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共有283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3
投資理財

想要聯準會降息,沒那麼快!林奇芬看2023年投資5機會:上半年可以積極布局「這一種」

2022年是震盪起伏的一年,展望2023年同樣要面臨大波動大挑戰。只是2023年有機會隨著波動,緩步走出隧道迎向曙光。面對景氣可能出現U型走勢,投資人別想要撈底,還不如採取定期定額投資,掌握微笑曲線低檔投資好機會。五個方向,讓你趨吉避凶,資產不縮水。

日期:2022-12-17

產業時事

台灣有錢人比你想像中多!每10人就1個擁3千萬資產可投資…滙豐:已經躋身亞洲前5名

台灣原來處處是富翁?根據滙豐銀行財管中心的統計,在台灣的有錢人人口數可能超過你的想像,有超過1成人口可投資的資產額度逾100萬美元,換算為新台幣則為3千萬元,高資產人口數在亞洲的排名已經躋身前5名。

日期:2022-12-17

投資理財

中國鬆綁防疫、16條措施救房市 外資上調評級 明年春季解封倒數 陸股反彈行情可期

中國防疫鬆綁、政府轉向支撐房市,兩大利空因素消散,近期多家外資上調中國股市評級,看好未來一年股市將有十五%以上的漲幅。

日期:2022-12-14

產業時事

台灣最具影響力50位企業CEO的真心話:企業面對最大風險竟是「它」...未來3年國家景氣發展怎麼走?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13)日發表《2022台灣CEO前瞻大調查》,過去兩年企業經歷了疫後復甦、供應鏈重組、人才短缺等風險,在眾多風險中,台灣最具影響力50位企業CEO認定台灣企業最大的風險為「監管法規風險」。

日期:2022-12-13

產業時事

中共封殺台灣農漁產品、抹黑台積電,謝金河:「以商逼政」極致手段…籲政府「大氣魄」解決

是政治問題,不是貿易問題!兩岸山雨欲來!九合一選舉結果,執政的民主進步黨慘敗,這次國共兩黨合作無間,中共作球,國民黨也接得很好,而且,懂得把小放大,讓對手難以招架。

日期:2022-12-13

投資理財

風暴過後 ,債券市場投資契機浮現

●2022年,固定收益市場出現明顯的價格修正,包括公司債與公債殖利率都創下數年來的新高,信用利差也高於正常水準,我們相信這代表著現在就是布局債券市場的誘人進場點。●後續通膨率可望舒緩降溫、經濟成長表現溫吞,明年全球央行也許就可以放緩緊縮貨幣政策的步調,在殖利率走勢穩定下來後,有機會讓債券市場得到支撐。●展望2023年,債券市場可以看到投資機會,我們相信不管在投資等級債、非投資等級債或是新興市場債市,都可望找到不錯的投資機會。

日期:2022-12-12

產業時事

美日傾全力攻半導體...市場將「去台化」?4關鍵矽盾地位難撼動,台積電將做這件事拉開差距

根據《財訊》報導,過去半年,美日運用國家力量強攻尖端半導體製造,但台灣也正同時進行關鍵升級,未來5年,台灣的矽盾地位仍無可撼動。《財訊》報導指出,12月初,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舉行機台移入典禮,媒體報導美國總統拜登可能親自出席。因為,這座新廠象徵美國傾全國之力,讓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回流美國的成果,將自2024年開始量產5奈米晶片。而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第2期將接著興建3奈米廠,外界推測,最快2026年,台積電將在美國生產3奈米晶片。

日期:2022-12-04

投資理財

北市商辦空置率低、頂辦租金漲破每坪4000元!為何他們能在疫情下逆勢成長、業者排隊等進駐?

台北市近年來商辦受限於供給不足,除了空置率維持低檔外,租金更是高漲不墜,根據商仲業者的統計,2022年第三季的A辦租金坪均高達2,958元,其中,頂級商辦租金更有不少物件站上每坪4,000元的高點,也因為商辦租金來到新高點,讓共享辦公室業者的業績比起疫情前,有了大幅度成長。

日期:2022-12-01

產業時事

巴菲特看中台積電歸功「3大因素」!韓媒自曝三星追不上的原因…想扳倒只能靠它們

巴菲特旗下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上季花了大約50億美元買進台積電ADR股票。彭博綜合市場人士指出,巴菲特相中台積電(2330),這要歸功於台積電股價便宜、技術領先、以及穩健的基本面。 韓媒則認為,三星電子之所以趕不上台積電,差在執行力相較遜色。

日期:2022-11-25

產業時事

「台積電掏空台灣、被美國綁架,張忠謀喊救命」…謝金河嘆:別人愛台灣,我們怎麼忍心倒踢一腳?

關鍵時刻,台灣總是出現神奇力量!台灣的上空總是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這次地方選舉,有人猛力唱衰台灣,把台灣説得一無是處,連防疫都變成草菅人命。這次台積電到美國亞利桑納設廠,透過張忠謀先生之口正式表態三奈米生產,這本是台積電正常的國際化戰略,台灣和美國的半導體產業相通,這是十分正常現象,況且,台積電美國子公司,產能不會超過2萬片,即使把未來日本熊谷廠算進去,也占不到全部產能10%。

日期: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