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40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7
職場生活

從20多歲憧憬結婚,到32歲相親工程師失敗...她40歲後體悟:比起單身,失和的婚姻才像18層地獄

35歲後,自然就會慢慢跟恐慌和解,曾經在你面前秀恩愛、灑狗糧的閨密,一坐對桌就閉口張口罵老公、羨慕你想去哪裡就去哪裡。她被孩子跟家庭綁住,無法像未婚時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偶然聽見丈夫外遇、被家暴等故事,讓人不勝唏噓。我想單身即地獄,但失和的婚姻才像18層地獄。

日期:2022-07-27

產業時事

亞洲晶片恐成地緣政治籌碼!專家:美「晶片法案」通過也難做到1件事,張忠謀早透露端倪

美國 19 日提出「晶片法案」( CHIPS plus ),預計將於下周通過。而台灣在半導體方面具有重大影響力,《金融時報》主編 Gillian Tett 表示,晶片在俄烏戰爭發揮重要作用,未來也可能成為地緣政治籌碼,但大部分由台灣製造的晶片卻面臨中國的威脅。

日期:2022-07-24

產業時事

台灣大未來》企業成長如何展開?林榮錦、黃日燦點出2大關鍵思維「一定要強強聯手」

「你一定要強強聯手、不可能都自己來。」談到採用策略發展、以收購或結盟的方式加速企業成長,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以生技產業的經驗分享,表示若不能把數十億美元的新藥研發成果,透過國際級夥伴來擴大銷售,研發階段的資源投入將難以回收。

日期:2022-06-29

財經時事

吳東亮當選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提「4大核心主軸」推動台灣經濟前進

中華民國工商協進會今(21)日上午召開會員大會,進行理監事改選,並於晚間召開理監事聯席會議,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當選第26屆理事長,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獲推舉為監事會召集人,副理事長由台隆集團董事長黃教漳、長興材料工業公司董事長高國倫,以及王道銀行董事長駱怡君出任。

日期:2022-06-21

職場生活

如果你的人生失敗想重來「明天就可以」!他戳破邏輯盲點:睡一覺,隔天就是來世

生與死的拐點是「意識」。有意識,就是生;無意識,就是死。生死必須自己來,你不能代我活著,我也不能代你死去。

日期:2022-06-01

職場生活

18歲就想當英特爾執行長,工作30年夢碎、悲傷離去...季辛格找到3個職場關鍵,再度圓夢

歷經疫情洗禮,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好不容易走過線上的求學之路,世界漸漸走出疫情陰霾,傳統的實體畢業典禮也回到大學校園。且看三位企業領袖,走進美國校園,分享他們走過人生挑戰後,所獲得最刻骨銘心的經驗。

日期:2022-06-01

全台防疫報導

黃珊珊哀「咳嗽就招異樣眼光壓力好大」!確診康復後心理3變化…後遺症緩解方法、康復門診看這裡

台灣本土疫情進入高原期,目前確診人數多在8~9萬間擺盪,不過單日死亡數不斷飆高,5/26更突破百例,感染科權威黃立民表示,死亡人數通常會比確診數晚個10天左右上升,接下來的「死亡高原期」至少會維持2週,應著重避免新增太多感染者。而確診康復的人雖然多屬輕症,但不少人有咳嗽、體力下降等後遺症,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更透露,確診康復的人一解隔出來,會出現3種心理現象「壓力真的很大」。

日期:2022-05-27

投資理財

2022鉅亨ESG永續投資趨勢論壇登場!掌握ESG關鍵,跟上投資新浪潮

全台最大民營基金平台「鉅亨買基金」舉辦「2022 ESG永續投資趨勢論壇」,邀請元大投信、百達投顧、法銀巴黎投顧、景順投信等投資機構、倫敦交易所集團(LSEG)與Aon怡安國際管理顧問,分別以「ESG永續投資策略 ∕ ESG的投資與商機」與「ESG驅動社會創新 ∕ ESG創造永續生產力」等議題發表專題演講,並針對「ESG永續與公司治理」及「ESG永續與多元投資」等角度,提出業界最新看法。

日期:2022-05-26

職場生活

臺灣兒科醫學會:支持 6-11 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111 年 4 月 20 日建議,推動 6-11 歲兒童族群接種 Moderna COVID-19 疫苗。接種劑數為 2 劑,間隔 12 週,接種劑量為成人劑量之一半。接種作業可視家長與幼童接種意願,由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 COVID-19 疫苗合約醫療院所及安排校園接種。BNT 新冠肺炎疫苗也即將能夠使用於此年齡層孩童,劑量為成人的三分之一。臺灣兒科醫學會支持指揮中心「6-11 歲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建議。

日期:2022-05-01

投資理財

明年底前指數會跌到1萬點!?台股超完美風暴正在成形 投資人該如何因應?

4月初,理財作家張真卿出版《台股超完美風暴後的大榮景,台股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一書,預估在2023年底前,台股將崩跌至10年線,也就是台股指數1萬點及1萬1000點左右,此項預測與目前市場主流看法不太一樣,但台股近來跌跌不休,外資不斷賣超,又讓此項預測變得更加令人不安。

日期:2022-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