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15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職場生活

《癌症真相系列》別胃痛才做胃鏡,恐胃癌晚期!名醫林肇堂:這種食物千萬別碰很致癌

據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資料及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顯示,胃癌分別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8位及發生人數第8位,每年有2,000多人死於胃癌及4,000多名新發生個案,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男性發生率為女性的1.6倍,因早期症狀不明顯,通常要到晚期才確診,約有4成患者已經無法開刀,只能依賴化療,嚴重威脅國人健康與生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醫學中心院長林肇堂說,30多年前胃癌是十大癌症死因第1名,因為當時飲食習慣多以醃漬為主,也因此胃癌可以說是「窮困年代的病」。如今導致胃癌發生的原因,大致上仍與環境、飲食、免疫、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及慢性胃病有關,其中8至9成的胃癌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的!要早期發現胃癌,唯一方式就是定期做胃鏡(內視鏡)檢查,早期發現甚至不用開刀,只要做一次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就能將早期癌局部切除,治癒率相當高。以下是林肇堂第一人稱的訪談整理:(原文刊載於2022/3/9,更新時間為2023/7/13)

日期:2021-03-10

職場生活

「如果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一位泌尿科醫師的罹癌告白

就像策略長張聖原醫師告訴我的:「我們人到了這個年紀,遲早都會得到一種疾病或是癌症,如果有那麼多疾病可以選,我想每位泌尿科醫師一定會選擇攝護腺癌。因為這個病只要早期發現,就可以早期治療而痊癒,比起其他惡性的癌症,攝護腺癌的病情進行緩慢很多,而且有很多方法可以治療。」

日期:2021-03-05

職場生活

權威觀點》主動篩檢 讓癌症不再是絕症 十大名醫親授 早期防癌教戰

只要理解危險因子,並依個人生活型態制定篩檢計畫,即使罹癌,康復的機率也遠比你想像得高。《今周刊》訪談台灣最常見的十大癌症權威名醫,教你如何在生活中降低風險,並及時阻止癌症發展。

日期:2021-02-24

財經時事

台豬解封》1700億代價換來的重生之路 官民齊戰23個年頭 終迎口蹄疫除名

從推動性別平權、同婚合法,到COVID-19防疫成為全球表率,台灣近年表現愈趨進步,我們將時間倒回至一九九○年,那時,中研院一群科學家聚首,準備為台開闢天文探索的道路;一九九七年,台灣豬業突遭口蹄疫重擊,前豬農劉錦河回首,還是難忘豬舍迴盪的慘叫聲;二○○○年,菜鳥法官葉啟洲,首度提出了婚姻關係不該被《刑法》介入的觀點;二○○三年,SARS撲台,台灣防疫體系卻還沒準備好……。從九○年代到現在,外配面對諸多不公、社會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這都是一些「難過」的坎兒。不過,二十多年過去了,有一群台灣人,努力地面對這些困厄,他們沒有服輸,反而一路向前,用年輕的力量,試圖改變一切,準備在台灣進步的軌跡上,踩下榮光的腳印。

日期:2020-11-18

產業時事

台灣,一直在進步!台豬解封、通姦除罪、黑洞之眼、新住民發光……

「進步」的定義是什麼? 《今周刊》為了理解台灣人對「進步」的直觀感受,委託波仕特(Pollster)線上市調網進行問卷調查。在這10年間,台灣人是否感受到社會在進步?其中有32%認為台灣確實正在進步,不過,也有26.1%認為台灣退步了,剩下41.9%認為,10年前和現在的狀況差不多。

日期:2020-11-18

產業時事

台灣,一直在進步!台豬解封、通姦除罪、黑洞之眼、新住民發光...

「進步」的定義是什麼? 《今周刊》為了理解台灣人對「進步」的直觀感受,委託波仕特(Pollster)線上市調網進行問卷調查。在這10年間,台灣人是否感受到社會在進步?其中有32%認為台灣確實正在進步,不過,也有26.1%認為台灣退步了,剩下41.9%認為,10年前和現在的狀況差不多。

日期:2020-11-18

財經時事

吳宗憲稱打疫苗後暈眩 醫師反嗆:別把任何不適怪到疫苗頭上 !

資深藝人吳宗憲昨天在錄製節目「綜藝大熱門」之前,開直播表示自己去打了流感疫苗,沒想到整個人感到暈眩,即使已經過了3-4天,身體狀況還是沒有恢復,他更鼓吹沒打過疫苗的人不要打,不過27日遭醫師反嗆「拜託媒體、有影響力的人,請善盡社會責任,別把任何不適,都跟疫苗扯上關係好嗎?」

日期:2020-10-28

保險稅制

從金融的邏輯來看,同性婚姻合法化將是未來的趨勢

過去的婚姻無疑首先是為了利益,甚至只是為了生存所需的利益,一是為了「養兒防老」,一是為了保證兩人及兩家將來「有福共用、有難共擔」,以致多數社會的經典婚詞讀起來都像金融契約。那麼,今日又有何不同?又有哪些變化呢?

日期:2020-10-27

保險稅制

薄冰上的台灣之光!一窺「健保」背後3大危機:我們該做的,不能只有調漲保費

25年來,以「增進全體國民健康」為目標的全民健保,讓民眾能以低廉價格隨時隨地享受醫療服務,社會滿意度因此逼近九成。但當健保財務再次出現危機,我們被迫正視不願面對的真相:多年來以「實惠便利」為優先的醫療體系,未必能讓民眾更健康,甚至還可能形成反效果。要讓健保永續經營,並達成增進國民健康的任務,我們該做的,遠不只有調漲健保費。

日期: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