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共有905項結果
搜尋日期:2024-06-02
產業時事

中國統戰並非只是統一台灣而已

中國一直在針對台灣、美國和世界許多國家進行一系列隱匿且全面的政治作戰,以實現其國家極權目標並獲取全球霸權地位——不費一兵一卒、不需開任何一槍。美國國防部戰略專家與智庫學者葛宣尼克教授,他發現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全球倡議、新冠肺炎大流行的衛生外交戰、頑強的「戰狼」與「小粉紅網軍」,以及對台灣防空識別區的持續入侵,都只是北京為實現這一目標的政治作戰典型手段。

日期:2024-04-23

職場生活

高普考分發職缺怎麼挑?中央升遷快、地方涼缺多?台大畢業生、曾做13年公務員用統計數據分析這麼說

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的工作差別在哪?中央更常需要面對重大的議題,提出新的政策或撰寫資料,需要有更強的論述能力。我個人的公務歷程,前半段都是在地方政府工作,後半段則在兩個中央部會服務。在地方政府的時候,對中央總是有個美好想像,當然也有批判,例如覺得中央「不食人間煙火」、感受不到真正執行的壓力跟問題,儘管如此,很多年輕公務員想必都有著「想調去中央見識」的期待。等我自己真的到了中央之後,才發現中央部會的工作跟原本想像的不一樣;而在中央機關,又看到不少從來不曾在地方政府服務過的長官同事,把地方政府想得無遠弗屆、觸角無所不及,明明同樣是公務體系,竟然兩者之間都對彼此有些奇妙的幻想。這一段除了寫給剛考上高、普考正要選填志願,對於中央機關與地方政府不知道如何抉擇的人,也寫給想從地方進中央、或從中央商調到地方的人。

日期:2024-04-23

產業時事

群光(2385)遭駭!傳1.2TB逾400萬檔案被鎖…公司啟動防禦與復原作業!這駭客來頭是?

有媒體報導,群光(2385)上週二(4/16)遭駭客組織勒索軟體攻擊將所有檔案加密,導致官網無法連線。對此,群光週日(4/21)發布重訊表示,公司資安單位於查知遭受網路攻擊時,已啟動相關防禦機制與復原作業,並未造成重大損害或影響。

日期:2024-04-21

產業時事

這10項交通違規不開放民眾檢舉!為何選1200元當基準?王國材給答案…如何才會被記點?

立法院周四(4/18)審議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修正草案」,修法方向為10項交通違規罰金在1,200元以下的違規項目,不開放民眾檢舉。且須當場舉發的交通違規案件,才會予以記點。交通部長王國材面對立委質疑,坦言自己任內最大遺憾就是道安沒有做好,不過已經有好的開始,打底完成。

日期:2024-04-18

產業時事

高階醫材僅限醫院 「一刀切」不利離島偏鄉醫療 診所禁設斷層儀器 安全規範無虞能鬆綁?

檢查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高階醫療儀器,衛福部規定只能設在醫院,變相加劇了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若診所、健檢中心能符合專業與安全規範,這項以醫療機構層級「一刀切」的限制,是否有鬆綁空間?

日期:2024-04-10

產業時事

代工龍頭 EPS+ESG並重 躍氣候行動優等生 減碳總動員 鴻海從D拚到A

(今周刊1424)從配合CDP的要求到主動推行永續策略,鴻海如何在氣候行動上成為優等生?本刊專訪鴻海集團環保長洪榮聰,揭示其如何推動集團永續發展。

日期:2024-04-02

產業時事

兒少、精神官能症不適用 監察院報告指衛福部涉違憲 線上諮商規範阻兩族群求援 專家籲廢止

在後疫情時代,通訊心理諮商需求浮現,衛福部卻明令未成年及精神官能症患者禁用。這項限制為何會被專家學者視為干預專業,與實務需求反其道而行?法規又有哪些疑義?

日期:2024-04-02

投資理財

AI概念股漲多休息,大趨勢還在前進!台積電、輝達都積極投入的新技術,後市值得留意

值此人工智慧相關的公司股價休息時刻,股價漲多了休息是正常的,但可以將近期常出現在媒體中的人工智慧設備有關技術名詞再弄清楚一些,以利篩選個股之用。

日期:2024-04-01

產業時事

還原保母虐童案時間序,北市曝托育環境髒亂、瀰漫濃濃菸味...訪視員1原因延後訪視「悲劇發生」

台北市社會局今下午將剴剴案專案報告送至各議員研究室,內容還原該案出養前、後的過程,包括案發後,北市社會局調查,涉虐保母還矢口否認,且調查當下環境雜亂、瀰漫濃濃菸味;另外,社會局案發隔天下午4點7分通報衛福部社家署,「致電保護司洽詢本案是否適用重大兒童及少年虐待事件實施計畫,保護司認定家外案件不適用此計畫。」

日期:2024-03-22

產業時事

印度移工來台,台灣準備好了嗎?學者點出「3大不足」:民眾對印度認識停留在「神童阿南德」

為解決持續擴大的缺工問題,今年2月台灣與印簽署MOU,規劃引進印度移工。台灣印度協會理事長方天賜指出,印度願意與台灣分享人口紅利是很好的事,但現階段政府的準備不足、對移工勞動條件保障有疑慮,台灣社會對印度的認識也不夠,建議相關單位應積極回應民眾疑慮,而不是把所有質疑都當作「假訊息」、「認知戰」。

日期:2024-03-21