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78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產業時事

國民黨必須有人扮烏鴉!徐耀昌千字文宣布退黨,開轟侯友宜4件事…政壇人士:下一步將震撼政壇

前苗栗縣長徐耀昌周二(8/22)凌晨在臉書發出聲明,宣布退出國民黨,為政壇投下震撼彈,國民黨2024選戰埋下變數。他表示,2024總統大選提名1個連黨內同志都不認同的人、一個在韓國瑜選總統時冷眼旁觀的人,「國民黨必須要有人扮演烏鴉,來喚醒黨的最後一縷黨魂」。

日期:2023-08-22

產業時事

他10年前開「反服貿第一槍」,不解為何還有人重提此事...老謝親揭中韓簽署FTA後果

馬英九政府與中國簽訂「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距今已10年,當年撰文開「反服貿第一槍」的前國策顧問郝明義直言,中國對台灣處處防備,連前總統馬英九之前到希臘出席國際場合的活動都要防備,怎可能讓台灣因為簽了服貿之後能加入國際,而且中國如今經濟已非10年前的狀態。郝明義不解地問「10年後竟然還有人提這事情(簽服貿),當然更莫名奇妙!」他直言10年前有人不顧台灣死活,要把經濟鎖進中國裡面,如今中國自己經濟都出這麼大的問題,為什麼還有人要把台灣的經濟鎖進去中國?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也回憶,太陽花學運之後,中國為懲罰台灣,與韓國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但中韓FTA簽了以後,韓國對中國貿易大概只有4年好景,在中國產業殺過來以後就節節敗退,例如三星手機原在中國市占率有32.6%,FTA簽了以後,到去年只剩0.6%。

日期:2023-08-21

產業時事

賴清德訪巴拉圭圓滿結束,談話透露台巴3大面向合作!點出關鍵產業、王美花將訪巴洽談

副總統賴清德率特使團出席巴拉圭新任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就職典禮,期間也境美國紐約、舊金山,並在周五(8/18)返國。賴清德在返國談話中強調此次出訪圓滿達成深化台巴邦誼及拓展雙方合作的目標,國際社會看到台灣是一股良善的力量,讓台灣進步、自信、有尊嚴的走進國際社會,贏得國際社會的支持。至於拓展兩國合作方面,賴清德表示貝尼亞總統期盼藉由教育、衛生醫療及就業,來解決貧窮問題,這三個面向的合作計畫都已經開始,未來也會持續加強。他舉例,台灣去年曾派投資團及企業團參訪巴拉圭,評估兩國可以在電動汽車、食品加工及紡織等產業加強合作,目前已有初步草案,後續將由經濟部長王美花赴巴拉圭進一步洽談。

日期:2023-08-18

產業時事

政治任務高過貨幣專業 潘功勝從救民企、救房市出發 習近平內外交迫 中國央行新行長出線內幕

沒有周小川的明星光環,也缺乏易綱的國際學經歷,新任人行行長潘功勝步步跟緊習近平的政策,在避免貪腐違紀的前提下,強力支持民企與房地產。

日期:2023-08-09

產業時事

亞馬遜Q2財報亮眼!雲端業務貢獻7成獲利,「後貝佐斯時代」接班人賈西能重返榮耀?

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近期公布第二季財報,其利潤超出了市場預期,這反映了該公司積極削減成本的策略奏效。然而,更引人矚目的是在雲端業務(AWS)方面,亞馬遜表現亮眼,再次彰顯出其在科技界的領導地位。

日期:2023-08-07

投資理財

美、中兩大經濟體唱反調,復甦列車何時啟動?

國泰世華2023下半年全球投資趨勢論壇,三位大師齊聚開講

日期:2023-08-04

產業時事

大廠小廠都要鮭魚返鄉,5個月卻鬧150場罷工,拜登「Made in USA」美夢的新麻煩

勞工問題拖累台積電亞利桑那建廠進度不是個案,製造業回流美國加速,工會罷工同時增溫,拜登經濟學想要一箭三鵰,會是美夢還是噩夢?

日期:2023-08-02

產業時事

人權會新任委員出爐,蔡崇義、浦忠成出任!持續推動社會平等,陳菊:人權會是「國家的良心」

依據國家人權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每年由監察院院長遴派兩名監察委員為人權會委員,並由全體委員互推一人擔任副主任委員。擔任人權會主任委員的陳菊指出,週二(8/1)遴派蔡崇義委員及浦忠成委員為新任委員,任期自112年8月1日至113年7月31日止,經全體委員互推,由蔡崇義委員擔任新任副主任委員。

日期:2023-08-02

產業時事

台積電新封測廠那塊「絕版地」,同時3大廠都在搶!鄭文燦親揭發給許可的原因有2個!

台積電900億元先進封測廠將落腳竹科銅鑼園區最後一塊7公頃的用地,被蔡總統欽點負責協調半導體業務的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周二(7/25)透露這塊地有3家重要半導體廠爭取進駐,但基於確保台灣半導體製程領先地位、台積電建廠時間壓力兩原因,因此決定發許可給台積電。至於竹科龍潭園區第三期159公頃用地案的進度,鄭文燦表示這塊將給台積電作為1奈米以下製程的生產基地,要讓全世界最先進的製程留在桃園,目前也達成由桃園市政府辦理土地徵收、安置計畫,盼照原定計畫在2025年至2026年完成徵收。

日期:2023-07-25

產業時事

新制補闕漏仍挨批打假球 加徵空屋稅或可解套 囤房稅2.0 為何52萬囤屋族沒在怕?

蔡政府執政7年多,終於正視過去不願面對的囤房問題,趕在卸任前提出改革方案,但內容被外界質疑打假球,僅是選舉「反射動作」,這項新制為何無法落實居住正義?

日期: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