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381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1
職場生活

桃園景點買1送1券!小人國、Xpark、埔心牧場等門票好康週週抽

台灣新冠疫情趨緩,各地觀光活動亦逐步復甦中,如同去年報復性消費,樂見觀光活動回歸熱度,為鼓勵民眾前來桃園旅遊,桃園市政府推出觀光旅遊振興暖身計畫,並針對自由行旅客設計「加倍愛桃園,景點買1送1」活動,8月30日起上活動網站(http://lovetaoyuan.tycg.gov.tw)登錄且中籤之民眾,可憑「桃園景點買1送1券」至合作景點消費,享有2人同行門票或體驗費等買1送1優惠。

日期:2021-09-01

產業時事

侯友宜霸氣推5千換1萬!這縣每人領8千 22縣市最新加碼看這裡

中央今(26日)公布五倍券相關細節,不少縣市日前也都已緊鑼密鼓地要推出振興加碼方案。其中,新北市長侯友宜更宣布, 將推出「新北加倍券」,可以把500換1千、1千換2千,甚至最高可以5千換1萬,每種券種都有限定份數。

日期:2021-08-26

財經時事

「每年繳稅12%,紓困卻都把我排除」 受薪階級的不甘與無奈 高經濟成長風光的背後...

主計總處上修今(2021)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5.88%,較6月初5.46%預測值,大幅上修0.42個百分點,今年經濟成長亦創2011年以來、近11年最高成長率;日前並預測人均GDP將於2021年首度突破3萬美元。但是,台灣人的負債問題,已逐漸近逼危機臨界點。

日期:2021-08-13

投資理財

外媒爆「台灣榮景靠半導體苦撐」 謝金河批資訊不對稱:君子看見台灣、小人看賤台灣

這兩天,又見到彭博資訊戴上有色眼鏡報導台灣的新聞,這則報導稱台灣的榮景只靠半導體,掩蓋了服務業的愁雲慘霧!又稱信義區連周末,好天氣都沒有人,台灣的餐飲零售業看不到希望!這個記者知道台灣仍然在三級警戒,餐廳不開放用餐,怎麼會有人?這是蓄意貶損台灣的報導。

日期:2021-07-16

產業時事

最新利率決策藏玄機 八月全球央行年會成關鍵 史上第一次 看懂聯準會的「類升息」

這一次利率決策會議,聯準會雖然沒有升息,卻調升了超額準備金及隔夜附買回操作利率。此將形成「類升息」效果,而聯準會對於縮減購債的討論,也讓全球央行年會引起更多關注。

日期:2021-06-23

產業時事

疫情失控、染疫數暴衝!中官媒竟貼「地獄哏圖」嘲諷印度 遭罵翻「泯滅人性」急刪文

印度新冠(COVID-19)疫情不斷延燒,每日以新增30~40萬例確診的速度快速暴衝,處於大失控的階段;今(3)日通報,印度單日確診36萬8147例,單日新增3417人染疫不治。由於印度情況急遽惡化,世界各國包括台灣無不伸出援手,不料,中國官媒竟貼出自行合成照片的「地獄哏圖」嘲諷印度,不僅外國網友罵翻,連中國網友也慚愧直呼「看了覺得真丟臉」。

日期:2021-05-03

產業時事

台灣要拚2050成為減碳大國 將循這三大方向 關鍵則是「這項技術」

能源轉型是國際重要課題,Google、Apple等科技大廠更承諾,自家供應鏈生產要做到100%碳中和,以緩和氣候危機及天災衝擊,這掀起了一波全球產業鏈的綠色革命。不少國家或地區近年陸續公佈自己的「碳中和」(carbon neutral)目標,並且在政策制定、商業模式、能源轉型、環境法規等層面,都會有相應調整。面對全世界邁向零碳排的趨勢,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天表示,減碳、降低製程排碳量、國營事業轉型及交通事業電子化,都是為未來政府優先推動方向,且「負碳技術」的投資與開發將是未來關鍵政策之一。

日期:2021-04-19

職場生活

享受藝術非關價格!奈良美智的分享哲學:藏在「厭世女孩」背後,是關於人生的質疑

編按: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2021年3月12日至6月20日舉辦在台灣的首次特展《奈良美智特展》。誰說藝術不能是商品?奈良美智就是最佳範例,本文為《今周刊》2006年的報導,帶您了解奈良美智的分享哲學。

日期:2021-03-12

產業時事

台積電霸業如何不被56年大旱打敗? 別管鑿井了 專家斷言「這三件事」才是正解

台灣逢56年來最大乾旱! 外國媒體上個月警告,旱象恐衝擊台灣半導體產能、影響股價,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日前公開表示,「科學園區和工業區用水需求,可在旱災期間鑿井使用」。此言一出在網路掀起熱議。王美花事後澄清,這是竹科廠商建議,且鑿井早有前例,但外界仍罵聲四起,批評不濟燃眉之急。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駱尚廉指出,在估算地下水量、安全取水量前提下,鑿井確實是緊急應變手段,但並非長遠之計,反而海水淡化、回收水設備更新,以及在都市外圍間防洪地下蓄水道,才能因應極端氣候。

日期:2021-03-10

產業時事

誰才是老大? FB封殺澳媒引多國反撲 媒體被掐住脖子、如何抵擋科技巨頭狠勁?

這場因「新聞有價」而起的反壟斷之戰,可說是攸關人類發展的重大戰役,面對科技巨頭們拿走超過6成的廣告收入,媒體業能有什麼談判能力?

日期: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