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共有26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16
職場生活

小巷選物店

風格各異的特色選物店,以街邊店的形式,開在具有魅力的小巷內,經營者以自身獨特的品味,挑選店內販售的物件,小店拉開大門,除了銀貨兩訖,藏入了個人的巧思和創意,展現出人文、空間與建築之間的相互關係。

日期:2023-02-01

產業時事

「這幾天忍疼痛」…蘇貞昌交接卸任後第一件事:到榮總做微創手術,為何傷到腰全因這件事

台灣總統民選後在位最久的行政院長蘇貞昌,週二(1/31)正式交棒給新閣揆陳建仁,為長達4年的任期劃下句點,他週三(2/1)在臉書透露,辦完交接典禮後的第一件事情,是去臺北榮總進行微創手術!蘇貞昌說,大年初一他到行政院發放紅包給留守同仁與一百多個駐衞警,又到防疫指揮中心一個樓層、一個樓層慰勉值班同仁,由於走太快不小心傷了腰,這幾天忍著疼痛,辦完交接典禮後,才前往要非常感謝臺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與他帶領的醫療團隊高明的醫術,住了一晚恢復迅速已經可以出院回家,目前狀況良好。他說,總統蔡英文早上特別來關心我,我也很有精神地告訴他「沒問題!」非常感謝各界的關心。(原文刊載於2023/1/31,更新時間為2023/2/1)

日期:2023-02-01

保險稅制

30歲單親媽收13萬地價稅欠稅崩潰,卻意外翻身變「千萬富婆」!原來是祖母留給她最後禮物

30多歲林姓單親媽媽出身低收入戶生活困頓,某天突然收到一筆高達積欠13萬6千元地價稅的欠稅單嚇壞,根本無力償還。經向新竹市稅務局詢問後才知,是久未謀面的祖母過世留下的土地,稅務局人員勘查發現土地竟位於關埔精華地帶,輔導林女可尋覓買家避免法拍被賤賣命運,最後土地賣出2千萬元,林女從谷底翻身成了「千萬富婆」。

日期:2023-01-19

職場生活

給娘家媽媽照顧孩子還能省下保母費?給需要獨立的母女關係:別把長輩帶孫當作理所當然

據說上了年紀後幫忙照顧孫子、孫女的老年女性是骨外科診所最大宗的顧客,她們全身上下沒有一處不痛,神經痛會變成慢性的,持續到她們進棺材為止-就算是腳踩在最高級的絲綢上,走起路來,膝蓋還是會感到痠痛。

日期:2023-01-19

職場生活

怎麼抓住美國人的要害?

有人說男人交友跟狗很像,狂咬一陣,就熟了,我對老弟們向來抓要害!一抓,就不生分。只是該怎麼抓美國人要害?又到底抓不抓得住?不要懷疑,伸手抓抓看就知道了。

日期:2023-01-17

職場生活

來打掃吧!

歲末年終的除舊布新,不僅單指環境的清潔灑掃,延伸也有安撫心靈之意,因此早期手作生產的清潔工具,都帶有吉祥、趨吉避凶的寓意在裡頭。這些傳統手工製作的工具,製作者雖名不見經傳,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產出,手藝已臻工藝之巔,產品售價卻遠比進口貨合理,這回年前清掃,就選幾把職人工具當利器,一起居家大掃除!

日期:2023-01-04

投資理財

從陶朱隱園頂樓看101…與老友餐敘回憶人生風景,謝金河:小沈和河南王都是人生永不止息代表

人生的風景經過漫長11年的旅程,威京小沈規劃的陶朱隱園終於到了最後收尾階段,小沈邀請了老朋友到啟用的陶朱隱園頂樓餐敍,從頂樓上望向台北信義區的夜景,這是幅難得的美麗畫面。

日期:2022-12-26

產業時事

蔣萬安「飯煮好了」!林奕華出任副市長、核心幕僚接掌研考會,柯市府這2人留任...小內閣名單一次看

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日前被問到小內閣人選時,曾以「飯煮好等久一點掀開才會香」,今天周五(12/23)他的「飯煮好了」!正式公布第四波10位小內閣人事。其中,立法委員林奕華出任副市長、高雄市前勞工局長王秋冬擔任副秘書長、宜蘭縣政府教育處長王泓翔接任體育局長。新任產發局長為年僅38歲的幕僚陳俊安、另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俞振華任研考會主委,衛生局長一職則由現任副局長陳正誠任代理局長。林奕華今(23)日上午表示,因為台北市長蔣萬安選後多次徵詢,邀她一同為台北市民服務,經慎重考慮,決定未來協助蔣一起建設台北、推動市政、服務市民。至於外界關注她當副市長後,立法委員席次是否懸缺又要再補選,林奕華表示,考量當前立院還有工作,將於2月再上任。而林奕華若是明年2月就職台北市副市長,立委剩餘任期不滿一年,所屬大安區立委將不用補選。

日期:2022-12-23

職場生活

富太太股票、房地產上億的賺,牌桌上卻為幾千元大發脾氣...林青霞:比起錢財,沒了風度輸更大

別的國家有的,中國都有,有一樣東西是中國人發明,別的國家沒有的─麻將!

日期:2022-12-19

產業時事

「現在黑數慢慢浮現…」70歲嬤入院前篩出2條線仍撒謊,幼孫1句話戳破!醫嘆:多替別人想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原已緩步下降,如今隨著措施漸漸鬆綁,染疫人數再度回溫,光是今(10/26)日的確診數又回到4萬例以上,眼前的生活雖進一步恢復正常化,但病毒並未完全消失,有醫師透過在急診室實際發生的例子,說明今後疫情的控制將仰賴民眾的自主管理。

日期:202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