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354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新法規釋放商機長聖挾先行者優勢、轉虧為盈 醫師創業家練功6年拚上細胞治療龍頭

國內細胞治療市場今年可望通過新法規,加速發展。然在此之前,長聖國際生技在有限的市場裡,已經拚出虧轉盈的成績。醫師出身的長聖董座劉銖淇,是如何找出致勝優勢?

日期:2022-04-27

全台防疫報導

聯亞經營權鬥爭,獨生女趕走親娘!王長怡:她涉世未深,「我要拿回經營權還是有辦法的」

聯亞生技子公司聯亞藥,在3月初重新向食藥署申請新冠疫苗製造緊急使用授權(EUA),卻在結果即將出爐之際,傳出經營權大地震!據了解,聯亞創辦人、也是聯生藥董事長王長怡,在3月底聯生藥開曼控股董事會上遭無預警撤換,改由聯生藥董事崔贊捷出任董事長,連官網都已經換上崔贊捷,知情人士說,支持他擔任董事長的,正是王長怡獨生女胡世一。王長怡今回應《今周刊》表示,目前正在聯亞生技內部舉行會議,將於近期內舉行記者會把來龍去脈說清楚,甚至不排除走上法律途徑。王長怡說,她持有過半股權,「想拿回經營權還是有辦法的。」對於和女兒胡世一的關係,王長怡說,女兒涉世未深,是被崔贊捷及左右手林淑菁把持,她說和女兒就是mother & daughter,「I love her always.」王長怡並和崔贊捷和林淑菁(聯生藥總經理)喊話,要拿公司要拿的「理順」,崔如果想要回資金,她可以用加利息的方式把股權買回來;如果崔、林想要公司,可自己出去創一個,不用「搶」一個別人已經付出心血20年的公司。對於被拔除董事長一職,王長怡表示會想辦法自救,「經營權不可能輕易被拿走」目前會先召開股東會,接著重組董事會,用正常程序駁回崔贊捷董事長職務。「現在是我最能發揮的時候,我不能在這個時候退休,我還沒達到我的巔峰」。

日期:2022-04-19

產業時事

台灣新藥開發的新機遇

卓越的健保體系、強大的醫療數據紀錄,讓台灣有機會成為新藥開發的重鎮。但若想從其他先進國家競爭中脫穎而出,部分法規與思惟仍須改變。

日期:2022-04-13

產業時事

是撈到飆股還是地雷股?14檔淨值低、現金偏低生技股要小心!創投提醒:兩個角度避免踩雷

法德藥現金水位不足問題已久,這也是每股淨值始終不見轉機的主因,導致輔導推薦券商更換頻仍,最終到無人敢接手的困境,只好撤銷興櫃買賣。

日期:2022-03-29

職場生活

看懂台灣技術亮點 新武器 成功讓細菌無處可逃!

在人類與細菌的抗爭中,抗生素是人類的重要武器,但隨著超級細菌出現抗藥性,人類在這場戰役中節節敗退,超級細菌甚至被認為「不亞於恐怖主義」,不過好消息是:台灣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研發出一款「新武器」!

日期:2022-03-17

職場生活

為什麼抗癌藥、高端新冠疫苗都不可或缺? CHO-C 平台 看準10兆生醫大餅

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暢銷藥物排行榜,前20名中有 14 種大分子藥物,而傳統的化學小分子藥物僅占6種。大分子藥物也就是俗稱的蛋白質藥物或生物藥,常見的包含像胰島素、單株抗體及疫苗等,是近年藥品中成長率最高的領域。

日期:2022-03-16

產業時事

莫德納看中「這產業」潛力來台設子公司、亞太第三國!今明兩年3500萬劑疫苗供應無虞

莫德納(Moderna)宣布來台設點計畫!台灣子公司將負責供貨,支援台灣mRNA疫苗及治療藥物需求,目前在亞太地區已有日本、南韓及澳洲辦公室,台灣成為亞太第3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當然很是歡迎莫德納來台灣,雖然它們要發展的方向還不清楚,但是確實是有想在台灣發展,未來任何的可能性都不排除。

日期:2022-02-16

產業時事

六人小組每周開會找收購標的 挑戰百億營收 師法鴻海擴張術 大江全球併購戰法曝光

為了組成國內生技大聯盟,保健食品代工廠大江二○二一年展開收購計畫,一口氣收購海內外兩家生技公司,接下來將進入高速擴張的階段。

日期:2021-12-29

產業時事

三審意外逆轉!林榮錦無罪判決遭撤銷 聲明:感到痛心,持續捍衛名譽與清白

生技廠東洋控告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一案,可以說是「峰迴路轉」,一審林榮錦被法院重判10年,二審逆轉判無罪,該案經上訴後,12月23日再被撤銷林榮錦的無罪判決...林榮錦給內部的一封信中提到,「後續我將秉持初衷並透過司法途徑持續捍衛我的名譽與清白!請大家不要為我擔心,這個結果也不會影響公司的營運,我也會繼續與大家並肩作戰,共同為公司創造更高的價值。」

日期:2021-12-24

產業時事

「台積電做這麼好,生技業不見得做不到!」 醫學博士黃崇仁:台灣生技醫療大有可為 但這兩大弱點要解決

力晶集團創辦人暨力積電(6770)董事長黃崇仁認為,台灣不僅半導體實力是世界一流,在生技醫療產業的前景同樣可期,「台積電做這麼好,生技業不見得做不到」,並看好科技業及生技醫療業共同發展的未來。但他也直言,與科技業相比,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有兩大弱點,第一是民間研發動能不如政府,大家老想著要去台灣大學、中央研究院等研究機構或學術圈做研究,也就是花政府經費,「產業不太想拿錢出來」,與科技業有很大差別。第二,同樣與科技業相比,國內生技業的研發能力或能量不足,因為台灣在生技醫療產業培養的博士人才數量,遠遠不如在科技業的博士規模。

日期: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