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6208 00900 00896 天氣 AI
共有237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7
競爭力

一封最長的辭職信:當國中老師7年…我該如何告訴媽媽,這看似安全穩定,卻不是我要的人生?

我的人生,在35歲時辭去教職,從零出發。我開始在報章雜誌投稿,投入寫作。從小,被父母期望去當一位老師,在一條被安排好的軌道運轉著,沿途看到的生命風景卻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一直到生了兩個孩子,請了幾年的育嬰假,我從照顧孩子的生命裡看見自己,重拾自己。驀然發現,文學寫作才是我的最愛,我再也無法違背自己。 辭職,成為一位全職媽媽,也是為了療傷。總在用心陪伴孩子成長,緊緊擁抱孩子的剎那間,才感覺自己回到童年,填補了那個欠缺親情擁抱的缺口。我在書中努力描繪的,其實是想透過內在,那個被我們遺忘的「小孩」,喚回一個純真活潑的生命,一份鮮活的感情。或許是,過去我所受到的教育,總是希望我成為「完美的乖小孩」,所以現在,我反而希望我的孩子,沒有那麼完美,卻很快樂。

日期:2020-10-14

競爭力

捕風盜電他都做過 只願當個「有益的人」

他五歲看懂《聖經》,十歲後學習全靠自修。長大後,出書、發明、蓋醫院、學校,他都有份,他生活得如此精采,是因為保有全面的好奇心,認為學問都是交錯、連貫、互通的。他,就是富蘭克林!

日期:2020-10-07

品味人生

一銓設計劉皓愷 以「3個圈圈」, 創造雋永的溫暖空間

「室內設計是個浪漫行業,設計師只要負責畫圖就好?事實上卻不盡然。」擁有10年產業經驗的劉皓愷說。從小只要看到漂亮的房地產廣告就會剪下來保存的他,高中、大學時都如願進入室內設計科系就讀,退伍後也立即到設計公司上班,之後又到一家老師傅開設的木工廠設計部工作,這段期間的磨練,成為他日後創業打好的基礎。

日期:2020-09-02

競爭力

半夜傳來指甲刮屍袋的聲音...打開屍袋,阿伯還在喘氣,兒子卻問還要冰嗎?殯儀館接體員的親身故事

我們這地方冰了很多都是比較窮苦的人,或是無名屍跟有名無主的。不豪小,有時候幾個星期內從某大公園就接進來三個以上遊民,而且是在同一個公園。很多人都以為在殯儀館工作會遇到很多靈異事件,但老實說並不多,只有一兩件讓我覺得神奇的事情,可能微微靈異而已。因此這次分享一系列的故事,其實滿平凡的,沒有什麼特殊的重口味。在成為殯儀館接體員以前,我還做過照服員的工作以及便利商店的打工,這些工作都讓我必須面對人群,接觸人群,有時候看人們處理事情的方式,都可以給我很多思考的地方。

日期:2020-08-25

今選頻道

超越世界紀錄!開價500萬也不賣!他用「超微小作品」讓台灣被看見!

他,是台灣微型藝術創作的先驅,作品屢屢超越金氏世界紀錄,法國相關單位都搶著收藏,就連俄羅斯的收藏家也來台指名拜訪,但,他唯一的願望是……「讓世界看見台灣」。

日期:2020-06-25

職場生活

5個小技巧,就可以拍出吸睛的美照

想拍出美照,就務必留意相機的角度與構圖。拍攝時,要仔細思考該採用正上方或是傾斜角度。如此一來,即可簡單拍出自然不做作的照片。

日期:2020-05-20

產業時事

反批美國沒新聞自由、挑撥中非外交關係⋯中國興起「戰狼式外交」,為何已悄悄埋下禍端?

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蔓延之下,中美兩大強國火藥味愈加濃厚。先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甩鍋病毒起源是美軍,再到華春瑩反批美國沒有新聞自由⋯挑釁動作不斷的「戰狼式外交」,顯然是捨過去鄧小平時代「韜光養晦」路線。驍勇善戰的「戰狼外交」,恐已悄悄埋下禍端。

日期:2020-04-15

今選頻道

外遇劇情都一樣?成為心理師後才明白,原來八點檔演的都是真的─林靜君專訪(下)

「我覺得中年人這麼努力打拼,卻因為一些人生的議題沒有解決,受困在裡面,沒辦法享受中年應該要有的成果,好可惜。」陪伴父親走過癌末與臨終的林靜君,40多歲時毅然轉業,從記者轉為諮商心理師,並專注於成人諮商,因為她深知「一個中年人,會影響一家人」。

日期:2020-04-14

幸福熟齡

武漢肺炎》他防疫期間「消毒水放冰箱」遭偷喝慘送醫...暖醫:漂白水分裝,一定要嚴格遵守4個原則!

編按:武漢肺炎疫情來勢洶洶,許多人都準備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等防疫消毒劑(消毒水)因應,不料卻發生一起危險事件。近日,一名男大生指出,防範武漢肺炎期間,分裝一瓶要用來消毒的次氯酸水,且瓶身有標注自己的名字,更貼上「別喝!」字樣的標籤。無奈仍遭同寢室友誤喝,隨後該名室友送醫救治。對此,陳志金醫師表示,日前就有貼文提醒分裝要注意誤喝的問題,希望民眾不再重蹈覆轍,有效防範武漢肺炎疫情,顧好自身的安危。

日期:2020-03-06

職場生活

不只用剩食溫暖街友的胃、還要打破貧窮歧視的高牆 人生百味朱冠蓁如何用行動照亮街頭?

走進台北車站、萬華區公園,處處可見街友的身影,不知從何時開始,這卻被視為是「理所當然」的街景。不認為世界上有一種人叫做「窮人」的朱冠蓁,實際拿出行動,用剩食填飽街友的胃、用同理心重新認識一個個無家者。她就像是個「引路人」般,靠著議題倡議,試圖消弭人們對貧窮歧視的高牆,逐步照亮城市的角落。

日期:2020-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