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302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1
產業時事

太陽能三合一 聯合再生的三大挑戰

由新日光、昱晶與昇陽科三家太陽能公司合併而成的聯合再生能源,昨 (3) 日舉行開幕典禮,也找來大批產官學界人士參與慶賀。在熱鬧儀式後,這個還在嚴重虧損的「慘」業會如何演變,股價跌破十元票面的聯合再生能否突破困境,都是大家很想知道的答案。

日期:2018-10-04

產業時事

太陽能廠掀裁員風 繼茂迪之後 綠能裁員203人

太陽能廠裁員消息頻傳,繼太陽能電池廠茂迪 (6244-TW) 後,矽晶片廠綠能科技 (3519-TW) 今 (28) 日公告,為因應市場劇烈波動,將進行組織優化,預計降低南科員工人數約 203 人,已向南科管理局與主管機關提報計畫書,將全力協助安排相關同仁轉業。

日期:2018-09-28

產業時事

連台積電也認賠 太陽能產業困境全解讀

茂迪第二季每股虧三.八五元,董事長張秉衡於日前請辭,兩大股東也認賠。昔日的「太陽能資優生」能否殺出紅海? 將牽動台灣太陽能產業的走向。

日期:2018-08-16

產業時事

最慘的慘業:太陽能!

茂迪董事長張秉衡在提列第二季資產減損8.23億,第二季虧損20.74億後,閃辭茂迪董事長,結束了他在太陽能電池產業的驚奇之旅,張秉衡在茂迪總共虧損138.11億元,他的掛冠求去,也可能意味著他對這個產業的絕望。

日期:2018-08-09

產業時事

不論短多、短空 美中貿易大戰給台商什麼好機會?

今天報紙有兩則頭條新聞,其一是美國總統川普計畫禁止多家中國公司投資美國科技業,並阻止更多科技專家前往中國,用意是反制中國大陸想變身科技強國的 「中國製造2025」政策。其二是國內太陽能廠茂迪,已計劃暫停南科園區的長晶產線,預料將有160名員工必需轉調產線或甚至面臨被裁員的命運。

日期:2018-06-26

產業時事

First Solar降至賣出!高盛:太陽能模組報價恐跌30%

CNBC 6月7日報導,高盛證券(Goldman Sachs)給予美國碲化鎘(CdTe)薄膜太陽能電池模組製造商First Solar, Inc.「賣出」評等、目標價自75美元大幅下修至48美元。此外,高盛將太陽能模組廠阿特斯(Canadian Solar Inc., CSIQ.US)目標價自18美元下修至13美元、評等重申為「中立」。晶科能源公司(JinkoSolar Holding Co., Ltd.)2017年有37%的營收來自中國,高盛將其12個月目標價自15美元下修至10美元。

日期:2018-06-08

產業時事

中國踩剎車 台灣太陽能產業該怎麼辦?

六月一日,中國發布「關於 2018 年光伏(太陽能)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將「新投運的光伏電站標竿電價和分布式度電補貼均下調 5 分錢」。分析機構推估,受此新政影響,中國太陽能新裝機可能自去年的 53.06GW,下滑到 2018 年的 35GW 左右,將減少超過三成水準。

日期:2018-06-06

產業時事

綠色經濟正起飛 離岸風電成新秀

對抗全球暖化勢在必行,由於我國能源長期高度仰賴進口,又以化石能源依存度為首要,面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趨勢與國家非核家園共識,政府規劃新能源政策目標,希望能以環境永續及綠色經濟均衡發展,同時兼顧能源安全的狀態下,邁向二〇二五年非核家園願景。

日期:2018-03-31

產業時事

產業趨勢》三家董座攜手抗陸廠,掀整併風 最大合併案效應延燒 太陽能抱團打國際盃

當新日光、昱晶、昇陽光電三家公司宣布「三合一」,台灣太陽能產業終於迎來翻轉機會,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也直言:「整併仍須持續進行,最後可能只需要剩下三家廠商。」

日期:2018-01-04

財經時事

獵狼X晶圓女王

一位是運籌帷幄的商戰諸葛、一位是領軍衝鋒的最強主將。他們用狼的精準圍獵與拚搏精神,購併疆土;以羊的包容共濟和懷柔政策,擴大經營。當2018年科技局勢變幻萬千、企業競局動盪趨烈,物聯網、消費性電子卻熱潮不變,讓半導體矽晶圓出貨動能強強滾,全球太陽能裝置量也持續增長,釋放景氣回暖訊號,深耕太陽能和矽晶圓的中美晶集團,因此成為今年備受矚目的超強標的。在成功插旗歐美亞洲、總市值突破2300億佳績後,未來還要成為綠色能源供應者、晶圓領域的台積電!《今周刊》獨家披露,他和她所謀略的明日帝國。

日期:2018-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