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475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0
存股助理

存股助理第456期︱帝寶與新產的價值投資啟示錄

總編當蝌蚪頭,而且是前兩大持股—帝寶(6605)與新產(2850)股價昨日奔上漲停板,使得我今年以來的台股組合投資報酬率達17%,第一季尚未結束,自己年初設定的2024年投組整體報酬率15%目標已達陣。大家可能心中難免納悶:總編不是老是勸大家投資要慢慢走比較快,但為何「走若飛」(一首台語歌),這當中的玄妙可以好好來品味一下。

日期:2024-03-13

產業時事

戴上政治有色眼鏡 引進印度移工政策遭汙名化 印度移工各國爭搶 唯獨台灣鬧歧視風波

日本、韓國、以色列都在加大引進外籍移工,印度勞工是新增外籍移工首選,唯獨在台灣,引進移工政策淪為政黨鬥爭的肉票,甚至爆發毫無節制的歧視言論。

日期:2024-03-13

保險稅制

車禍談妥250萬和解,保險理賠員卻只願付220萬害他被告刑事過失傷害!遇保險公司想砍價該怎麼辦?

1.保險公司也會想要砍價幫公司省錢,有時保險公司莫名的堅持,反而可能害自己客戶被判刑或負擔更重的賠償責任。2.車禍和解,保險公司有「參與權」,所以即便對方看起來再怎麼有誠意,和解時都請務必通知保險公司參與。3.保險公司並「沒有」和解「同意權」,和解條件不是保險公司說了算,沒有正當理由卻亂砍賠償金仍需負賠償責任,這部分的處理務必看到最後面的說明。

日期:2024-03-13

職場生活

白袍醫生 以IOT科技建立熱水器的醫院

每年一到冬天,就進入了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峰期,熱水器的瓦斯燃燒不完全,將帶來大量的危害,不僅人命關天,大自然環境也遭受破壞,然而其它如熱泵、太陽能、電熱等熱水供應技術,製水速度實在太慢,應該屈服?妥協?還是將系統拼拼湊湊?

日期:2024-03-12

投資理財

綠能正夯,電動車成主流…00896中信綠能 ETF一全解析

近年來ESG、減碳、淨零意識抬頭,許多企業也跟進開發綠能相關業務,包括研發電動車、電池等,相關類股表現引人注目。在此趨勢下,各家投信也分別推出了綠能、電動車等相關ETF。

日期:2024-03-11

產業時事

從斷手少年到最年輕法律系主任,看清寒囝仔如何逆襲!許育典的人生漫談:大痛中體悟「懂而慈悲」

人的一生,在不斷的得失之間成長,而許育典教授便是在六歲時失去了左手,但這樣的大痛,卻讓他在人生成長的過程中,體悟了「懂得」的道理。「面對生命,只要能夠懂得與慈悲,人終將自我實踐。」現職成大法律系特聘教授的許育典堅毅地說著。2024年3月的第二週,冬寒將盡, 煦煦春風拂進TIA的會場。許博士不平凡的故事,震撼人心,催人熱淚的奮鬥啟示者人面對逆境的感性與理性、應然與實然。以下為TIA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以及在美國華府創辦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的「傳奇台商」黃文局,對於許育典教授分享「因為懂得而慈悲的生命與法律觀」之感想:

日期:2024-03-10

職場生活

三意學校的三意人》「媽祖繞境」8天回收資源41公噸背後推手!黃士漢為台灣經濟融入「善」的概念

在台灣環保產官學界,黃士漢的名字總是和創新的環保實踐緊密相連。他把「藍色經濟」和「善循環經濟」視為一生志業。長年推動環境永續和關懷環保工作者,他看到拾荒老人常常在夜色中工作發生車禍甚至失去生命,於是在拾荒據點增加回收金來鼓勵這些工作者穿上醒目的螢光背心,也讓資源活回收工作更安全。

日期:2024-03-08

職場生活

30年來日復一日地睡在鐵筒裡,他卻說「這也許是上天最好的祝福」...鐵肺會計師黃鴻隆的不平凡人生

編按:2歲7個月時,作者黃鴻隆便罹患小兒麻痺,從此不良於行。他脊椎側彎,做過5次矯正手術;因長期投入工作,造成「呼吸肌肉」過勞,3次嚴重昏迷瀕臨死亡,如今每天都必須頭帶正壓呼吸器、身睡在俗稱「鐵肺」的負壓呼吸器中(目前他是全球唯一併用正、負壓呼吸器的患者),整晚都無法翻身。即使如此,黃鴻隆仍積極向上,26歲就考取了會計師證照,黃鴻隆是輪椅上的小巨人。身體的缺憾,限制不了他卓越的靈魂。他突破重重逆境,擁抱生命的樂觀精神,為社會帶來鼓舞人心的正向力量。

日期:2024-03-08

投資理財

兆豐金、合庫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向下攤平還是改買高股息ETF?存股達人2案例算給你聽

2022年3、4月金融股價格屢創新高,若是這一年才開始存金融股的朋友,經過價格一路修正,多半會遇到一個問題:我買了一堆太貴的金融股該怎麼辦?資金該繼續投入拉低均價?還是要改買其他殖利率較好的高股息ETF呢?

日期:2024-03-08

產業時事

「只要你創業我馬上投資你5億!」三鼎生技董座歐耿良:當時我心想,他要不是騙子,就是家裡開銀行

他不僅是臺北醫學大學最年輕的院長,也是臺灣第一位非醫學背景出身的牙醫學院院長;同時將工程背景與醫學跨域整合,於2006年成功開發出臺灣第一支人工牙根品牌;也是醫學大學第一位榮獲國科會傑出技術移轉貢獻獎及科技部傑出研究獎的得主。在北醫大,時任主任的歐耿良帶領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進行生醫器材研發轉譯,包括3D生物列印,建立完整的生醫器材及生物性3D列印系統。這一項技術,讓歐耿良締造全國生技類最高金額技術授權案、國科會投資報酬率最高技轉案,也成為臺灣第一家從學界衍生的生物3D列印新創公司董事長。 跨足學界和業界的歐耿良,在學術研究、研發與技轉上的殊榮不勝枚舉,但坐在汐止科學園區、帷幕大樓辦公室內的他,談及創業過程,卻好似在講別人的故事般輕鬆,甚至淡然的說:「第一名或最年輕,對我來說那一頁已翻過去,已成歷史。」

日期: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