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共有148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8
投資理財

會計師從辛苦賺錢的工作機器,到靠被動收入提早財務自由:許多人在制定理財計畫時,一開始就出錯

作者任職於會計事務所的時期,他雖擁有令人稱羨的薪水,但當時的他不是真正的富人;後來成為明星講師,所得屢創新高時,他也還不是真正的富人。直到他發現自己為了賺錢而淪為工作機器,他便下定決心改變生活方式,結合會計知識與之前的投資經驗創造了「富人公式」。現在他提倡「打造被動收入的富人公式」,提早實現財務自由。他認為,成為真富人的過程,最重要的是「領悟」與「設定方向」,因此需要明確區分資產、負債與所得,以及重新思考對於富人的判斷標準,再設定邁向富裕的目標。本書是他後悔沒有早點知道致富方法的深切體悟,也是傳授子女的富裕祕密,更是能帶領眾人通往幸福人生的導航。

日期:2024-01-17

產業時事

壓力好大…1年義務役役男「這項目」不合格須留訓,補測到過關才能領1萬8加給!

國防部2024年起恢復義務役1年役期,首梯670名役男將於1月25日入伍,接受8週入伍訓及44週部隊訓。國防部指出,役男於入伍訓練第8週實施為期5日期末鑑測,在入伍訓練最後一週會實施期末鑑測,若鑑測總評不合格的役男,將被實施1週留訓,再不合格者,則不核發專長證書,且不得領1萬800元專業加給。留訓週沒合格,役男仍要依照抽籤到的單位報到,接訓單位會在每個月依其不合格項目實施補測跟簽證,合格後才能領專業加給。

日期:2024-01-16

投資理財

0056、00878...只知道追求高股息,可能讓你少賺很多?10年績效揭真相:主動基金大勝被動ETF

2023年台股漲勢居全球第5,帶動主動式基金績效亮眼,而國人近年則偏愛台股ETF,若拉長時間來看,主動基金與被動ETF投資績效表現如何?

日期:2024-01-10

產業時事

面對老化,你做好準備了嗎?《學老誌》第二期於北大退聯會正式發表,鼓勵退休教職員健康學老

臺北大學退休教職員聯誼會第5屆第1次會員大會於2024年1月6日,假臺北大學民生校區教學大樓九樓舉行,現場貴賓雲集,包括林鍾沂會長(前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臺北大學校長李承嘉、前校長薛富井教授、前校長林道通教授、副校長陳達新等皆親自出席。會中並邀請社科院USR計畫主持人曾敏傑教授進行專題演講,主題為「從高齡服務到高齡雜誌的創刊 — — 臺北大學社會實踐的回顧」。

日期:2024-01-09

職場生活

不讓彈簧刀再入校…學校「搜書包」新制最快2月上路,檢查流程曝光!若涉違法可立刻通報警方

新北市1名國三生在校內遭同學以彈簧刀割喉、身中10刀致死,引起全國關注校園安全問題,教育部周四(1/4)邀集地方政府與相關團體,討論學校輔導人力增置事宜,對於外界關心違禁品檢查難行,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校園安全檢查機制將區分為「例行抽查」、「緊急檢查」2種樣態,並明確界定輔導管教辦法注意事項中「特定學生」的條件。「緊急檢查」免除需相關人員陪同的規定,但仍須全程錄影。此外,也明定安全檢查作業流程,包括由學務處安排適當場所進行檢查,以保護學生隱私,並提供學生權益說明書進行宣讀,搜查過程全程錄影;若查獲違禁品,由學務處予以沒收或保管,進行拍照保存、留存紀錄,涉及違法事項時通報警方協處,新制最快2月新學期開始上路。

日期:2024-01-04

產業時事

吳欣盈專訪》投資中唯一的免費午餐是它!她從「專業分析師」角度,無私教年輕人這趨勢存一桶金

2024年總統大選倒數,《今周刊》專訪藍綠白三陣營副總統候選人。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在此次專訪中,以其不分區立委、慈善基金會、保險業、投資分析師、銀行業與專業經理人等各領域豐富經歷,和讀者分享其投資風格與建議,並針對青年關注的財經議題提出建議。

日期:2024-01-03

產業時事

苦盡甘來 營收突破兩百億\王品集團董事長 陳正輝

「營收五年內突破三百億元不難⋯⋯,不會很久!」十二月十四日中午,台灣連鎖餐飲龍頭王品集團董事長陳正輝領著王品新董事、二女兒陳渝媃,在王品五年一次的大型尾牙中,對著媒體拍胸脯保證,語氣滿是自信。

日期:2023-12-27

保險稅制

「實支實付醫療險」準備大改革,我手上有2張保單還能全額賠?金管會出手,可能理賠標準一次看

實支實付醫療險邁向改革,民眾擔憂手中既有的實支實付醫療險保單,未來理賠難超過醫療支出金額。金管會26日表示,改革不會溯及既往,改革後新的實支實付險保單,會在保單條款中約定損失分攤原則。至於上路時程,尚待與壽險業討論,還未定案。

日期:2023-12-27

職場生活

更值得的一年,從討論失敗開始

「年終是反思與成長的重要時刻,這時檢視、回顧失敗,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我們的現狀,並且將失敗轉化為新一年的智慧,從變革與成長的心態出發,開始更值得的2024年。

日期:2023-12-27

產業時事

下一場全球經濟危機

2023-12-23 14:37編按更新:中國商務部於12月21日宣布禁止多項稀土加工技術,根據最新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Catalogue of Technologies Prohibited and Restricted from Export)顯示,中國主要禁止萃取、分離戰略金屬「稀土」技術,並修改技術禁止與限制出口清單,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不過,除了限制稀土技術出口,中國早在數月前因中美貿易戰持續延燒,已陸續禁止出口的品項包括鎵、鍺和石墨。其中,鎵、鍺為晶片製造材料,關乎全球大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逐。《日經中文網》報導指出,在「目錄」的禁止出口部分,中國新增了包括稀土在內的磁體製造相關等的技術;另在限制出口部分,增加了稀土採礦、選礦和冶煉等相關技術。綜合外媒報導指出,中國大幅收緊數種金屬的出口指導規定,主要與西方爭奪關鍵礦產控制權的鬥爭不斷升級有關。目前中國仍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加工國,全球稀土冶煉量有9成來自中國。然而,中國已掌握了溶劑提取工藝來提煉這種戰略性礦物,但西方國家的稀土公司因技術複雜性,以及污染問題一直難以採用這種技術,因此儘管西方國家不斷嘗試建立本地稀土加工業務,但仍難有效拓展。關於冷門的「稀土」為何屢屢成為報紙的頭條新聞,以及中、日、美三國如何為它脣槍舌劍?以下為《今周刊》72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原文刊載於2010-11-11 14:37,更新時間於2023-12-23 15:12)

日期:2023-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