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99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林佳龍岳父、奇美集團董座廖錦祥辭世,享壽85歲…從基層倉管做起,許文龍讚他「奇美的博士」

編按:奇美集團董事長廖錦祥因病於昨天辭世,享壽85歲,他是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的妻舅,也是林佳龍的岳父。廖錦祥比許文龍小10歲,在奇美集團服務長達60年,他年輕時就進入奇美,一路從最基層的倉管做起,許文龍曾在口述傳記提到,要說廖錦祥多聰明也沒有,但廖錦祥什麼都做過,很照顧員工、了解困難在哪裡,做人謙虛,常說自己不是專家,但其實他就是真正「奇美的博士」。

日期:2022-09-26

產業時事

外國花磚老屋立法保護,台灣卻大量拆除...手繪工藝如何復刻傳承?全靠熱血理工男的「談判功力」

台灣很多古厝鑲有花磚,形成台灣特有的圖騰與文化;但花磚古厝急速消失,徐嘉彬投入20多年的心血,保存大量花磚,更成功復刻失傳的技術。《財訊》記者跟著徐嘉彬和他的工作夥伴,開車到嘉義水上鄉一處田間老宅,摸黑穿過已經沒有水電的老三合院,尋到兩個房間裡的兩張大床,徐嘉彬用手電筒仔細看了鑲有整排花磚的床眉,說道:「這個是手繪的花磚。」與第4代屋主道別後,徐嘉彬回到車上才難掩興奮地說:「我沒有收過這麼精細的台灣匠師手繪花磚床眉,珍貴之處在於這是100年前的手繪工法,而且竟然一次有兩張!」他邊開車邊跟工作夥伴討論,希望明天就去拆床眉;因為老宅即將拆除,早一天把床眉帶回來,早一點安心。

日期:2023-01-31

職場生活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看見名畫的靈魂

英國國家藝廊堪稱西洋美術愛好者的殿堂,在成立兩百年之際首度來台展覽,與奇美博物館合作,推出為期約四個月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以五十位大師、共五十二件真跡作品為主打作,看展前,跟著藝術史學者、策展團隊的眼光,挖掘畫作中隱藏的故事與祕密,踏上穿越時空的名畫之旅。

日期:2024-05-08

職場生活

從卡門、天鵝湖到蔣勳談梵谷 「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等你來敲門

「2023張榮發基金會藝術季」22日以絢麗流沙揭開序幕,今年的藝術季將從9月一路貫穿到11月,超過30檔藝文饗宴陸續登場,觀眾可聽到蔣勳談梵谷、前史博館長張譽騰帶你神遊世界十大博物館、經典芭蕾舞團舞劇《胡桃鉗》、《天鵝湖》、小提琴名家呂思清與長榮交響樂團演出《永恆梁祝》等,系列活動與卡司超亮眼。

日期:2023-08-22

職場生活

世界首座肖像藝廊跨海展出 臉孔下的祕密

一幅流傳上百年的肖像畫,從表情、手勢到筆觸,代表畫中人的個性、畫家風格,也藏著一個國家的文化、一段時代的故事。帶著好奇心,往奇美博物館裡探尋,自英國國家肖像藝廊借展來台的七十五件肖像作品,藏著年代各異的藝術軌跡,跟隨專家、學者指路賞析,跨海揭祕名人臉孔背後述說的祕密。

日期:2022-08-31

產業時事

大故宮原地擴建難產 空總成選項

故宮去年的參觀人次,從二○○八年的兩百萬躍升到四三七萬,一五年預計達七百萬,還獲英國《藝術報》選為亞洲第一、全球第七受歡迎博物館,故宮身為台灣文化龍頭的地位不言可喻。在國際文化光環加持下,故宮擴建有其必要,但「原址擴建」是唯一選項?若堅持原址擴建,故宮至少要先解決環評與交通問題。

日期:2013-10-17

財經時事

與世界好友分享你的真實人生 p.86

網際網路的發展,促成了人們資訊取得的便利和遠距溝通的可能,許多曾經只是空想的創意,在此刻都化為可能!於是,許許多多的新產品應運而生,而人們的一些傳統習慣也隨之改變。 例如,你可以透過 ICQ 即時地和千里外的親友對談;不必出門,就可以逛虛擬博物館;想找人打麻將,上遊戲網站就可以了!

日期:2000-07-06

財經時事

琉園要做玻璃界的Tiffiny P.122

沿著捷運淡水線往淡水,過了關渡車站不久,就在捷運站的右手邊,矗立著一幢風格獨具的現代簡潔建築,這裡是王俠軍琉園的水晶博物館;就在不到一年以前,這裡還是沒有天花板、沒有空調、設備簡陋,室內溫度經常高過四十度的玻璃熱工脫蠟鑄造工廠,如今面目一新,王俠軍的琉園又走到了一個新局面。

日期:1999-12-02

幸福熟齡

謝哲青的歐洲攻略!當日常被煩悶掏空,你需要去旅行─此生必玩的3個美麗國家

謝哲青,對於熱愛旅行的人來說,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你可以說他是登山運動員、作家、或是電視節目主持人。走過許多國家的他,每年春節假期,幾乎都是在旅行中度過,以前是為了「生計」出國工作;現在,則是在一年的忙碌後,離群獨行。歷經歲月淘洗,「旅行」的形式與意義產生了轉變。

日期:2019-03-22

品味人生

移動是夢想的筆記本

謝哲青,對於熱愛旅行的人來說,這個名字一定不陌生,你可以說他是登山運動員、作家、或是電視節目主持人。走過許多國家的他,每年春節假期,幾乎都是在旅行中度過,以前是為了「生計」出國工作;現在,則是在一年的忙碌後,離群獨行。歷經歲月淘洗,「旅行」的形式與意義產生了轉變。

日期:2019-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