該為此負責…在整個社會尚未對此事件有充分認知、全面討論、形成共識前,這些追究,恐又將陷入另一場爭論?事件發生至今(2021年)已經兩年半,雖然台灣政府與民間,都因此對「假新聞」議題有了更多的關注、討論與行動。但我們也注意到,就關西機場事件所透露出的警訊、與呈現的意義,整個台灣社會(包括政府與民間)似乎仍因著各自不同立場(利益糾葛),而欠缺一種誠實面對問題的態度、或一次深入而廣泛的省思?以致於在此事件後(例如,2020年的總統大選、新冠肺炎疫情…)類似的虛假訊息,依然程度不一地流竄全台、擾亂社會?特別是,本事件中最應該要勇於面對的台灣新聞媒體,在事件過後至今,不僅鮮少公開向閱聽大眾說明自己在此事件所應扮演的角色(有無失職)?更遑論對此事件做出較深入的後續(影響與省思)報導?本地的新聞媒體或許礙於「涉己事務」的新聞自律規範,而不便對自身或同業多作批判?但相較於公共利益(亦即公眾知的權利有無被誤導?)的把關,媒體理應更要有「捨我其誰」的擔當。「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由今周刊及幸福綠光出版社、台大法律學院校友會主辦,常在法律文教基金會協辦,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擔任座談主席,邀請臺灣事實查核中胡元輝教授、台灣民主實驗室沈伯洋助理教授、通傳會委林麗雲教授、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等各界碩彥進行座談,提出寶貴見解,期冀有助於釐清以上問題,也有助於台灣社會認真看待關西機場事件及後來、未來的類似現象!以下整理「關西機場事件總檢討」座談會中,總統府資政蕭新煌教授針對關西機場事件省思「台灣媒體的自律與他律」。

日期:2021-05-31

產業時事

311福島事故10周年》核四捲土重來? 台灣若發生核災,4成民眾認為會比日本更嚴重

2011年3月11日,強震引發的海嘯,讓福島第一核電廠停擺失控,險些釀成人類史上最慘烈的核災;日本首相甚至擔心科幻小說中的「日本沉沒」,即將成為現實。最壞的劇本雖未發生,但足以讓人反思使用核電的風險與代價,台灣社會也因此出現前所未有的反核意志。10年後的今天,「非核家園」這項曾具高度共識的價值,卻屢屢受到挑戰;重啟核四,再次成為公投選項。究竟是外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還是我們忘記了當年的教訓?

日期: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