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鋼鐵股 富邦金 開發金 鴻海 升息
共有58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5
職場生活

3個月大兒子重度聽損,他腦中空白崩潰無助…型男CEO捨事業陪兒學說話:活出父親的樣貌

四十歲以前,詹斯敦是事業有成的企業家,在國際物流界頗負盛名,四十歲後,兒子衛斯理確診為重度聽損,他毅然捨棄事業,學習失敗、學習為父,也一點一滴,活出新時代父親的樣貌。

日期:2023-08-02

產業時事

「老天爺給你多少,都是注定的」湯桂禎代理星野集團,疫情不減薪不裁員:靠1信念撐過賠錢黑暗期

代理日本星野集團的湯桂禎撐過疫情,堅持信念不減薪裁員,如今終於迎來曙光。她說:「我很正面思考,因為我有一個自閉症的孩子,我唯有正面,他才會幸福。」

日期:2023-07-25

職場生活

職場友善育兒研究發布會》得人創辦人蔡淯鈴談「友善家庭」重要性:現在是產業迎頭趕上的時候

台灣大學名譽教授王麗容和得人資源整合有限公司聯合研究團隊於7月20日舉行「職場友善育兒研究發布會」。該研究是台灣針對職場友善育兒議題第一次跨產業、大規模的實證研究,探討了職場友善育兒措施對於員工「個人幸福感」和「組織承諾感」的影響,活動邀請到了財團法人中山管理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曾珊慧、Google台灣總經理林雅芳、台灣默克集團人資長周世嘉、嘉義基督教醫院關懷團隊負責人卓志錠、牧德科技總經理陳復生及四季藝術兒童教育機構創辦人暨董事長唐富美,分享建立友善職場的經驗,讓企業能更了解員工的需求,並針對不同群體制定更精準的友善職場政策。

日期:2023-07-20

職場生活

為什麼有些人退休後老超快?精神科醫師逾30年診間高齡觀察:工作一輩子卻沒想好退休生活的人最危險

為了盡量延遲需要別人照護的時刻到來,以及過了80歲後也能保有健康活力,在最後的活躍期,也就是70幾歲這個階段的生活方式至關緊要。本章就來看看70歲人士該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吧!

日期:2023-07-16

職場生活

不要已讀不回爸媽的LINE!50歲心臟外科女醫師長照體悟:對父母,請記住要「孝而不順」

如何幫助父母面對老後的生活是一門學問。為了我們這些為人子女的更能進入狀況,若有一本淺顯易懂的指引書拿來看看也不錯。希望分享給大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互相提醒早早做安排。

日期:2023-07-14

職場生活

遭遇性暴力、27歲罹躁鬱症:「不會因不談論死而不想死…」諮商心理師指用「這方法」陪他渡過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作者April(洪子如)因遭遇性暴力,27歲那年被診斷罹患PTSD、憂鬱症後轉為躁鬱症,罹病7年,她勇敢道出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困境,也直面華人社會中難以談論的死亡。藉由她的經驗,我們能對罹病者有更多理解,也因此帶來更多同理。

日期:2023-07-14

產業時事

成大教授「活體血肉果汁機」嚇壞高中生 一堂看似思辨課程:背後卻最欠缺「對人的同理心

成大外文系教授賴俊雄,無預警的在台大營隊課程中要求把「活金魚打成汁」,這場看似反思生命的批判思考課程,最後卻讓參與營隊的高一生們嚇到爆哭奔逃,連營隊輔導員似乎都不知情、忙著安撫,而看到學生們情緒崩潰失控,該名教授反而放聲大笑,引起不小輿論。事後,賴姓教授澄清金魚毫髮無傷,表示先行離場的學生因為沒有參與完整實驗可能產生誤解,但也坦言對於自己思慮不周,未考量到學生心理狀態感到抱歉。對此,學界專家認為,這場金魚實驗有太多不當之處,嚴重違反實驗倫理,甚至可能導致學生心理永久的創傷。

日期:2023-07-13

職場生活

白飯吃不夠會生氣?更嚴重的是「全身長紅疹」!醫師親身經歷:精神萎靡還變成到處癢

台北科技大學學生不滿熱炒店提供的白飯不夠,集體怒刷1星負評,引發熱議。讓這幾年因流行低碳而失去關注度的「白飯」再度成為眾人焦點。家庭醫生、同時也是健身迷的林智葳醫生,今(11)日在臉書上表示,白米飯是乾淨碳水的來源,過去他曾有低碳迷思,直到全身起紅疹才知碳水重要性。他同時也建議,店家做生意也很辛苦,「希望大家多點同理心、多長肌肉也多長腦」。

日期:2023-07-11

職場生活

人生總有一天走下坡...哈佛教授中年危機省思:40歲生日願望清單全實現,為何擁有很多,快樂卻更少?

過去,我們總以為只要認真努力,擁抱簡單的成功公式:心無旁騖,犧牲個人生活,一心一意往上爬,辛苦總會有代價。如今,我們領悟到人生不是一路往上衝,高峰過後可能就是谷底;不管是誰,現在多閃耀、多風光,有一天都會走下坡。當人生從走得光彩奪目變成走鋼索,該如何活出新意義?

日期:2023-06-30

產業時事

AI、翻譯裝置成熟,砸錢投資「雙語教育」值得?專家犀利反問1句,揭這關鍵無法取代

台灣近年推動雙語政策,教育部獎勵各大學設立全英語授課學程,並資助各高中設立雙語實驗班,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動雙語國中小。聯經出版社日前出版新書《雙語教育大未來》,今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辦新書分享會,會中有聽眾詢問AI能取代語言翻譯,不須耗費大量精力與財力推動雙語教育。該書作者、雙語教育專家陳超明則說,國際會議也許可以配置AI翻譯設備,但社交場合則無法取代,人與人間的溝通來自信任。

日期: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