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156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建立預測模型,應用決策樹找客群,達到精準行銷

方案評估與分析的重點不只在給方案進行優先排序,而在幫助決策者洞視決策本質與分配資源,並指出影響此決策問題的重點、關鍵因素,以利決策者。我們可以運用決策矩陣、PMI列表、CAF思考表等,把各方案的優勢與劣勢列出評估,做出正確決策,不走冤枉路!

日期:2020-05-26

投資理財

2021年台股封關日》今年是賺是賠? K線女王告訴你 為何最多人需要練習的是「停損」

自2021年開始在今周刊文章與大家見面,很開心跟大家一起走過大大小小的多空轉折。1月份教大家怎麼利用K線的實體、缺口來判斷行情能否延續。2月份一起分類飆股的族群與模樣。3月份學習推算時間與幅度。4月份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拜師經過與交易心法。5月份陪大家走過疫情上下2500點的洗刷。6月份提醒航運海浪滔滔,也要注意何時靠岸。7月份在加權指數創歷史高的時候,提醒還有漲跌盤三套劇本要注意。8月份學習怎麼找壓力與支撐。9月份一步一步帶大家練習「周日時刻分」的分析方法。10月份出版『走進K線女王的交易室』。11月份教你怎麼挑飆股。12月介紹交易金三角。整年的書寫,有心態觀念的建立、技術技巧的介紹、資金管理的提醒,不知道這些文字,是否能夠讓您對交易這件事,產生一些新的想法與幫助。如果有,那麼這些新的觀念,又該如何落實到未來的交易呢?

日期:2021-12-30

產業時事

可分解塑膠 為何反加速回收體系崩壞?

洋垃圾大舉進口,凸顯了台灣回收鏈的脆弱,許多貌似進入回收體系的物品,最後仍走向焚化爐;看似環保的替代性材質,甚至回頭破壞原有的回收系統。

日期:2018-10-24

投資理財

【輕筆記致富術之一】負債百萬到存三百萬 達人一天只花一分鐘這樣做

四十六歲的田口智隆在日本一共出版了三十五本理財書,總銷量超過八十萬冊,成為日本新一代知名理財作家。而他在今年一月出版的新書《賺錢筆記:一天一分鐘,賺進一千萬的最強筆記術》,算是第一次公開了自己所有理財成績的根本原點:靠著幾乎比小學生日記還要簡單的「輕筆記」,他改變了自己的財富命運。

日期:2018-11-01

保險稅制

健保部分負擔新制7月上路,急診掛號最多破千元!2類人收費不變,薛瑞元:本就不鼓勵衝大醫院

為改善醫療品質與資源分配,並落實分級醫療,原定去年5月上路的「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如今確定於今年7月上路。衛福部長薛瑞元說明,有關健保部分負擔新制,將會在前往世界衛生大會(WHA)前預告;健保署長石崇良則說,健保部分負擔新制主要針對門診藥費部分負擔與急診部分負擔,第一階段門診藥品、急診方案,這幾天將正式預告。石崇良說明,以急診來說,醫學中心將從550調高到750元、區域醫院將從300調高到400元;中低收及身障者急診收費與藥費,則維持現狀,保障弱勢權益。目前各大醫院掛號費多半為100至150元,依新制價格來看,未來去大醫院急診看病,掛號費加上部分負擔再加上藥費,可能一次將花上千元。

日期:2023-05-16

投資理財

兩岸三地股市的新生態──中國電子股崛起,台灣隕落

科技業如今強敵壓境,只有技術領先,真正有實力的如大立光、美律少數突出的企業才能脫穎而出,這是中國科技股起,台灣電子股落的最大關鍵。

日期:2014-02-20

今選頻道

環保能,運動一定也能

除了下場比賽與場外觀賽,運動該如何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參考過去台灣從時常爆發垃圾大戰,到進化成人人有環保意識的經驗,就能找到答案。

日期:2017-08-31

產業時事

股市的「西升東降」現象 ——彭博證言:台股上漲是連結美國,不是北京

在「台灣是地表上最危險地方」話題下,台股仍然奮力前行,製造業回流,技術跟著美國升級,讓台股在地緣政治壓力中破繭而出,彭博看好今年漲幅上看20%,與陸股困境強烈對比。

日期:2023-12-06

投資理財

台股大師杜金龍40年心血結晶:解析台股20大類股龍頭,這4檔值得長抱,唯一的金融股是...

從散戶到法人都敬重的股市老先覺杜金龍,曾多次精準預測股市走勢,依靠的不僅是精準的技術分析,還有深厚的數據資料做依據,他深入研究臺股58年來的歷史資料,歸納出股市的七大循環周期,並從近千檔個股中,選出300檔上市10年以上的績優股,建立長期月K線圖,讓投資人能一眼看透完整的個股走勢,按圖找出轉折點研判多空,快速挑適合長期持有的優質個股。 他將闖蕩股市逾40年的心血結晶,用一張財報×一張月K線圖呈現,即使不懂股票,也不會被大量的數字和線圖搞得頭暈腦脹。

日期:2020-06-30

產業時事

武漢解封代表疫情趨緩?3件事讓外媒擔憂中國爆發「第2波感染」

4月8日零時,工作人員陸續移除武漢北高速收費站前的圍欄,隨著車輛依序開上高速公路,武漢「解除封城」也從一紙官方通告,轉為現實;但,在外媒看來,「解封」未必能證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已有所緩和,在出城人潮持續增加的情況下,中國爆發「第2波感染」的疑慮,也隨之升溫。

日期: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